APP下载

科技商业化、市场化与经济增长
——基于科技资源投入视角

2017-04-25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商业化市场化变量

秦 宇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科技商业化、市场化与经济增长
——基于科技资源投入视角

秦 宇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本文从科技商业化和市场化两方面,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科技资源的有效投入可以促进科技商业化的稳步推进,市场化水平并不直接影响科技商业化水平,而是作为调节变量,保证了科技资源的投入效率,支撑了科技商业化的实现;同时科技商业化又作为中间变量,使科技资源投入得以转化为经济增长,实现了科技资源投入、市场化改革、科技商业化和经济增长四者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

科技资源;科技商业化;市场化;经济增长

1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研发活动的开展,进而提升了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与之相对应的科技资源也作为“第一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学者也将目光逐步聚焦于这一战略资源,分别从科技资源界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对科技资源及其投入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普遍认为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诚待提升,资源的高速投入并未带来同步增长的科技产出,科技商业化水平与发达经济体仍有不小差距。

如何实现科技资源投入高效率地转化为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商业化发展,进而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下科技进步的瓶颈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市场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是否能有效提高科技资源投入效率,清除科技创新阻碍,成为能否实现科技成果商业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科技商业化开发是否可以有效地将科技资源的投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是我国转型时期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投入的视角,探讨科技资源对科技商业化的影响,以及科技商业化作为中间变量,将科技资源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的传导路径,同时引入市场化水平,分析其对科技资源投入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2 理论机制构建与假设

周寄中将“科技资源”概念引入国内,并从内容上将科技资源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四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科技资源“四元说”的概念[1]。其中科技财力资源通过提升效率及扩散效应,人力资源通过提升成果转化速率,物力资源起到保障及增值过程,信息资源通过附着及扩散途径共同促进了科技商业化的推进,而科技商业化又通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及知识外溢来促进经济增长,市场化水平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资源投入、科技商业化、市场化及经济增长机制

2.1 科技资源投入对科技商业化作用机制

科技财力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润滑剂。有效的资金支持可以增加研发产出,故而科技财力资源被视为科技活动的重要政策工具,其通过提升投入行业的科技商业化效率以及资金投入扩散效应两条路径来促进科技商业化。其中效率提升则通过影响研发活动质量、增加专利发明数量,并减少产品进入市场时间来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财力资源扩散效应则通过研发成果影响邻近行业和领域,带动周边产业和领域共同发展,形成以科技财力资源—科技成果—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的扩散效应传导机制。

科技物力资源是指用于科技活动的一切有形物质资源,是科技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资源,其通过保障机制及增值过程保障科技商业化的有效推进。其中科技物力资源的投入保证了科技活动的顺利实施,也是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前提保障。据统计,全球诺贝尔奖中的80%都得益于科学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力支撑;而增值过程得益于前期的科技物质的后续开发及有效利用,通过前期科技资源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为后续科技活动带来有力支撑,可有效促进科技商业化的推进。

科技信息资源对科技商业化推动与前三种资源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附着作用,即知识的形态存在于各种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之中。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形成再促进作用,为科技商业化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此外,会计信息资源也具备扩散效应,核心企业科技创新也会推动与其相关联的子公司进行科技信息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整个集团企业的创新。

可以看出,科技财力、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影响科技商业化的推进,促进科技商业化快速发展,因此可提出假设1:科技资源有效投入对科技商业化具有促进作用。

2.2 科技商业化媒介机制

科技商业化是指在科技创新市场活动中,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科技成果应用于产品,并使得产品迅速为市场所接受。科技商业化通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吸收新技术等途径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产出和经济增长。而其所带来的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研发和技术的扩散,也会进一步增加产出、降低成本、进而带来经济效率的增长。同时,得益于科技商业化的经济发展也会为科技商业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必要的动力、机制、物质和人才基础,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存关系。可见,通过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科技商业化推动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转移并应用于市场,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2]。因此可提出假设2: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假设1认为科技资源投入对科技商业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假设2认为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促进作用。该因果链条说明科技商业化是科技资源投入到经济增长路径中的中间变量,即科技资源投入通过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故而提出假设3:科技商业化是科技资源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中间变量。

2.3 市场化水平调节机制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搜集和运用与消费者和竞争者相关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适应市场机制,故而市场化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对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的适用性有效促进技术进步与商业发展。鉴于此,市场化改革被越来越普遍地与加速经济发展相联系。由于科技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政府的过度干预不仅不会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导致资源配置中的寻租产生,导致科技资源的无效率配置,稀缺资源没有配置到生产效率高的部门中,出现了科技资源错配,高速增长的资源投入并未带来同等速率增长的科技产出。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科技资源的市场化流动,造成了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供需不对称、资金不足、运作模式过于传统、信息手段落后等弊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市场化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综上分析,得出假设4:市场化水平可有效调节科技资源投入,从而促进科技商业化发展。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及指标

本文选取除港、澳、台、藏的30个省(区、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变量包含核心自变量、控制变量、中间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

首先,本文从科技资源的四个维度分别选取研发人员比重、科技投入强度分别代表科技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考虑到我国对科技物力资源统计的不足,故选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衡量科技物力投入;科技信息资源选取国内申请专利受理数衡量。

其次,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模型,选取年末社会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分别作为衡量劳动力和资本的控制变量,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外部经济影响的控制变量,选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作为衡量消费的控制变量。本文所有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标均用价格指数调整为2003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同时,为避免异方差,对绝对数值取对数处理。

最后,选取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衡量科技商业化(中间变量),选取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最终因变量经济增长,选取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指数作为衡量市场化水平的调节变量[3]。由于樊纲等人测算的市场化指数只到2009年,故本文借鉴张晓晶的测算方法,建立市场化指数与人均实际GDP之间的关系——GDP的未来增长预测相对稳定,且包含相对丰富的经济信息——通过人均实际GDP预测市场化指数。以各省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市场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各省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加入控制各省个体差异的虚拟变量[4],建立如下回归:

mariit=α+β1perGDPit+β2D2+β3D3+…+β30D30+μit

回归结果R2超过0.8,29个虚拟变量中只有5个回归系数不显著,回归结果较为满意,可以认为能够较好地估计2010—2014年市场化指数。

3.2 回归结果

首先考察科技资源投入对科技商业化的影响,按照第三部分理论模型构建省级面板计量模型(1):

businessit=α+β1LRDit+β2KRDit+β3phyRDit+β4patentit+γZit+μi+νt+εit

(1)

其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Zit为控制变量,包括国际影响、劳动力存量、资本存量和消费,μi为个体效应项,vt为时间效应项,εit为假定服从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1)列为仅包含控制变量,从结果看劳动力存量、资本存量和消费确实对一个地区科技商业化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2)~(5)列分别将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纳入模型,考察科技资源单独投入对科技商业化的影响,回归系数均为正向且显著,说明每一项科技资源的有效投入均有利于科技商业化的发展。(2)~(4)列的解释力较基本模型(R2=0.903)分别增加了1.2%、0.8%、0.7%,其结果支持假设1,且意味着增加科技资源的投入可以提升地区科技商业化水平。

表1 科技资源投入对科技商业化的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1%、5%、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为验证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以及其作为中间变量如何影响科技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1)列仅包含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证明劳动力、资本和消费都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该结果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符。(2)列考查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系数高度显著且为正,说明科技商业化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结果支持假设2。

表2 科技商业化在科技资源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所起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1%、5%、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参考Baron和Kenny以及Chen所使用的方法,验证科技商业化对科技资源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5-6]。首先,验证科技资源投入对最终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的影响,表2中(3)(5)(7)(9)列的回归结果显示,正向且显著的系数说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次,表1中(2)~(5)列的回归结果已经证明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的投入都对中间变量科技商业化有积极影响,同时表2中(2)列证明科技商业化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将中间变量、科技商业化与科技资源共同带入模型,如果科技商业化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科技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回归将如不再显著,如果科技商业化仅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科技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性会下降,但可能仍然显著。表2中(4)(6)(8)(10)所示,模型(4)(8)(10)都说明科技商业化具有部分的中介效应。从回归系数看,虽然没有降低(3)(7)(9)列中科技资源投入的显著程度,但通过考察t值可知科技商业化确实降低了科技人力资源,而(6)列中加入了中间变量,科技财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再显著,说明科技商业化起到了完全的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支持假设3,认为科技商业化在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的中介效应,而在科技财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上起到了完全的中介效应。

为考察科技市场化水平调节机制的影响,在基本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市场化水平变量及其与科技资源的交乘项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1)(3)(7)(9)列结果显示市场化水平对科技商业化没有直接的影响,(5)列中市场化水平对科技商业化有较弱的直接影响,综合考虑,可以认为市场化水平对科技商业化不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2)列引入市场化水平与科技人力资本的交乘项,回归系数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对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未能起到调节作用。(4)(6)(8)列分别引入科技财力资源与市场化水平交乘项、科技物力资源与市场化水平交乘项和科技信息资源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乘项后,三者的回归系数均显示为正向且显著,表明有效地提升市场化水平,尊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科技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投入效率,促进科技商业化的开展实施。可以印证假设4,市场化水平会对科技商业化起到调节作用。

表3 市场化调节作用分析

注:***、**、*分别表示在1%、5%、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3.3 进一步回归

之前的回归分析已经检验了假设1~假设4的理论,本部分继续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

首先,考虑到要素投入对产出具有时滞效应,即本期的科技要素投入,其对科技商业化促进效果可能会在下一期才得以显现,故而,选择以基期的科技资源为自变量,以下一期的科技商业化水平为因变量,进而,在科技商业化中间变量作用验证中,故选择t期的科技投入为因变量,t+1期科技商业化水平为中间变量,t+2期的经济增长为因变量进行重新回归,这样处理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生性干扰;同时考虑用技术市场成交额代替申请专利授权数,通过市场实际反馈指标来反应科技商业化的程度。

其次,在分析市场化水平调节作用的时候,本文之前选择樊纲等人测算的市场化相对进程指数,但由于①市场化指标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②其测量区间只到2009年,2010—2014年数值是根据本文构建回归模型测算而得,故需对市场化指标进行两种验证。除去樊纲等人测算的市场化进程指标,多数学者选择用一两个指标来代理市场化转型变量。例如,使用国有单位职工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或者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控制市场化改革的影响等[7-9]。本文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但认同樊纲的观点,即这些指标只衡量了市场化改革中某一重要方面,无法涵盖市场化转型进程的全貌。故本文分别测算了国有经济就业占比、产值占比和固定资产占比,并用1减去该比重,分别代表就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比重,最后取三者的加权平均得到新的市场化水平代理指标。考虑到本回归市场化相对指数是2003—2009年数据,而其后年份市场化指数是基于人均GDP的回归预测值,故本文亦截取2003—2009年数据进行验证。

重新进行回归,结果依然支持假设1~假设4,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列出。

4 结论和政策含义

回归结果显示,不论是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和信息资源的单独投入还是同时投入,对科技商业化都具有积极影响。下一步应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水平;加大科技资金的倾斜政策,实现科技财力资源投入强度的稳步提升;保证科技物力资源的配置到位,为研发提供有力保障;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分享。确保人、财、物、信息的有效、高速投入,实现科技商业化水平的快速推进。

科技商业化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且科技商业化作为中间因素,使得科技资源通过科技商业化的途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转化,科技研究能否成为有效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商业化的实现水平。而科技商业化能力高低又是能否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科技商业化稳步推进,高校、研究院所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试验、咨询帮助,企业则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同时加强科技市场建设,为科技商业化提供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消除科技商业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市场化在科技投入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从回归结果看,在加大科技资源投入过程中,市场化水平的提升都会有力支撑科技商业化的实现,说明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和较少的资源配置扭曲保证了科技资源投入的更加高效,从而更有利于科技商业化实现。作为资源配置中“无形的手”,市场规律保证了科技资源流向最有效率部门,而过度的行政干预会降低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减少非市场因素在科技创新中的不利干扰,避免科技资源错配带来的科技产出效率的损失。实现市场化改革深入,科技商业化水平提升同步推进,确保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实现转型时期的平稳过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7-113.

[2]万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J].求是,2011(13):52-55.

[3]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09):4-16.

[4]张晓晶.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J].管理世界,2004(03):5-13,155.

[5]BARON RM,KENNY D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173-82.

[6]CHEN C C.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incubator and venture capital,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9(62):93-103.

[7]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04):75-108.

[8]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09):31-45.

[9]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37-46.

(责任编辑 沈蓉)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on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source

Qin Yu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In this paper,we explore the insp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on economic growth.The effective inpu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can steadily promote the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the level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does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level,but can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input and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s a moderator.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can mak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nto economic growth as a mediator,realizing a four linkage mechanism to promote each oth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market-oriented reform,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resources;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Market-oriented;Economic growth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14ZDB120)。

2016-07-04 作者简介:秦宇(1989-),男,河南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F061.3

A

猜你喜欢

商业化市场化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