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范式研究

2017-04-25孙国民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

孙国民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范式研究

孙国民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本文总结了嵌入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而系统化、规范化阐述了基于相关性划分的相关性嵌入和无关性嵌入、基于嵌入形态的点状嵌入和网状嵌入、基于专业化分工的模块嵌入和知识网嵌入等发展范式,同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区域的嵌入成效进行了比较。最后,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嵌入为例论及产业嵌入模式应用及其产业区位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发展范式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embedded一词在国外常用于这些领域(但不限于):一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嵌入式WEB服务器、嵌入式处理器等[1-2];二是社会学领域,如网络资源嵌入,包括已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社会资本等;三是用于组织中,如人、社会资本、知识诀窍等关键知识、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资产、信任、经验等[3-4]。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国外鲜见经济领域嵌入模式的研究。关于国内学术界对“嵌入”及“嵌入模式”词语的使用,根据CNKI数据库2012—2016年主题搜索可知,国内文献使用“嵌入”一词总量较多,累计30285篇,但用于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技术及电子器件等工科领域的占92.5%,其他领域使用“嵌入”一词占比不足7.5%,其中使用“嵌入模式”的51篇,使用“嵌入模式”和“经济”的有10篇,使用“嵌入模式”和“产业”的仅有7篇,使用“嵌入模式”和“价值链”的仅有7篇。而有效用于经济领域“嵌入”的文献更少,特别是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嵌入模式”研究就更少,如使用“嵌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献仅有18篇,使用“嵌入模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文献为0篇。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的研究主要有:①研究价值链嵌入位势选择问题,认为要从突破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5],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于天生全球化企业来说,要通过构建全球网络来引入异质资源,进而在国际化经营中嵌入全球价值链并成为产业技术高位的主导企业,而后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价值链由全球向区域扩展[6]。②研究网络嵌入问题,如强调低碳价值网的嵌入对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7];另有学者认为,模块化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化存在“入网”和“入围”两类竞争以及在“瀑布效应”形成的情况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从低端的点嵌入转向高端的系统嵌入、由被动单向参与国际分工转向主动双向嵌入、由后发嵌入转向先发嵌入以及伴随网络演化阶段的推进实现动态性嵌入等[8]。尽管我国已有少量文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研究,但总体上依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单纯使用“嵌入”或“嵌入模式”用语的文献较多,其研究内容与嵌入模式无关,很多研究实际上是数理实证研究,并不是研究具体嵌入模式,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嵌入模式概念及内涵界定,存在模式研究虚置化问题;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模式存在元理论少、范式成熟度低、指导性弱等问题,也就难以形成较为成熟的嵌入发展理论。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遵循“理论依据、理论范式、案例研究”的思路,力求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嵌入模式,解决嵌入模式的理论本源及不同区域的嵌入模式选择问题,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模式探索。

2 嵌入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范式

2.1 相关理论基础

本研究探讨的嵌入模式主要涉及如下相关理论:一是运用价值链以及产业链理论找寻产业链环节及关键节点的嵌入。Porter于1985年提出价值链概念,认为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关联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就成为价值链。产业链是价值链的外在形式,是产业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关联关系,该理论是价值链和产业链嵌入的理论基础。二是运用内外源理论引入外源或外援力量。嵌入有依托外部力量或第三方力量的涵义,即依托外部资源的嵌入。嵌入是一种外因介入产业发展的非内生性力量,然而特别之处在于,外部力量的介入有可能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内生力量,即通过外部“输血”达致内生“造血”的目的,提供内生动力而达致内生增长。三是充分吸收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科学内核。按照林毅夫等人的观点,强制性制度变迁往往导致“挤出效应”而带来低效率和经济效率损失[9]。因此,嵌入模式的应用应基于诱导性制度变迁的需要,从而通过内外因的合力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济绩效,避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负效应”。四是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10],也即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力空间布局,要考虑到交通运输等物流成本,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陷阱”[11],这是产业嵌入需要考虑的空间因素。

2.2 产业嵌入的发展范式

综合产业链及空间经济学理论,本研究认为,产业嵌入模式是基于一定空间范围内价值链或产业链节点嵌入旨在获取产业利益的经济过程与经济行为,这种利益获取是基于要素资源互补性植入以获取包括专利技术及应用、交易成本降低(如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等)、产业乃至经济结构优化(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现代化等)、产业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竞争力提升等。具体来讲,嵌入模式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基于相关性划分的无关和相关嵌入模式。无关嵌入模式是在一个产业基础薄弱或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的区域通过引资、选资的方式直接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图1的II区),新兴产业以其孤立的点状形式存在,这种模式在中国中西部工业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较为常见,但嵌入难度大、成活率相对偏小,而在投资环境优、多元化产业基础厚实的东部沿海地区嵌入的难度相对要小,成活概率相对要大。相关嵌入模式是指在具备较好产业基础条件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产业链条的位移或平移点位上,相关产业的边界或空间布局在最外层的圆圈之内(图1的I区),通常的近似区域在范围经济区之内,以便于形成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当然,随着信息化和交通的便捷,空间因素影响逐渐变小。因此,相关嵌入具有一定的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该模式在江浙沪鲁粤等沿海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广泛应用,发达的块状经济优势是新兴产业嵌入的良好基础,产业链条易于快速形成。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嵌入模式I和II

(2)基于嵌入形态划分的点状嵌入和网状嵌入模式。点状嵌入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业领域、价值环节的嵌入,这种嵌入同时还存在一种零散性和随意性。根据嵌入点之间的相关性,又可分为无关点及相关点状嵌入模式,前者表明产业环节的嵌入偏离了价值链条,后者表明嵌入点是与价值链环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在新兴产业链上,与产业链某个环节具有高度吻合性,也可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辐射到的某个范围经济空间区域,在这个空间区域嵌入的产业同原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一种是网状嵌入,通常以价值网或价值链形式出现,可分为无关价值网嵌入和相关价值网嵌入。价值网嵌入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大幅提升植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成活机率,还在于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条的整体竞争力,即形成“链条”或“长链”竞争优势。在价值网嵌入中,合理的价值网空间布局利于价值网的形成以及带来资源要素获取和价值网成本的最优化匹配,以提升价值网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竞争新优势的功效(见图2和图3)。

图2 点状嵌入模式(断续线表示不相关;实线表示相关)

图3 网状嵌入模式(断续线表示不相关;实线表示相关)

(3)基于专业化划分的模块嵌入和知识网嵌入模式。模块嵌入即是将价值创造的基本活动(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包括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包含的每一个单元或环节视为一个模块,通过其相关模块的嵌入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模块化嵌入又分为基本活动模块嵌入和支持性活动模块嵌入。在模块嵌入中,生产模块嵌入是重点,它直接关系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在知识网嵌入中,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大学等教育培训机构等提供专业知识、技术成果及专利技术服务等,从而促进战略性技术的企业化和产业化,进而催生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实践应用中,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在应用嵌入模式的时候将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相关性与否、点与链及网的选择上,如无关嵌入的孤点企业其成活的概率要低,但如果是无关嵌入的产业链条或价值网,该产业链条或价值网成活的概率依然较大;对比价值链和价值网的嵌入,价值网因其具有更好的亲特定的产业生态环境性而更具较高的产业培育成活率。此外,嵌入模式中的模块化嵌入可以归入专业化模式中或者模块化耦合中,若专业化程度越高,成活概率越大;专业化程度同区域资源禀赋耦合度越高,成活概率越大;专业化程度同产业的耦合度协调度越高,产业发展的成活概率越高。知识网嵌入可以归入价值网模式中或者知识模块耦合中,若知识网同现有产业相关性越大,成活概率越高;知识网同现有产业耦合协调度越高,成活概率越大(见表1)。因此,一个区域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亲生态性产业链和价值网至关重要,实现产业间及产生与城市的高度耦合至关重要。从相关性上来说,相关嵌入优于无关嵌入;从网络结构来看,网络嵌入要优于点状嵌入,价值网嵌入要优于价值链条嵌入;从专业化视角来看,应选择与区域和产业耦合度高的模块嵌入和知识网嵌入,特别是知识网嵌入能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来促进创业创新。同时,要积极规避相关度小、耦合度低的无关嵌入,尽量避免单纯的点状嵌入。对点状嵌入产业或未能形成价值链、价值网的产业,应围绕该产业逐渐构建产业链条和网络,强化补链和建网行为,这在招商选资和鼓励创业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对竞争力相对弱势的价值链和价值网,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强链、强网。

表1 不同应用条件下不同嵌入模式的应用及培育成活性一览表

3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嵌入的案例研究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对海洋资源,特别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它是先进制造、先进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本质上是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的融合,产业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乘数效应明显,是未来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区位选择划分

按照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产业内涵,可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嵌入区域分为三类:一类是沿海区域,主要包括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这类区域属于沿海相对开放和相对发达的地区,海洋产业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及特色优势,产业与区域的契合度高,其区域包括大连、黑龙江、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该区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中船集团、中船重工、江南造船厂、上海电气、大连重工等;二类是沿江区域,这类区域仅次于沿海区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特别是航运交通便捷优势,为发展“亲水”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区域包括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主要企业包括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武汉船舶工业公司、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铸锻厂、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四川船舶工业总公司、重庆船舶工业公司等;三类是内陆区域,虽然不与江海毗连,但依然可以依托产业优势有选择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如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宁夏等依托传统的富矿资源发展海洋工程所需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

3.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嵌入模式应用

随着中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及经略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发展将更具广阔的前景,并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未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可以应用的嵌入模式包括:①模块化嵌入。海洋装备工程系统性、复杂性大,它是由大量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更为庞杂的系统结构,如船舶工业,既涉及发动机等动力核心设备、导航系统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还涉及精密仪器、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这为模块化嵌入创造了条件,一些地区完全可以发挥专用或通用零部件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承接大型结构件的子模块供应,如大型船舶、军舰的轴承轴瓦、专用弹簧、船舶甲板等。目前,浙江等地区开展“军转民、民参军”的军民融合发展,利用浙江制造的优势参与海洋装备工程建设,特别是在轴承轴瓦、海洋装备产业用的弹簧、停机坪等。②价值链嵌入。以石油产业为例,围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依托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以及国际石油行业领军企业,积极融入石油产业链,如大力发展海上钻井船、海上工程作业船及辅助船、自升式及半潜式钻采平台、张力腿及立柱式平台、勘探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大型起重兼铺管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上稠油及边际油田开发装置、深水水下采收系统以及精密石油管材、石油勘探平台的导管架以及动力定位系统、深水锚系泊系统、石油管材及检测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服务于国内外海洋经济企业巨头。③价值网的嵌入。以海洋经济的游艇产业为例,游艇产业的上游包括游艇的设计、制造与配套产业;中游为核心产业,包括销售和消费服务;下游是一系列关联产业与基础服务。那么价值网的嵌入就是在有效构建游艇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研发设计、制造业、消费及其增值服务的一系列价值网络,如沿海地区发展游艇产业,围绕休闲旅游产业及游艇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基于发动机制造的内部结构件及整机产业,甚至构建触角更广的装备工程价值网,并因此由海洋工程的发动力制造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延伸。④基于新兴产业的知识网的嵌入。知识网络层级越高、异质性知识资源越多,知识网络创新能力越强。构建网络化虚拟科技网络,加快海洋装备工程实验室经济同产业经济的融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的有效途径,如国家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可设立分中心等。同时,对于潜力巨大的沿海海洋经济区则需要依托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配套产业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4 结论及建议

嵌入模式的应用要综合考虑到区域价值链、产业链的现实基础,要考虑到空间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到产业嵌入是诱导性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外源引入,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才能进一步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具体选择产业嵌入模式时,要根据亲生态型好和耦合度高的特质,优先选择相关嵌入、网状嵌入、链条嵌入和模块化嵌入,对缺链缺网的产业要强化补链建网,对竞争力不足的“链”和“网”要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打造并开展针对性的强链强网,从而提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成活性。针对一些产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尚需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抢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通过嵌入战略性核心技术和国内外高端研发资源率先攀登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率先走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未来。

[1]MANIVANNAN M,KUMARESAN N.Embedded web server & GPRS based advanced industrial automation using Linux rto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6074-6081.

[2]BATTISTA N D,RICE J A,et al.Embedded data process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C].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13:a roadmap to intelligent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eptember 10-12,DEStech Publications,Inc.,2013.

[3]ZHAO H X,LUO Y,et al.Transaction cost determinants and ownership-based entry mode choice:a meta-analytical review[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06):524-544.

[4]WIKLUND J,SHEPHERD D A.Portfolio entrepreneurship:habitual and novice founders,new entry,and mode of organiz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04):701-725.

[5]黄启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升级策略[J].经济纵横,2013(08):011.

[6]张鹏.新创国际化企业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嵌入[J].中国科技论坛,2012(05):105-109.

[7]皮修平,肖黎.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选择:基于价值网嵌入——兼评《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中国铅锌企业价值网低碳发展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2):69-72.

[8]张鹏.模块化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发展[J].技术经济,2013,32(07):47-52.

[9]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梁琦.空间经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藤田、克鲁格曼和维纳伯尔斯著The spatial economy[J].经济学(季刊),2005(03):1-28.

[11]程李梅,庄晋财.产业链空间演化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陷阱”突破[J].中国工业经济,2013(08):135-147.

(责任编辑 沈蓉)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aradigm of Industry Embedded Patter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un Guomin

(School of Economics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embedded pattern.It systematically and normally explained development paradigm including related embedding and unrelated embedding based on division of correlation,point embedding and mesh embedding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embedding,and module embedding and knowledge network embedding based on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And then,the paper compared embedded effect of the four types of region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Finally the paper took the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o deal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mbedded mode and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choic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embedded pattern;Development paradigm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12&ZD0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协调发展研究”(16JJD790023),南京大学博士后项目“经济分化中的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16NDJ0623)。

2016-06-22 作者简介:孙国民(1979-),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经济。

F424

A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