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2017-04-22陈军冯翠翠

出版广角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书籍色彩

陈军+冯翠翠

【摘 要】 通过运用案例论证、定量与定性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设计诉求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新思路,旨在引起对该特殊群体的设计服务关注,提高设计水准,以便更好为儿童读者服务。

【关 键 词】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创新

【作者单位】陈军,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冯翠翠,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是平面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位特殊成员,它所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儿童。书籍是儿童求知启智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儿童書籍装帧设计能照顾到儿童好奇好问等与生俱来的天性,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开启他们的心智,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所以,好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承载的社会责任重大,不可小视。基于此,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物质与情感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尤为必要。

一、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开始不断提高。儿童读物正是在这种氛围影响下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我国13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2.25亿人,占总人口的16.6%,所以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专业的儿童读物出版社、专业的设计师队伍也越来越多。中国现有少儿类期刊种类近200种,其中,月发行量过百万册的24种期刊中儿童读物占了9种,可谓三分天下,现状喜人。但是,在可喜局面的大背景下,儿童书籍业也存在不少缺憾和隐忧。

首先,是对“装帧设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偏差问题。长期以来“书籍装帧”对很多书籍设计者而言只是“封面设计”的代名词,究其原因,归纳有三:一是设计者受传统装帧观念制约,把自己的工作范围限定在给书做“外包装设计”上,很少去注意内页、内文的视觉传达规律和书籍整体架构的设计;二是把儿童读物出版单纯地看作一种经济产业,出版人为了控制成本获取利润,让设计者只注重封面的设计;三是部分文字编辑人员的职业观念和水准还停留在过去习惯的工作层面上,虽有把握文字质量的能力,却缺少对书籍艺术表现力的诉求和愿望,这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其次,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出现的过度包装问题,设计者不顾图书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本来身份,一味地强调艺术个性,部分或完全忽略了儿童类书籍的成本预算和阅读功能,结果不但使图书本身价格昂贵,而且不易于儿童阅读,对设计对象——儿童的心理与情感要求的把握忽略或欠缺。

再次,缺乏或者忽略了书籍的整体创意设计,仔细对比、观察市面上的很多儿童类书籍设计,会发现这些儿童读物类书籍如果不是风格不统一就是风格太相似,给人有一种拼凑、呆板、沉闷、缺乏趣味性的“千人一面”的感觉。

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

1.良好的创意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精髓和灵魂

创意是指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破旧立新的思考与实践。一个书籍装帧设计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最大特征不是看它有没有外观形式和内在的文字、图片、色彩等共性的东西 ,而是看这些单个元素如何更好地搭配组合[1],准确表达作者的初衷与目的,让阅读对象即儿童能够被吸引并能舒心的阅读等个性化的东西。设计师的设计充当着作者和读者沟通的桥梁,而这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创意。创意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之魂,没有好的创意就会流于平庸,激发不起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好的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不仅能让儿童从外观视觉到内心都能爱不释手,还能启迪儿童的心智,让儿童快乐阅读,从而引领儿童书籍时尚并成为经典,这对设计师、儿童读者以及出版商家都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如加拿大作家、插画家彼得·雷诺兹编绘的儿童书籍《味儿》(图1)、《点》(图2)和《有一天》,装帧设计体现了儿童天真、好玩的天性,设计师用笔绘手法进行设计表达,从构图、颜色安排到具体图形设计都打破已有装帧设计传统而与众不同,整体效果显得自然、随性,也比较符合儿童活泼自由的个性,与儿童实际生活情形贴近,能引起儿童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看得出是花了大力气来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可谓创意设计的范例。因此,这些儿童书籍能分别荣获“克里斯托弗大奖”、荣登《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排行榜榜首”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它们的设计风格确实独特,富于创意,具备儿童书籍装帧设计该有的精髓和灵魂。

2.体现儿童诉求,确立儿童书籍视觉色彩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独特的内涵和风格特点。

在色彩上针对儿童的书籍设计用色与针对成年人的书籍设计用色各有侧重,因为它面对的是两个不同需求和喜好的对象群体,所以设计时综合考虑并确立儿童书籍指向性的色彩设计理念是有必要的。

由于每个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与理解不尽相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书籍装帧设计色彩的心理诉求自然也就不一样,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年龄分级并以此来确定各年龄阶段的色彩喜好尤为必要。虽然色彩可以被自由运用来进行表达,但色彩本身是一门科学,加之与儿童心理诉求的联系,所以不能单纯地谈色彩理念,必须要将色彩学和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结合起来进行创意,才能娴熟自如地运用好色彩视觉设计效果。

色彩理念体现的是色彩的风格,还要视具体的书籍内容而定。儿童天真活泼,喜欢张扬、醒目和艳丽的色彩[2]。这一特征使得大量的原色和纯色运用成为可能,这些纯净、充满阳光感的颜色正符合孩子自信活泼的性格。所以在进行设计创作时,结合书籍内容与儿童对色彩的偏爱来传达情感、吸引注意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书籍想传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设计师可以选择红黄绿这三种颜色进行设计,因为这三种颜色很容易让儿童联想到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当然,除了了解儿童对色彩种类的偏爱,还要了解怎样进行色彩搭配才适合儿童。如儿童对明暗交界的差异特别敏感,他们在审美心理上偏爱明暗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不喜欢无明度对比和灰色调图案,这就需要设计师在结合设计内容的同时,运用中性色或是对比色进行协调,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色彩理念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多样表现方式来体现。如插画家艾瑞·卡尔在给插画选择颜色的表达方式上就打破常规:先制作色纸,大笔涂刷丙烯颜料,在细节部分加上蜡笔或彩色笔的线条,使画面有笔触和肌理感,然后将这些色纸裁剪出有主题的图案,硬边裁切的纸缘与柔软生动的色彩,形成了微妙的对比和趣味。诚然,儿童书籍的色彩设计理念并不仅限于图案或图形的色彩基调,它还包括不同文字的色彩、封面封底的整体色彩等,这些都需要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对色彩主次、强弱、表现方式的灵活运用,使色彩基调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

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色彩设计与搭配,从色彩心理学认知角度来分析,以科学的观点以及儿童年龄段分级色彩上的需求体现童书色彩设计理念是必要的。

3.运用相对鲜艳、醒目的图片或新颖的造型语言进行直观表达

在书籍设计中,图形是以图片、插画的形式介入的,图形语言(包括图片、造型)是书籍文字信息的视觉说明,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图形具有可见、可感等优越性,能够清晰、直接地传达书籍内容信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图形的喜好不一样,不同的书籍内容与之匹配的图形也不一样,因此在对童书进行设计时,无论是选用场景、人物、动物、植物等具象形象还是根据书籍内容设计出的其他虚拟形象或卡通漫画等抽象形象,所选、所用、所设计的图形要鲜艳醒目,要具有直观性、匹配性和启智性,以此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与情感要求。

图形鲜艳醒目、直观,是因为色彩的波长较长,明亮度较大,鲜艳度较高,这样设计制作的图形容易第一眼就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的理解和接受是以感性为主的,这与成年人的以理性分析为主的理解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成年人才能看得懂的隐喻、暗喻、象征等图形或图片,而应该直截了当地表达,使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

运用新颖的造型形式进行表达时,造型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启智性。可以说优秀的儿童装帧设计中造型形式如插图就是把书籍信息和知识形象生动地讲述给孩子听,让孩子更容易体会书中的真、善、美。比如奥尔德兰特创作设计的《大熊抱抱》(见图3),他将熟悉的形象运用夸张、变形、拟人化等手法进行处理,画面单纯、明亮、柔和,那个一身黑色的大熊在整个柔和的绿色背景中显得憨笨醒目,它总想抱抱这抱抱那,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这本书用诙谐幽默的图片向人们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了儿童热爱自然的美德。设计师在进行书籍造型设计时,要结合书籍内容,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并使造型具有启智性。

另外,运用新颖的造型语言进行表达时,需要设计的形象具有可爱、让人喜欢的特点。比如《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不仅是创意构思的成功,也是色彩运用的成功,更是造型语言表达的胜利。它的最终造型形象活泼可爱,而且是人见人爱。作为两个设计臆造的卡通造型形象,它取材于真实的鼠、鸭,但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将它们塑造成一个新形象,同时饰以儿童喜欢的色彩。这样一个造型形象随着电影的推出立刻就抓住了儿童的心,并让他们接受和喜欢这个造型形象。所以,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中造型形象走可爱、新颖之路是必要的,没有儿童天生喜欢诸如鬼怪、骷髅头等面目狰狞、让人恐怖的造型形象。因此,了解并掌握儿童这些心理与生理特征,运用新颖的造型语言进行趣味性表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

4.采用不同于成人读物的、稍大的字体字号为文字主体

文字、图形和色彩是书籍设计考虑的三要素,在儿童读物上,对字体清晰、容易辨认、大小适度的文字及间距与行距等编排视觉效果的把握是绝对必要的,可防止儿童在阅读时产生厌烦心理,让文字发挥信息传递与视觉激发的双重作用。

从书籍文字大小来看,成人读物字体大小一般为“小四”标准,考虑到儿童天性及注意力具有瞬时性、极易受外界影响转移注意力等行为特征,可以将字号大小设计为“四号”或者“小三”,在需要引起儿童注意的地方,甚至可用“二号”和“小一”,并將它标红或者变体,如同人民日报醒目的 “标红”或“套红”,以示重要或引起读者注意,可谓异曲同工。

另外,在儿童书籍设计的间距和行距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进行灵活调整,过小的字体、太密集的行距都不利于儿童的有效阅读。成人书籍一般行距是“单倍行距”,儿童书籍可根据不同年龄需要调整到“1.5倍行距”或以上,这样,行距变大后,文字数量相应减少,阅读起来就轻松,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5.用版面编排的趣味性、个性等多样化形式烘托书籍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中,应强调版面编排对儿童阅读兴趣激发的重要性。版面设计既包括封面、封底等外在的版式,又包括书籍内页里各个页面版式的编排设计。儿童书籍的版面设计与成年人书籍版面有不同的侧重,儿童书籍应根据儿童的天性进行趣味性、多样化、活泼的版式设计,避开成人版面过于娱乐性或严肃理性的特征。

优秀的版面设计可以使儿童书籍内容读来更加趣味盎然、印象深刻。吕敬人在《版面——演绎书戏的“舞台”》中说:“书籍版面中文字、图像、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的分布,也蕴含着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因此版面设计给文字、图像注入生命力的表现和情感,随着点、线、面的趣味性跳动变化,赋予各种视觉元素和谐的秩序,体现出书籍内容时间、空间的层次感。”因此,儿童书籍的版面设计不仅仅是平面的构成游戏,还是整体的设计关照。

以版面编排文字为例,成年人书籍一般是黑色的铅字、横向满排的版式,在对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时,适时运用彩色文字,如彩色手写体或POP字体并合理设定文字大小、粗细、文字群灰度与空间比例关系灵活排版,以示强调和趣味变化;还可以将单调的黑色铅字配以彩色背景,或者将背景用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弱化处理,以及采用交叉式样、放大式样、错位式样、连环画式样等进行编排,凡此种种,都是对文字版式的趣味性设计探索,是可行和有效的。如《别再亲来亲去》就打破以往图形被文字紧紧包围的常规模式,使儿童书籍具有视觉欢愉性。

表现书籍内容的设计形式有许多种,但在大的方向上可归纳为两种:一是书籍外在的整体造型形式,二是内在的版式编排等具体造型形式。外在的整体造型表现在儿童读物开本形式多样,如手掌书、口袋书等小开本形式,还有可折叠又能拉开成一直线的造型形式、卷轴中国画造型形式,等等,这类形式的小型书籍方便孩子随身携带与阅读。而对图片、插图特别多的书籍,开本可以设计大一些,厚度可以薄一点。比如日本赤羽末吉的超长横开本《苏赫的白马》,内页版式展现了360度的全景,图片是满版式,文字在图片之上编排,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异形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书籍的六面体的外观造型形式,异形书具有特殊的开本形状,多样的印刷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加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为儿童书籍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在用多样化的形式衬托书籍内容方面,做到形式表达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达到设计的最高境界。美国插画作家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便是一本充满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他采用拼贴的方式,层叠出明亮的图样,带有特殊的立体、褶页设计,赋予书本以阅读和游戏的双重特性,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同样,李奥尼设计的《小蓝和小黄》则完全摈弃了具象图形,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乎圆形的抽象图形来代替,很有设计表现的个性和见地。

6.灵活运用书籍材质进行搭配,把握安全第一的设计原则

材料在书籍设计中起着基础支撑的作用,材料的选择对书籍的设计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书籍设计可供选择的材料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常用的纸张,还有丝织品、布料、皮革、木料、塑料等,更有甚者,欧洲的一些书籍设计用到了黄金材质。

不管选用怎样的材质搭配,安全性是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第一要务。就目前我国的儿童书籍设计而言,主要以纸张印刷为主。丝织品、布料及化纤等由于材料昂贵,工艺复杂,制作出版的书籍成本价格比纸制品的书籍贵很多,所以只能少量使用。因为这些材质尤其是塑料、木头、金属被应用在以插图为主的儿童书籍中之后,如果儿童不小心或不注意,那么这些设计的材质就可能成为伤人的工具。所以出于安全第一的原则,运用质地较柔软、轻盈的材质会有利于儿童的安全。

在材料及材料的搭配均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儿童书籍设计的多样性、丰富性才有可能。比如由意大利设计师布鲁诺·蒙那瑞为儿童设计的《一夜的黑》,运用了拷贝纸透明的效果,软硬材质结合,使每一页的翻动都能产生不同的故事情景。同样,在材质搭配使用的趣味性设计方面,《冒险小虎队》可为借鉴:装帧设计师根据书籍性质,设计了独具特色的“解密卡”,用“解密卡”来确认答案,这种携带千奇百怪的“破案小工具”的形式,开创了带工具阅读的新潮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装帧材质与新技术的结合上,欧美国家及国内流行的能“开花结果”的“瓜果书”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这只是一种借用了书籍名义的时尚新颖创意设计有机产品,但它为丰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借鉴和参考,无疑为新材料、新技术的参与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语

以上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创意、儿童视觉色彩设计理念、相对鲜艳醒目的图片或新颖造型形象的直观表达、不同于成年人读物的字体字号及间距行距处理、版面编排的趣味与个性、合理的材质与搭配、安全第一的设计要务等各个方面,结合市场设计实践与反馈进行了探讨,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图片、从色彩到材质,都应以儿童实际的审美心理、性格特征、情感需求为前提进行设计。另外,作为设计者,要有一颗童心以及较强的理解与沟通能力,知晓儿童真实的阅读需求与喜好,这不仅要精通设计专业,还要有对设计及儿童相关的知识积累,诸如对印刷工艺、材质以及油墨等的了解及儿童习性的了解。

总之,在书籍设计的艺术与技术的各个环节的自如把握中,在扎实的专业技术锤炼的基础之上,独特的创意是第一要义,除此之外,还要有一颗喜欢儿童、致力于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关爱之心与责任感,大众需要与社会责任始终是设计前行的动力,做到以上这几点,才可能设计出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内涵、真正令人满意的儿童书籍装帧作品来。

參考文献

[1]吕敬人. 编辑设计创造书籍的阅读之美[EB/OL].书籍设计网,2011-01-19.

[2]郑朝.浅谈幼儿书籍的装帧设计[J].新美术,2008,4(29):101-102.

[3][美]W·L布雷顿.儿童美术与教育[M]. 哈永梅,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书籍色彩
鲁迅与“书籍代购”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神奇的色彩(上)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