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析

2017-04-13蒋大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化互联网+图书馆

蒋大平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析

蒋大平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地方公共图书馆比较,重点列举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势,明确“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即构建互联网平台、建立公众学习平台、建立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定题信息推送服务,进而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海量的数据资源,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已逐渐渗透到人民生活中。手机、iPad等移动数字设备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移动阅读已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形式。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引进新技术,并逐渐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处理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结合,建立全新的资源获取方式。

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现状

(一)国外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现状。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拥有完备的高校图书馆法,已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服务纳入图书馆法,政府则给予高校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多数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群体进行细分,例如小区居民、家属、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少儿、残障人员等,对应不同的群体提供专门的服务,对研究人员提供较高的使用特权,对少儿和残障群体设立完善的设施加以服务。

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除向校外读者服务外,还开展了多种社会服务形式,如校校联盟、校企联合等。多个高校图书馆间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根据自身的需求,各高校图书馆可随意加入多个联盟,为社会读者提供多渠道全面最新的数据资源。很多国外高校图书馆设有自助查询机、打印机、复印机和借还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校内外读者以自助形式使用图书馆资源,真正做到了高效、快捷、省时、省力。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现状。我国图书馆事业起步较国外晚,在借鉴国外发展模式基础上逐步将图书馆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我国图书馆事业已逐渐走向成熟。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是在满足校内读者需求前提下,向校外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校外读者通常需要持单位介绍信、身份证,交一定数额押金办理校外读者证。在借书数量上对校外读者进行限制,所能使用的资源有限。各高校图书馆以省为单位建立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国家层面上还批准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1]。图书馆联盟的实施便于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便于为校内外读者提供丰富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向企业、机关等提供信息服务,例如专题追踪、信息推送等。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优势

(一)地方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地方公共图书馆是行政部门,直接受地方政府的管理。地方政府最重视的是经济发展,地方图书馆发展往往受到忽视。地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沿袭十几年前的管理制度,没有创新,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2]。地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不够高,极少来自图书馆相关专业,高学历少,没参加过正式培训,业务水平不高,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地方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较短,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周一到周五开放,其余时间闭馆,不能满足在职校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地方公共图书馆馆藏量较少,馆藏内容大众化,少有深入某一专业领域的馆藏资源。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地方公共图书馆硬件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在大众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

1.开馆时间。由于高校图书馆需要向在校师生服务,开放时间较长,通常一天13个半小时,并且周末不休息。校外读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在工作时间内来图书馆读书,于是,高校图书馆可为校外读者提供其他的时间,比如读者可以利用晚上或周末使用图书馆。

2.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素质决定着服务水平,要向校内外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要有优秀的工作人员,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3]。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各专业人才济济,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图书馆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图书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3.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优秀的师资队伍、专业齐备的团队,能够向校外读者开展各种服务[4]。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网站宣传图书馆资源,及时发布新书公告,让读者了解图书最新书籍情况;建立网上咨询系统、专题追踪、信息推送等。

4.馆藏及数字设备。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每年采购纸质和电子图书期刊几万册,并且针对高校的各个学科,拥有专业、系统化的书籍,方便校外读者深入研究某一专业领域知识。高校图书馆定期更新现代化数字设备,例如,自助查询机、打印机、复印机、借还机。方便校外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产生读书兴趣[5]。馆内进行了室内环境绿化,随处可见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缓解了读者用眼疲劳,为校外读者提供优雅的阅读环境。

三、“互联网+”之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创新服务

(一)构建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生活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我们学习的好例子,读者无需进入图书馆,完全可以在网上注册账号,登录网站实现阅读。通过账号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后,可免费阅读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部数据资源,其中包括中英文数据库200多种,十多种印象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纸书数字化资源,名师公开课,好书推荐等。读者可随时随地浏览国家图书馆网上资源,因此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很值得高校图书馆借鉴。

(二)建立公众学习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互联网中,无需时间地点约束,网络教育、在线学习已被大众广泛认可和接受[6]。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优秀的师资,可以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高校公开课”学习平台。老师在线授课,学生不论在何地都可聆听老师授课,让全民都享受到高水平的大学课堂教学。老师与学生可在线交流,例如提问、答疑、留作业等。高校图书馆可将“名师课堂”按专业分类,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对特定用户进行学习资源推送服务,采取线上线下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关注公众学习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建立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当今社会,手机、iPad等移动数字设备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热衷于使用移动终端接收信息,阅读短篇,电子图书以其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纸质图书。移动图书馆将图书馆资源转移到电子设备上,读者只需注册账号就可以在手机上阅读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查询图书馆馆藏、续借图书及预约借书等,非常方便。

(四)定题信息推送服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按年龄、职业、爱好将校外读者分成不同群体。对不同群体读者,统计其一段时间内访问数据资源、查询馆藏、下载数据资源的类别和数量,并对这些记录进行分类处理,按一定算法进行统计计算,总结出不同人群信息需求的特定规律,并定时推送给读者所需信息。

四、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阻碍

(一)思想观念阻碍。很多高校图书馆满足于为校内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科研服务,认为这些是自己的主要职责[7]。为校外读者、社会人员服务只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存在不认同心理,认为大量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图书馆会影响图书馆的秩序,校外读者不易于管理,影响教师学生正常的学习工作。这些思想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校外读者不能得到平等的权利[8]。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法律政策是行动的指引,制定图书馆法律,详细描述了高校图书馆的义务责任,意味着在法律上肯定了校内外读者具有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力。很多国外图书馆法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保证大众平等获取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权利。我国在图书馆法规制定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完善[9]。

(三)资源不完善、资金不足。高校图书馆最初只是为校内师生服务,其文献资源主要针对学校开设的各学科需要,面向教师和学生服务尚有余地,如同时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服务时则存在馆舍有限、人员不足的问题。由于高等学校需要全面发展,要考虑多方面多学均衡科发展,对图书馆的投入较少,阻碍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四)图书馆管理部门不完善。图书馆管理部门不完善,意味着图书馆间合作、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许多合作都是自发,缺少管理部门的全局规划指导,需要与社会团体进行沟通交流,涉及到政策法规等,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指导。

五、结语

当今社会人民生活富足,手机、iPad等移动数字设备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移动阅读已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形式。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应将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处理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结合,为大众提供便利丰富的图书馆数据资源,为人民提供高水平的文献资源,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1]杨芳,冯鑫.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7(2).

[2]曹丽娜.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若干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7).

[3]李伟东,宋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管理,2017(1).

[4]徐健晖.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3).

[5]洪跃,王贵海.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

[6]赵翠玲,王耀文.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4).

[7]孙向丽.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延伸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

[8]刘笑冬.信息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6(3)

[责任编辑 郑丽娟]

本刊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G258

A

2095-0438(2017)08-0138-03

2017-05-02

蒋大平(1982-),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金项目:绥化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HSK16042)。

猜你喜欢

社会化互联网+图书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