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方言中“还不是”的功能及虚化

2017-04-13黄玉莹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益阳连词副词

黄玉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益阳方言中“还不是”的功能及虚化

黄玉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还不是[a13pu45z21]”在益阳方言中有四种用法,可作动词短语、副词、连词以及话语标记,根据共时以及历时材料的分析,其演变路径为:动词短语→副词→连词→话语标记,经历了词汇化和虚化的过程。其词汇化跟语义变化有关,虚化跟话语主观性增强有关。

内还不是;益阳方言;虚化

一、“还不是[a13pu45z21]”在益阳方言中的主要用法

(一)动词短语。动词短语“还不是”主要出现在陈述句中,充当句子中的谓语,在句子中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如:

(1)现在还不是讲箇号话的时节。现在还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

(2)箇隻数还不是箇算滴。这个数还不是这样算的。

(3)箇块地方还不是你侬滴。这块地方还不是你们的。

上述例句中,“还不是”有实际意义,表示否定,其中,“不是”是句子的焦点,表达说话人的一种客观判断,如例(3)否定这块地方归你们所有。这里,“还”的词性是副词,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可以省略,省略后,句子依然成立。

可以看到,“还不是”是由副词“还”和“是”的否定形式(否定副词“不”+判断动词“是”)构成的动词短语,省略“还”之后意思不变,它们之间的凝聚性不高。

(二)副词。这里的“还不是”不能从单个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看做一个整体,相当于普通话表反问性的“还不是x”小句,一般是作副词,充当句子中的状语。虽然形式上出现了否定词“不”,但语义上是表肯定的。如:

(4)箇件路搞不搞还不是一样滴?这件事做不做是一样的。

例(4)中,“还不是一样滴”,在形式上带有“不”,是否定的,但其语义是“是一样的”,是肯定的。这里,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的用法实际上是句子的反问功能所赋予的,“还”在这里表强调,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这个阶段的“还不是”是反问性小句,句末的语调一般是升调,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一种主观判断,且须得到对方的回应,主观性明显强于例(1)至(3)。

(三)连词。这里的“还不是”充当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成分,用作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1],一般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句首或者句子中间。如:

(5)警察包围哒哦隻屋,还不是把哦些坏家伙一下捉起来哒。警察包围了那所房子,于是把那些坏蛋全部抓了。

以上例句中的“还不是”表示顺承关系,说明事情或动作有先后顺序,相当于“于是”,如例(5),先是警察包围房子,再是坏蛋被抓。除了顺承关系,益阳方言中“还不是”还可以表因果关系,如:

(6)你不多穿点衣服,还不是感冒哒。你不多穿点衣服,所以感冒了。

表示因果关系的“还不是”相当于“所以”,同时表达了责备义,主观性更强。比如例(6),前一分句“你不多穿点衣服”在陈述事实,后一分句“感冒哒”讲这一事情导致的结果,中间用“还不是”关联起来,表达了对听话人不多穿衣服的责备之义。当说话人语速过快时,往往省略了“是”,省略“是”之后,句意仍然不变。

(7)刚刚出门冇好远就落雨哒,还不跑起回去拿咖一把伞。刚刚出门没多远就下雨了,于是跑回家拿了一把伞。

无论是表示顺承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用作连词的“还不是”中的“还”都不能省略,可以说,“还不是”之间内部凝聚性在加强,意义逐渐虚化。它倾向于出现在句首,但是并未构成独立于句子之外能够单说的成分。

(四)话语标记。话语标记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目前,学界把话语标记的特征概括为: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相邻语法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等来识别等[2]。如:

(8)他穿哒箇两件衣服,还不是,感冒哒。

例句(8)中的“还不是”已经可以独立成句,与后面的成分有语音停顿,在句子中不充当句法成分,它的有无也不影响前面或后面语句的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此时“还不是”已经可以看成是话语标记了。话语标记的功能主要是语用功能,结合具体语料,我们得出:益阳方言中的“还不是”用作话语标记时有表责备义和表否定义两种语用功能。

1.表责备义。如:

(9)A:娘老子,你看见我的哦本书么?我寻不到哒。

B:讲哒要你把它收起来,你不听,还不是,失[sə45]咖哒。例句(9)中,“还不是”是对听话人的责备,由于听话人没有听取说话人的意见或劝告,产生了说话人预期的结果,并且这一结果是消极的,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行为不满的主观态度:妈妈想到书不放好会弄丢,嘱咐过儿子要把书放好,儿子没有听取妈妈的意见,产生了妈妈预期的书会丢的结果,表达了妈妈对儿子之前没收好书的不满。

2.表否定义。如:

(10)要你莫去,你硬要去,还不是,吃咖隻大亏吧。

(11)讲哒要你早点起,还不是,迟到哒吧。

(12)要你带把伞去,还不是,落湿一身哒吧。

“还不是”作为话语标记还可以表示否定义,否定听话人的某种行为或看法。例(11)中就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没有早点起床这一行为的否定。

作为话语标记,“还不是”有表达责备义和否定义的两种语用功能,并且这两种功能会同时出现,其中,“是”有重音延长和升调的现象,后面可跟语气词搭配使用。如例(10)—(12)中的句末语气词“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益阳方言中的“还不是”的功能有一个虚化的过程。普通话和古汉语中也存在“还不是”,下面来看看“还不是”在普通话和古汉语中的相关用法。

二、“还不是”在普通话中的用法

(一)动词短语。如:

(13)这人还不是他们自己的人,因为他们自己的人走动不会这样轻。(《烈火金刚》)

(14)当然,老孙还不是他们这茬人混得最好的。(《单位》)

(15)严格认识他时,他还不是主任,是国家机关一位处长。(《我叫刘跃进》)

例(13)—(15)中“还不是”作句子的谓语,有实实在在的含义,焦点在“不是”,表示否定,是由副词“还”和“是”的否定形式(否定副词“不”+判断动词“是”)构成的动词短语。

(二)副词。如:

(16)可她很快镇定下来,还有些好等自己的激动,再大的辉煌也还不是兜个圈子再回到原地?(《长恨歌》)

(17)别看她们背后这么说依达,当面还不是照样巴结她?(《哭泣的色彩》)

(18)过金沙江,打腊子口,还不是饿肚子打仗的?(《红日》)

例(16)—(18)中的“还不是”作副词,充当句子中的状语。相当于“还不是”反问小句,表肯定。

(三)连词。如:

(19)可她心里越来越明白,这样的处境,说到头,还不是因为老祖宗他们,把自己当作了个天大的赌注吗?(《刘心武短篇》)

(20)哼!还不是我姐姐结了婚,不沾他了。(《运河的桨声》)

(21)母亲说:“还不是你讲究多,嫌塘里的水脏,不让去洗菜,要在家里用井水洗。”(《凤凰琴》)

例(19)中出现了表示原因的连词“因为”,删掉“因为”,并不影响整句话的意思,而例(20)(21)中“还不是”后面没有出现“因为”,但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补上。可以看到,上述例句中的“还不是X”都表示原因,“还不是”充当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成分,用作连词。

综上,“还不是”在普通话中可以作动词短语、副词和连词,但是,在现代汉语语料中,并没有发现与益阳方言类似的“还不是”的话语标记的用法。

三、“还不是”的历史演变

“还不是”在古汉语中也有出现,根据我们掌握的语料,“还不是”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如:

(22)若还不是弄潮人。切须莫入洪波里。(南宋《古尊宿语录》)

上句中的“还不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是由副词“还”和判断动词“是”的否定形式组成的动词短语,表示否定义。明清时期也有很多这种用法,如:

(23)老爷道:“只怕还是古俚国。”国师道:“有‘眼下’二字,还不是古俚国。”(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24)这本书还不是弟弟现在急需读的,所以不买了。(清《曾国藩家书》)

到了明代,“还不是”开始出现了在句中作副词的用法,如:

(25)那几根头发,整年也难得与梳子相会,胡乱挽个角儿,还不是挦得披头盖脸。(明《醒世恒言(下)》)

(26)老实说罢:这种条子递上一百张,当时面子帐收了下来,转背谁还认得你,还不是骗小孩子的?(清《官场现形记》)

(27)就像盛方这一流人物,还不是养虎成害么?(民国《汉代宫廷艳史》)

例(25)—(27)中的“还不是”充当状语,用作副词。这里,“还不是”以反问的形式存在,但表达的是肯定的意义。

到了民国时期,“还不是”出现了连词的用法,如:

(28)伯姬笑道:“岑将军这话,不是奇极了么?如果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还不是照样被他结果了么?”(民国《汉代宫廷艳史》)

“还不是”作为连词的用法,笔者目前在古汉语语料中只找到这一个例子,“还不是”相当于“就”,表示假设关系。虽然只有一个例子,但依然可以说明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还不是”的连词用法。

结合前面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这里的分析,可以看到,“还不是”经历了由动词短语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和由副词到连词的虚化过程。并且,“还不是”用作连词,从副词进一步虚化,是近现代才发生的事。“还不是”成为独立成分,用作话语标记的现象是其进一步虚化的结果,现代汉语和历史语料中未见,而在益阳方言中出现,可能是在方言中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还不是”由动词短语到副词,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其中,语义的变化是词汇化的一个机制。“还”与“不是”分别在语义上发生虚化,“还”由表持续增量的副词进而表强调,“不是”也不再表示实在意义的否定,语音上不再是重音,形式上与“还”黏合起来,所以,整个内部结构“还”和“不是”丧失了原有的成分义而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还不是”作副词时一般出现在反问句中,也就是说,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的用法实际上是句子的反问功能所赋予的。当反问这种形式高频使用时,“还不是”就会产生虚化的可能,不需要通过反问这一中间桥梁来确定它的肯定意义,可以直接与肯定意义联系起来,逐渐虚化为连接前后分句的连词。“还不是”虚化为连词时,后面直接接名词或代词,这就为“还不是”成为独立成分提供了可能性。此外,结合前文,我们也可以看到,“还不是”在演变过程中,其主观性逐渐增加。“还不是”由最初的客观判断到后来的反问句中出现的不满、责备的情绪,语义逐渐虚化,最终成为有主观情态的话语标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益阳方言中“还不是”的演变过程:动词短语→副词→连词→话语标记。

结语

综上所述,益阳方言中的“还不是”可以作动词短语、副词、连词以及话语标记,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相比于普通话和古汉语中的用法,益阳方言中“还不是”的虚化程度更高,演变路径为:动词短语→副词→连词→话语标记,其词汇化跟语义变化有关,虚化跟话语主观性增强有关。

[1]崔振华.益阳方言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01.

[2]Schiffin,D.Discourse Markers[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Press,1987.

[责任编辑 靳开宇]

H146

A

2095-0438(2017)08-0078-03

2017-03-14

黄玉莹(199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益阳连词副词
基于“益阳消阴”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浅析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观察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副词和副词词组
贺优328在益阳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