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拉近看 学习更深入

2017-04-12蒋谦年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猎枪做客天鹅

蒋谦年

语文学习,如果能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将是鲜活的,课堂也会因此有了额外的增值,显得多姿多彩,意蕴十足。

例如,在《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的墙上为什么挂着那杆猎枪?

反复细读课文,学生从中领悟:天鹅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英勇破冰的精神感动了老人,使他从心底里喜爱上了天鹅,所以他一直把那杆猎枪挂在墙上来警醒自己。这个问题的选点较好,但是,反复细究课文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太大、太笼统,而且教学如果仅仅只是走到这一步,未免有些浅尝辄止,对于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研读教材,深入文本,认真反思、诊断和筛选,认为把“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的墙上为什么挂着那杆猎枪”这个问题应该进一步“拉近了看”,进一步“化整为零”:

斯杰潘家的墙上挂着的那杆猎枪,究竟是为谁而挂?仅仅是为自己而挂吗?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神交,然后不断地打开自己、滋润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这其中的“对话”或“神交”,既要“拉近了看”,也要“推远了看”。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需要转移目光和精力,在“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反转处”,“钻进去”也“跳出来”。当教师提出“那杆猎枪仅仅是为自己而挂吗”,无疑是在学生不疑时给予猛然一击,使学生醒悟过来:是呀,斯杰潘家的墙上挂着的那杆猎枪,绝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挂,一定是为很多人而挂。想通了这一点,学生纷纷回答:为他自己而挂、为世人而挂、为所有的生命而挂……看到学生如此活跃,我“顺学而问”,趁机出示了以下问题设计:

斯杰潘家的墙上挂着那杆猎枪,是为自己而挂,因为______________;是为老人的家人而挂,因为____________;是为来老人家做客的人而挂,因为_________________;是为世人所挂,甚至是为“我们”所挂,因为_________________;是为天鹅而挂,因为__________;是为其他动物而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多重视域,至少凭借这些问题,师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收获:

1.这把猎枪是为老人的家人而挂。因为这把猎枪已经挂了30多年,老人的亲人和儿孙,每天进进出出,看到这把不该挂着的枪,都会再一次重温天鹅的故事。天长日久,这种“提醒”就会转化为孩子们的精神财富。而在老人看来,这样的一种精神传承,能够从少年带到中年乃至老年,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也是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情。

2.这把猎枪是为来老人家做客的人而挂。每一个到老人家做客的人,都免不了会好奇地追问这把猎枪的来历和它背后精彩的故事。而追问和分享,本身就是把“天鹅精神”传递给别人的过程,是对心灵的滋润、渗透和滋养。事实上,这样的一个“精神标记”挂在那里,已经影响了部分“造访者”,包括作者,也包括其他人。

3.这把猎枪是为世人所挂,甚至是为“我们”所挂。因为老人的家人和每一个“造访者”,总会有一部分人“薪火相传”,总有一天,“天鹅精神”通过口说、文字和阅读会抵达我们的内心。瞧,今天,我们不是读到这篇文章,并且被这一群了不起的天鹅深深地折服吗?

可见,把问题拉近了看,“化整为零”,把笼统的问题肢解为与此相关的、切入口更小的、更有针对性的小问题,可以更细腻地触摸问题背后所包含的多重意蕴。所谓的“推远了看”又“拉近了看”,并不是表层意义上的“由表及里”,而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探究和延伸,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弹性。如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才能走向纵深,才能变得开阔,变得意蕴十足。

猜你喜欢

猎枪做客天鹅
猎枪
“做客之道”
一张图看天鹅奖
做客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来我家做客吧
天鹅
毛茸茸的小熊
从“猎枪”到“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