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比较法赏析《声声慢》中十四字叠词

2017-04-10江海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声声慢叠词

江海丰

内容摘要: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十四字叠词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在教学中宜设计具体教学任务,通过“比较法”深入赏析,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叠词 比较法 审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出十四字叠词,字字见奇,字字珠玑,手法独特,成了李清照的专有品牌而彪炳于文学史,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十四字叠词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字字声声总关情,堪称音韵美的绝唱。学生在阅读时大致能体会到凄凉的感觉,但不能准确把握蕴藏在叠词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不能明确说出这十四个字为什么能给人以徘徊低迷、凄楚婉转的强烈感受,更是难以发现和理解此词叠词由外入内、逐层推进的意脉。我们在教授时可以设计这样三个活动任务,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深入赏析十四字叠词,体会它的多重艺术效果。

活动任务一:对十四字叠词进行删改,换成“寻觅、冷清、凄惨戚”如何?为什么?

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叠词删改后少了音韵美。词是用来演唱的,特别注重音调和谐,叠词运用形成音韵美。从音调上看,“寻寻觅觅”,平平仄仄,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仄仄平平,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惨戚戚”,平平仄仄平平,声音从低到高,由高而下转化,声音越来越低,音节越拉越长,给人快要窒息的感觉。短短十四字,音调的平仄起伏堪比一幅心绞痛似的电波图,带来了婉转曲折、回环往复的声调美、音韵美。

分析:常态的叠词体会教学,教师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自己反复读读、说说,然后教师总结,这种指导多在学生已知的层面,缺少提升。在叠词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些比较(如上述的删改),适度补充一些知识(如词本身可以用来演唱,特别注重音调和谐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叠词的音乐美。

活动任務二:比较苏轼豪放词《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朗读,体会其不同。

《赤壁怀古》中首句多开口音字词,如“大”“江”等,尽显豪迈之气。《声声慢》中首句“寻”、“清”、“凄”、“惨”、“戚”都是齿音,齿音开口度小,音阻很大,每个音都只能从唇齿之间挤出来,这种发音方法形成的声音往往纤细、短促,给人凄切的感觉。十四字叠词,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好像作者在神情恍惚地自言自语,又如有女子在低声抽泣,传达出吞愁忍恨的苦涩。

分析:学生对叠词带来的韵律美有初步的感受,但并不能明确说出这十四个字为什么能给人以徘徊低迷、凄楚婉转的强烈感受。教师可以从音韵学角度补充知识,通过与豪放词的比较,再辅以朗读和朗读的指导,在比较朗读中深入词人的内心,体会这十四字叠词音韵上徘徊婉转特点,体会其妙处。

活动任务三:把十四字叠词语序调换,改为“清清冷冷,觅觅寻寻,惨惨凄凄戚戚”如何?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可见,“寻”和“觅”具有先后关系,先寻后觅,觅比寻来更为细致,是一种渐重过程。寻觅不见后的冷清环境,由“冷”和“清”来表现。“冷冷”写出了外部环境,而“清清”表现的是词人的内在心境。“冷冷清清”由外而内,给人感觉渐次浓重,最终生成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而“凄凄惨惨戚戚”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次重的过程,“凄凄”是指冷清渐蹙而凝于心,“惨惨”比“凄凄”表达的凄凉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戚戚”来表达。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十四字,七组叠词,三个层次,由轻到重,由外到内,层层深入,看似信手拈来,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文学功底。

分析:学生难以体会到词人由外而内的情感递进关系,故而教师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本活动任务采用“调整语序”比较法,目的是想通过引导学生在关注“语序变化”中发现词人内在的情感递进关系,使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效果更佳。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鉴赏文学作品”项中指出:“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学作品。”故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情特点和文本特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独特之美,培养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声声慢叠词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的”字叠词招聘会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