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金融创新对中国产业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4-06廖永泉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路径分析产业升级

廖永泉

摘 要:金融创新和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联系。金融创新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的效应不容小觑。自贸区金融创新能通过利率创新、汇率创新、资本账户改革,在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政府等载体的作用下为我国经济改革带来新动力。而在金融创新改革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账户风险、资产泡沫风险等。因此自贸区金融创新应兼顾创新与风险防范的统一。

关键词:金融创新;产业升级;影响机制;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2.003

1 中国自贸区金融创新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

金融创新应起到连接储蓄者与投资者、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跨时空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研发水平的上升、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源在各行各业的再配置等。而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等的协力合作,通过金融创新支持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高级化等过程产生作用。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金融创新主要通过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性等“桥梁”间接或直接地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同时,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会通过信贷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两个载体,把市场上的诸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达到优化融资的目的。企业获得融资后,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对资金进行投资分配。最终促进资金由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流动、低端产业向高科技产业流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最终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以通过影响储蓄率和投资方向进而对资金流量结构产生影响。资金的流量又引导着生产要素的分配使其在各行业问配置达到最优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资金的存量结构,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中国自贸区金融创新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路径

2.1 通过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中介推动产业升级

自贸区金融创新下,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将得以逐步实现,其能通过利差作用推动资金在各行各业间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利率开放后,区内利率将低于其他地区,区外大量资金被吸引流向区内,使区内资金得以不断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通过存贷款行为把流入到自贸区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金信贷形式,把资金投资到生产扩张而又资金短缺的行業,从而实现了资金从低效率产业流向高效率产业的流动过程。而另一方面,银行信贷促进产业升级的过程又体现在消费信贷上。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银行通过信贷形式促进消费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调节某类消费的加速或延缓消费,最终通过资金引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的调整。

2.2 通过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升级

自贸区金融创新下的资本市场可以直接融资和持续融资的同时还可带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以及产业资金的发展和投入,这将为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辐射、示范和集聚效应。

第一,自贸区金融创新下的资本市场能通过融资以及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我国产业优化升级。金融创新下的资金聚集效应,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融资、资源配置,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新活力。其一,创新金融制度,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新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等前景良好型产业上市发展。其二,制定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低能耗型产业上市融资的措施,设立专门板块推动这些产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其三,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保障公司的融资渠道及再融资能力,保证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增量资金促进产业发展。

第二,自贸区金融创新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存量优化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配合,通过市场利润的引导,促进现存资源在各行各业间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又保证了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增量资源的不断投入。而在这一过程中,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低能耗、高产出、拥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得到大力的资金支持,得以持续壮大发展,而那些高能耗、低产出型的产业因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而慢慢退出市场。

2.3 经验复制

作为我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实验区,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自贸区这一载体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自贸区金融创新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推广可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从行业层面向全国范围推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行业优胜劣汰,通过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实现行业改革创新,并通过产业链在各行各业中传导,推动各行业的全面升级;其二,自贸区通过区域联动的形式,以自贸区为中心,将这种产业升级趋势向周边地区传递,推动周边地区进行改革创新,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升级。

3 中国自贸区金融创新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安全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四大自贸区的不断建立发展,我国金融创新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本流动速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愈加活跃。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制度漏洞、监管失误等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自贸区建设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金融风险成为当前改革工作的重点。

3.1 利率风险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统计,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四十余个实行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地区)中,有近半数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发生过严重程度不一的金融危机。因此自贸区金融创新下,更要提防利率改革带来的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这就使得利率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而随时都可能发生失控的可能。大量流入区内的资金会带来诸多制度套利的问题,造成利率的大幅度波动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区内利率开放后市场竞争趋势会驱使银行进行“高息揽储”的行为。而此举会加剧中小银行发生危机,造成破产等而扰乱我国金融秩序的危机。

3.2 汇率风险

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一向充满风险与危机。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在利益的诱引下,大量资金流入自贸区会造成区内货币供需失去平衡,造成汇率的波动,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威胁我国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资产泡沫,其后果不堪设想。其次,由于区内汇率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容易使国际游资和投机者乘虚而入,攻击我国汇率体系,做空人民币,导致金融危机。

3.3 资本账户开放风险

自贸区建设下的金融创新,资本账户的开放推动了区内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及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同时也给区内金融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一,由于监管失误、制度政策漏洞等原因,资本账户的开放给投机者带来了良好的套利时机,而这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将会给区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对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其二,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加剧洗钱以及资本外逃等风险的发生。区内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深化了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但却弱化了实际需求的交易活动能力,加剧洗钱以及资本外逃等风险的发生。其三,资本账户的开放给我国宏观政金融策的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三元悖论”理论可得:资本账户的开放将很难实现货币政策和汇率的稳定。极有可能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扰乱政策的金融秩序。

3.4 资产泡沫风险

金融创新开放利率、汇率后,其结果是资金可在区内外的自由流动。当国内利率高于国外水时,促使国外投机者将资金投入到自贸区银行,进行套利活动,这可能推动国内资产泡沫化。而这些资金若在短期内大量撤离则会造成资产跳水甚至造成金融危机。因此,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因预先制定特定的金融资产防范机制,防范国际投机套利活动给我国金融秩序带来的波动。

4 中国自贸区金融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虽已逐渐步入正轨,但通过研究发现,自贸区金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仍然很小,因此,要通过金融创新促进我国产业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力度,拓宽金融创新的范围,提高金融创新的效率。

4.1 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丰富金融融资渠道

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为我国金融体系创新提供良好的工具支持。目前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仍然不够发达。如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范围比较狭窄,负债类金融产品创新较多,而资产类金融产品开发较少。资产类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小,这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创新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其次,金融产品创新的开发分布不均匀,具体表现在发达地区的金融产品创新较为丰富,而落后地区的金融产品创新极其落后。因此自贸区金融产品创新推进进程中,既要推动发达地区金融产品的开发,也要促进落后地区金融产品的发展。统筹兼顾,共同推进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发挥金融产品的“桥梁工具”作用,促进我国产业优化升级。

4.2 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防范金融危机

由于我国金融创新体系仍不是很完善,金融创新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因此,为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自贸区金融创新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完善金融创新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可通过建立全面的金融创新监管的协调机构解决。金融监管不到位或监管重叠等容易导致金融监管漏洞,以及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资源的浪费及监管矛盾的产生。因此,自贸区金融创新下,应重新划分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通过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做到金融创新过程中处处有监管,时时有监管。

4.3 加强金融制度的完善,提高金融创新的能力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金融创新需要提供完善的金融制度保障。随着我国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金融制度已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自贸区金融创新首先要从制度创新下手,完善金融制度,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一,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仍不够,保守观念占据优势。自贸区金融创新因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化,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其二,制定相关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学者、机构等对金融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市场转化为资本力量,提高金融创新的活力。其三,完善金融法律环境,制定特定法律对金融创新的参与者,金融创新的全过程予以规范让金融循序渐进地发展。最后,金融制度的完善应建立在提高金融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加快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提高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1]Luc Laeven,Ross Levine,Stelios Michalopoulos.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3Elsevier.

[2]Ming-Chang Lee,Li-Er Su.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egul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conomics,Management & Trade,2015,8(4):287293.

[3]Ovidiu Stoica.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s[J].Scientific Annals of the“Alexandru Ioan Cuza”University of Iasi:Economic Sciences Series,2006:7782.

[4]王濤,吕冬.上海自贸区半年考“晒”出六大金融创新[N].中国商报,2014328.

[5]戴小平.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1823.

[6]郑杨.自贸区平台推动金融创新,助力企业扬帆远航[J].自贸区实践,2014,(11):3133.

[7]连平.防范自贸区资本流入风险[J].中国金融,2014,(3):1820.

[8]张瑾.扩区后上海自贸区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4):108112.

[9]杜金岷,苏李欣.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4,(7):2635.

[10]唐时达,李晓宏.自贸区金融创新路径[J].中国外汇,2015,(14):4850.

[11]刘江云.以金融创新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健康发展[J].国际金融,2014,(7):7780.

[12]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自贸区投融资金融创新[J].上海国资,2014,(10):9091.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路径分析产业升级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