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

2017-04-03冯耀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休克护理人员护理

吴 巍, 冯耀清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护理教研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

吴 巍1, 冯耀清2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护理教研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室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早期救治护理,包括疏通呼吸道、吸氧、控制出血、抗感染、保暖、抗休克、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 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救治,抢救成功率为94.29%; 抢救成功患者中, 3~15个月内死亡4例、痊愈50例、残疾12例。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救治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多发伤; 早期救治; 急救护理

多发伤是指患者机体脏器中有2处及以上受到损伤,发生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严重挤压以及高处坠落等[1]。本研究选取急诊室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室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9~68岁,平均(38.6±4.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21例、打击伤16例、其他原因所致多发伤7例。本组患者的受伤情况主要为颅脑损伤、肺损伤、四肢骨折、肝脾破裂等,接诊时有1例患者的心跳及呼吸已停止, 2例患者生命体征微弱,其余67例患者休克。

1.2 早期救治护理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开展有效吸氧治疗: 接诊后,医护人员需及时检查患者呼吸道,确定是否存在梗阻,并对呼吸道内痰液、呕吐物、血块等进行清除,将年龄较大患者的义齿取出,用舌钳拉出休克患者发生后坠的舌头,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患者呼吸道因呕吐物发生堵塞。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治疗,供氧速度为6~8 L/min, 如条件允许,可应用呼吸机。

1.2.2 补充机体血容量,纠正休克: 为了使患者的创伤性休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应及时有效地开展输液以及输血工作。① 建立静脉通道2~3条,遵医嘱采用平衡盐、血浆、右旋糖酐等进行静脉滴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尿量,做好相关记录工作。② 使患者体位保持为中凹卧位,即将头胸部抬高10~20o, 下肢抬高20~30o。③ 做好保暖工作。若患者体温较低,应采用毛毯、厚实盖被对患者身体进行覆盖,或将病室内温度升高,但不可采用暖水袋或电热毯供暖,避免将患者皮肤烫伤或使皮肤血管急剧扩张而引发心、肺、脑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量减少。④ 遵医嘱采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使患者体内酸中毒得以有效纠正。⑤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5~10 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待患者血压保持稳定后,可将测量间隔时间调整为15 min。严格控制药物滴入速度,避免血压急剧升高而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1.2.3 有效控制出血: 严重多发伤患者通常会大量出血,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则可能导致患者由于血容量锐减而休克,甚至引发死亡。若机体出血明显,首先应对出血部位采用加压包扎,并将受伤肢体抬高,或开展手术治疗,使出血情况得以有效缓解。若患者发生胸腹腔脏器损伤、闭合性多发骨折或骨盆骨折,则应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同时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尽快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有效控制体内出血。若患者肢体存在活动大出血,则可采用充气止血带进行止血。

1.2.4 及时处理伤口: 采用无菌敷料对患者伤口进行覆盖包扎,若骨折端、内脏、肌肉等发生外露,则不应直接回纳。不能轻易去除患者伤口内血凝块及异物,避免再次导致大出血。若患者发生胸部开放伤,可采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并以辅料覆盖,最后进行加压包扎。若患者手指等发生离断,则应将离断肢体采用干净的无菌辅料包好,同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在塑料袋周围放上冰块进行低温保存,切不可将离断肢体直接放入液体中浸泡或直接与冰块接触。

1.2.5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皮肤黏膜颜色、瞳孔大小、伤口出血量、肢体末梢循环、四肢活动度等,对患者尿量进行有效记录,同时将各种护理记录有效落实,从而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反应、异常情况等,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挽救患者生命。

1.2.6 积极预防并发症: 患者出现严重多发伤后,很容易发生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DIC、脂肪栓塞、急性肾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及时去除病因并进行对症处理。救治过程中,将无菌操作原则严格落实,采用光谱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对于存在骨折的肢体实施外固定制动,对DIC以及脂肪栓塞采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预防; 采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入,使患者颅内压得以有效降低,应用地塞米松使患者可能出现的脑水肿得以有效预防,为患者佩戴冰帽,使脑细胞耗氧量减少,继而减轻脑损伤; 及时应用呋塞米,有效预防急性肾衰竭。

2 结 果

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开展早期救治护理,本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 6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救治,抢救成功率为94.29%。抢救成功患者经治疗后,在3~15个月内死亡4例、痊愈50例、残疾12例。

3 讨 论

抢救速度决定着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预后情况,“黄金时间”的概念要求将多发伤患者受伤到确定行手术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开展紧急抢救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早期救治过程中将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有效实施,如何对“黄金时间”进行最大化利用[2]。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开展早期救治工作所依照的程序主要为“VICSO程序”,即实施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V)、输液防治休克(I)、对活动性出血有效控制(C)、开展多功能监护(S)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紧急手术(O)[3-5]。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为: ⑴ 实施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使抢救成功率有效提高[6]。在紧急救治过程中,将急救护理路径按规范实施,使护理措施程序化,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开展,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7]。参照多发伤所具备的发病特点,有效制定预检程序,同时规范化实施抢救护理路径[8]。护理人员接收患者后迅速判断伤情: ① 检查患者呼吸道,确定是否存在异物,保持通畅,同时对患者呼吸节律及呼吸频率进行有效观察[9]; ② 检查患者机体循环状态,同时对血压、脉搏进行有效检查; ③ 检查患者自身意识状态,观察瞳孔是否正常; ④ 检查患者四肢活动度。通过开展上述步骤,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基本情况初步了解,便于后期救治工作的开展。⑵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对于多发伤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而言,护理人员是否具有强大的应急能力以及熟练的抢救技能至关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提升自身抢救知识水平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医疗知识。⑶注重整体,减少失误。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将患者各部位创伤作为整体来看待,良好处理局部同整体的关系,避免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视内在创伤。⑷做好心理护理。开展抢救护理时,若患者存在意识,护理人员应安慰患者,熟练应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感。此外,对患者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

[1] 曾杰, 陈宁波, 胡卫健, 等.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化水平联合白介素6水平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22(15): 1753-1757.

[2] 荣青峰, 魏晓霞, 郭娜, 等. 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8): 862-866.

[3] 卢珂恩, 赵佳, 黄涛, 等. 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急救措施[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6): 1440-1441.

[4] 胡世华, 蒋文新, 杨艳霞, 等. 等比例成分输血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中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 2015, 12(1): 68-70.

[5] 扈丽媛, 焦海涛.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6(z1): 14-15.

[6] 杨蓉, 李拥军. 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16): 4548-4549.

[7] 甘晓. 两种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J]. 重庆医学, 2014, 25(19): 2495-2496.

[8] 吴相伟, 崔云亮, 许永华, 等. 重症医学常用评分系统与降钙素原在评估严重多发伤中的价值[J]. 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4): 291-295.

[9] 马玉东, 孟凡鑫. 严重多发伤后血浆粘结合蛋白多糖-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 2013, 53(17): 45-47.

Earlytreatmentandcareforpatientswithseveremultipleinjuries

WUWei1,FENGYaoqing2

(1.DepartmentofEmergency,AffiliatedHospit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InnerMongolia, 010050; 2.DepartmentofBasicNursing,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Hohhot,InnerMongolia, 01005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arly treatment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MethodsSeventy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treatment and care, including respiratory tract dredging, oxygen inhalation, bleeding control, anti-infection, warm preservation, anti-shock, condition monitoring,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sultsFour patients were died and 66 patient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reated,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94.29%. In successful rescued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4 cases were died, 50 cases cured, 12 cases disabled in 3 to 15 months.Conclusion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atients' rescu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patients.

multiple injuries; early treatment; emergency care

R 473.6

A

1672-2353(2017)20-041-03

10.7619/jcmp.201720013

2017-06-14

冯耀清

猜你喜欢

休克护理人员护理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