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策下输液室护理模式探讨

2017-04-02

关键词:门诊患者输液小儿

曹 芳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室,江苏 南通 226001)

新政策下输液室护理模式探讨

曹 芳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室,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讨新政策下输液室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观察、评估新政策下输液室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实施整改措施。结果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急救技能,而且改善患者就诊环境,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输液室;新政策;护理模式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15年11月11日江苏省卫计委下发通知:“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底前,除了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为落实省卫计委通知精神,我院今年初已加强日常监督,逐渐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我科主要负责门急诊成人、小儿的输液,据统计门诊成人输液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急诊输液患者比例增加。因此,在新政策下开展新型护理模式非常必要。近半年来我们不断分析探索、实施输液室新型护理模式,目的是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输液室年输液量达14万人次,日平均输液量为300~400人,高峰期每日达600人,现日平均输液量为200~300人。输液室护士共19人,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8岁,输液室配备输液椅共125张(其中成人70张,小儿55张),卧式输液床共20张(其中成人14张,小儿6张,分布于6个房间),机动输液椅50张。

2 护理方法

2.1 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2.1.1 缩短患者的就诊路程

门诊与急诊相邻,标识醒目,输液室位于急诊二楼,急诊门口设立平面导医图、就医流程图,二楼电梯口做好输液区走向指示,缩短患者就诊路程。

2.1.2 改善科内服务环境

输液室入口处设立导医咨询处,在患者入科时评估门诊患者或急诊患者,并按病情轻重缓急安排患者输液;维护输液室秩序,控制室内的噪音;防止输液中擅自离开输液区;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进行健康宣教。

2.1.3 减少患者输液等待时间

因患者从开始挂号看病到输液环节众多,等候时间长,为能尽早给患者输注药液,减轻痛苦,我科引进了输液传送带,药物由传送带直接传送,无需护士自己拿送,不仅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减轻护士体能消耗。

2.2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变频工作制,多劳多得

2.2.1 划分输液区

以14周岁为界划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小儿与成人输液厅分隔,患者由主班护士接待后取号,到相应区域等待,治疗班护士配制药液后由传送带传至相应区域,责任护士可以直接进行静脉穿刺。

2.2.2 责任区管理

白天导医护士1名、主班护士1名、治疗班护士1~2名、责任护士3~4名,通过能级管理模式进行排班。成人和小儿区分别由1~2名年资高的组长带1~2名低年资护士负责相应区域。实施输液责任区管理可减少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增加护患交流机会[1]。

2.2.3 变频工作制

变频工作制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打破固定岗位安排,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2]。以往输液工作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早上09:00~16:00和18:00~22:00为输液高峰,夏季05:00~08:00也是输液小高峰。新政策下输液患者均为急诊患者,中午和晚上患者多,为了方便患者,我科做了如下安排:增加1名09:00~16:00班次的护士,成人区与小儿区固定责任护士;夏季夜间增加1名两头班即05:00~08:00,18:00~22:00;中午连班护士轮流吃饭,保证输液区护士的人力。护士人力的变频安排大大缩短了患者在输液室的等候时间。

2.2.4 绩效改革

绩效按照量化管理,对每个班次进行具体的划分,按照班次的劳动强度制定班次系数,具体的奖金与护士的职称、能级、工作量、工作质量相挂钩,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为确保工作量记录的准确性,采用表格化记录方式,由护士自己记录,另外还建立了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工作量由组长下班后具体核实统计,护士实行多劳多得的准则。

2.3 加强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2.3.1 急救设备集束化管理

输液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出现突发事件发生时,易造成医护人员忙乱,急救设备集束化管理可以保证急救护理工作快捷、顺利开展[3]。输液室把距离护士站最近的房间作为抢救室,配备了相应的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吸氧装置、小儿高热惊厥急救药箱、输液反应急救药箱、急性肺水肿急救药箱、喉头水肿急救药箱、危重患者护送急救药箱、抢救车等。

2.3.2 急救技能培训

组织科内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护士的责任感;每周进行两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急诊大科业务学习,特殊病例次日晨会总结分析学习;定期培训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相关知识,并进行理论的考核;科内进行情景演练,对常见急救流程进行模拟演练,每周演练一项;每季度与急诊室组织一次危重患者的转运演练;从而使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2.3.3 医生责任制

以前输液室无医生值班,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呼叫急诊室医生,但现在急诊患者多,医生不便离开诊室。现改为成人发生病情变化,由相邻急诊内科的医生负责;小儿患者由楼上儿科病房医生负责。

2.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落实新政策后,门诊患者观念转变有一个过程,全院医护人员统一思想,加强宣教,门急诊医生协调解决患者的问题,并专设门诊导医护士为需要静脉输液患者全程服务,输液室护士更是宣教的主角,患者最终会有好多问题集中到输液室去,输液室护士应提高宣教的能力。

2.4.1 口头交谈

利用对患者实施输液操作的时间,根据患者病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准确地做好宣教和指导工作。

2.4.2 播放影像资料

输液室安装电视机,播放静脉输液的利与弊,播放疾病保健及药物相关知识,适当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舒缓患者情绪,避免输液期间产生烦躁和焦虑。

2.4.3 健康教育宣传单

在输液室进出口及护士站放置宣传单书架,将输液室常见疾病的防治及护理总结归纳,以宣传单的形式放在书架上,让来院的患者和家属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2.4.4 微信平台和问卷调查

年轻人可以通过输液室微信公众平台,了解输液的最新进展及疾病的健康宣教,并进行互动;而老年人可采取纸质版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宣教;对测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反馈,满足患者的需求。

3 讨 论

输液室是全院科室中每日接待患者数量最多、层次最广、年龄范围跨度最大的科室,是医院的重点窗口科室。输液室的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最能影响患者对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4]。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从长远来看,可以防止滥用抗生素和静脉输液,减少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与意外。但目前仍存在患者盲目追求快速见效的传统观念,以及以药养医、医疗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急诊输液室的安全质量管理仍然是重中之重。我院输液室在新政策下,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为患者提供了相对舒适的输液环境;输液传送带的使用,优化了输液流程,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护士工作流程调整,减少护士了体能的消耗,把时间真正的还给患者,在健康宣教方面效果显著,同时排班与绩效的改革满意,大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 张美丽,谢云芳,孙 艳.输液责任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6):571-573.

[2] 庄俊汉,吴小龙,黎 敏.变频工作制在医院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49-51.

[3] 戴珍娟,张 芳.集束化管理在急诊突发事件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院,2014,27(7).

[4] 韩珠凤.“3H"护理服务模式在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69-70.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

B

ISSN.2096-2479.2017.01.161.02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输液小儿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夜盗小儿(下)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夜盗小儿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小儿涵之三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昆明地区571例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