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2017-04-02程凤军

关键词:脑缺血人性化常规

程凤军

(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陕西 汉中 723100)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程凤军

(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陕西 汉中 723100)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人性化组,各44例。常规组行普通护理,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护理后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人性化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组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短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但人性化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护理对策;效果

本研究对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人性化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性化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34±8.13)岁;轻度脑缺血有21例,中度脑缺血13例,重度脑缺血10例。常规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18±8.56)岁;轻度脑缺血有21例,中度脑缺血12例,重度脑缺血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普通护理;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多合并抑郁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差,可伴随孤独、依赖和焦虑等心理,需加强对患者的疏导、安慰和鼓励,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1.2.2 并发症护理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容易出现脑水肿、脑疝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静注,注意观察血管反应,避免药物外渗。给予头部戴冰帽,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以减轻脑水肿。

1.2.3 饮食护理

对意识清醒者给予低盐、低脂肪和低热量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和水果,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对无法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和低脂肪饮食鼻饲。

1.2.4 康复训练

在3~4周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按摩肢体,并正确摆放体位,处于良姿位,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维持韧带和关节活动度。鼓励患者提高生活能力,训练穿衣、脱衣、刷牙等自理行为。

1.2.5 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和有创操作情况下均需患者签字确认,并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输液拔针之后需按压5 min左右,在抗凝药物治疗期间若出现血尿、鼻腔出血等需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在有创操作中需注意动作轻柔,以减轻对患者的损伤。

1.2.6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文化水平采取个体化宣教方法,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患者,可进行面对面讲解,反复强调,并注意用语的通俗易懂,可结合具有具体画面的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提高患者的直观认知,必要时给予操作示范。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供患者自行阅读、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要点认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护理后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的差异。满意度根据满意情况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1-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满意15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75.00%;人性化组满意32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45%。人性化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护理前,常规组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为(58.37±5.72)分,人性化组为(58.35±5.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为(81.05±5.22)分,人性化组为(92.48±5.62)分,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但人性化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护理后焦虑情绪比较

人性化组护理时间及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10.39±2.77)天、(37.39±3.57)分,常规组分别为(13.51±2.61)天和(45.62±5.21)分。人性化组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短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合并脑缺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其发病是因长期高血压可引发动脉硬化,并诱发脑出血。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需灵活应用临床经验,掌握病情特点和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提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性化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人性化组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短于常规组,护理后焦虑情绪优于常规组,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但人性化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合并脑缺血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1] 唐燕雅,姚美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10,9(1):14-15.

[2] 张 文,罗 震.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30):143,145.

[3] 潘雪霞.高血压危象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3):714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1.033.02

猜你喜欢

脑缺血人性化常规
常规之外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人性化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别受限于常规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