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17-04-02徐卓珺董秀芳

关键词:预防性脑血管下肢

雷 晶,徐卓珺,万 容,董秀芳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135)

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雷 晶,徐卓珺,万 容,董秀芳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135)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观察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脑血管接入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为3例(18.75%),对照组为9例(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7.50%(14/16),对照组为62.50%(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所以,可以将此方法广泛的应用在相似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

预防性护理;措施;脑血管介入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国人的致死的主要疾病因素,因此,相关的医学研究人员要十分重视对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工作,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也会为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为家庭的经济带来更大的负担,对于脑血管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1-2]。因此,产生了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方式,由于该方式治疗的创口小、治疗成功率高以及预后较好,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本文意在探究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后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其详细的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3±2.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都采用的是脑血管介入术,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护理方式为预防性护理干预,其主要的护理措施为:

(1)首先要提高巡视的力度,要对患者的下肢颜色变化情况,肢体肿胀情况以及饮食情况要密切的观察,告诫其家属要让患者多食用一些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要注意防寒保暖;术后加强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术后6 h,可指导患者食用流体类食物,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以脂肪含量低纤维素含量丰富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助于对血液粘稠度进行控制。且指导患者主观进行排便,维持肠道通常,以防腹部压力过高对下肢部分血液循环影响。

(2)其次要对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保护,要避免应用一些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再次,要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要求患者采用仰卧位,让其家属以及相关的护理人员定期定时的为患者进行按摩,医护人员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下肢疼痛情况以及肢体动脉情况。在静脉滴注治疗中,尽可能选择上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少选甚至不选用下肢静脉。

(3)最后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要严格遵从医师的嘱咐,要严格遵从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所为其制定的计划进行疾病的修养,并告知患者在床上的活动幅度不要过大,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治愈的患者实施长发三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

(4)其它护理。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及时指导患者自主活动,术后3天左右鼓励患者进行简单床上活动,包括弯曲、伸展下肢等,术后7天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陪同下,鼓励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活动量应结合患者综合体质进行确定。可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可安排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腓肠肌以及目鱼肌进行按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3]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发生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为3例(18.75%),对照组为9例(56.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7.50%(14/16),对照组为62.50%(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为血管类疾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通过临床统计分析可发现,导致该类并发张出现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受治疗药物等方面影响,患者血管内膜存在不同程度损伤。(2)与其它病症患者相比,血管内疾病的血流速度相对较慢。(3)大部分患者血液处于高度凝结状态[4]。同时,出于对自身恢复情况的担忧,该类患者存在较严重负面心理,会降低与各项治疗方案的配合度,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且该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接受反复穿刺治疗,将进一步使得血液内的凝血因子不断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更会增加患者心理、经济等多方面负担,激化医患间矛盾。显然,常规护理无法实现对该类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导致治疗中下静脉血栓的病发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研究中我院对16例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从健康指导,临床观察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实现对该类并发症的有效控制,且起到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可见预防性护理对改善血管类疾病治疗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 吴晓芬,徐小梅,张 鸣,等.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8):89-90.

[2] 杨 钰.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4):221-222.

[3] 王 丹.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36-137.

[4] 周春秀.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04-20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1.053.02

猜你喜欢

预防性脑血管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