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国医药的治疗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论述

2017-04-02马莉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排异肾衰竭医药

马莉莎,冷 伟,郭 鑫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综 述·

祖国医药的治疗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论述

马莉莎,冷 伟,郭 鑫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从中医药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基础研究、抗排异反应以及抗肾移植术后的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层面阐述了在最近30多年来祖国医药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运用和成效,并指出目前临床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祖国医药;肾移植术后;临床成效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替代疗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通过肾移植术而延长了生存时间并且提高了生存质量,而接受肾移植意味患者需要一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其带来的并发症同样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因此,降低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概率、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防治并发症是肾移植存活成功的必要条件[1]。我国自1975年以来,不少医家展开了在肾移植术后的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获得了很多中医药现代发展的重要成果,现将近30年以来有关这方面的重要临床研究论述如下。

1 祖国医药的应用对于肾移植的基础研究

肾移植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最有意义的治疗,慢性肾衰竭在祖国医学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饮食劳倦,情志不调,感受特殊毒邪引起,导致肾元虚衰,湿浊蕴结,证属本虚标实。根据慢性肾衰竭后期(尿毒症)患者的肾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徐在春等[2]认为肾移植术后患者经过长期的病痛折磨,病机早已由实转虚,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实者以实浊内停或湿热内蕴为多见。洪用森等[3-4]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成效,按传统医学分为四个证型:分别为气血两虚、阳衰阴盛、湿浊上泛、血瘀型。崔金才[5]理解脾肾为后天先天之本,肾移植术后患者病在脾肾,病机要点在于脾肾两虚,故证型分为脾虚不运、脾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贺学林等[6]继承前人经验,也认为肾移植术后患者病程缠绵,病机早已由实转虚,虚实夹杂,而证属本虚标实。但他认为本虚主要在于肾气和气血的虚弱,标实主要为湿热和血瘀兼存;因此分证为四型:脾肾两虚型、气血两虚型、湿热内盛型和血瘀型。

2 祖国医药在肾移植术后降低和防治排异反应的运用

肾移植能否成功的核心就在于术后免疫排斥的防治,因此抗排异反应则成为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关键。叶朗清等[7]研究发现,运用祖国医药安胎的方法保护术后患者移植的肾,通过药物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对移植肾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应用的基本方剂(川杜仲、川续断、金毛脊、桑寄生、芒麻根、黄茂、党参、当归、生地、熟地)治疗肾移植患者23例,成效较为明显。王明浩[8]认为肾移植前患者为命门火蓑,术后患者正气受伐、伤及血络,故气血大虚,脉络癖阻,宜采用补气活血、调补阴阳的方法,运用自拟方剂“保产无忧方”加减(厚朴、当归、川芎、灸口芪、菟丝子、枳壳、白芍、生甘草、桑寄生、炒川断、杜仲、鸡血藤、丹参等),临床效果良好。崔金才[5]认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在中医范畴属于“瘀血证”,分为血瘀少尿、血瘀发热,分别给予化瘀利尿、化瘀退热之法,其治疗在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移植肾逆转和保护方面作用确切。徐再春等[9]观察肾移植术后患者39例在减少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的情况下加用自拟换肾汤(水牛角、羚羊角、黄连、黄荃、生大黄、竺麻根、天仙藤、鸡血藤),研究显示降低了术后排异反应发生率,而且减少了一些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肝肾毒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医药中单味中草药在肾移植术后防治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以雷公藤、丹参、冬虫夏草制剂常见。季曙明和王远涛等[10-11]研究都显示:雷公藤多苷(TII)在降低排斥反应,保护移植肾的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吴雅冰等[12]研究发现丹参和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配合基础治疗对于术后患者防治排斥反应效果较好。

3 祖国医药在预防肾移植术感染的发生和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

肾移植术后需一生坚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机体自身免疫排斥反应,因而造成自体免疫机能的退化和降低,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造成感染。传统医学多辨证为湿热或热毒;并且治疗中为预防感染反复服用抗生素同样引起一众并发症。霍成等[13]认为肾移植术后患者易反复发生感染,故联合使用牛黄解毒片和清热解毒液于术后防治感染,效果明显。刘洲等[14]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在改善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高黏状态方面与ACEI类药疗效相似,从而临床中证实血府逐瘀汤对PTE效果显著,是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剂。李华[15]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浊、活血凉血等方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内胆汁瘀积型黄疸,效果甚佳。孔炳耀[16]主张在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等)基础上辨证治疗肾移植术后引起的高血压。

4 小结和展望

因此,肾移植术对于慢性肾衰竭晚期患者并不意味十拿九稳。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仍需面临很多问题,而西医在这些方面治疗有限,故这也正是体现祖国医学特色的方面。诸多研究都显示祖国医药在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移植肾和防治并发症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同时中医药目前的发展却有些狭窄,需要全面开展研究来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工作应该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突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建立中医统一的疗效标准体系以及辨证分型的标准;②中医药研究不该仅仅体现在个人经验和个案报道上,而需从中药药理作用机制、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等方面深入研究;③在有关肾移植术后的药物开发方面,着重于传统医药治疗和预防西药的负面作用、治疗慢性移植性肾病以及研究开发以中药成份为主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使祖国医学和传统医药在肾移植乃至器官移植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和价值。

[1] 李 响,刘尚建,李 靖,等.肾移植术前后中医证候学变化[J].Jour 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48(6):542-544.

[2] 徐再春,胡 岗,余丹凤.肾移植病人证候特点初探——附22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1997(3):17.

[3] 洪用森,张毓惠.肾移植中的中医药应用[J].中医杂志,1980(10):38-41+61.

[4] 洪用森,吴宝森,朱伯伟,等.中药应用于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278-279.

[5] 崔金才.肾脏移植后的中医治疗[J].天津中医药,1994:22-24.

[6] 贺学林,陈江华.中医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55-58.

[7] 叶朗清,谢 桐,徐琴君,等.安胎法对同种肾移植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1(3):24-25.

[8] 王明浩.肾移植前后中医治疗点滴[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4(2).

[9] 徐再春,胡 岗,胡智伟,等.换肾汤对69例肾移植病人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9(6):376.

[10] 季曙明,王庆文,尹 广,等.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雷公藤多苷的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53-57.

[11] 王远涛,高宝山,姚立宇,等.雷公藤多苷片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排斥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2015,v.35(21):6190-6191.

[12] 吴雅冰,李 响,张 愚,等.丹参及冬虫夏草制剂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3(5):21-25.

[13] 霍 成,魏高义,宋国献,等.中药在肾移植后防治感染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4):234-235.

[14] 刘 洲,洪钦国,汤水福,等.血府逐瘀汤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2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23(6):20-22.

[15] 李 华.肾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型黄疸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1998(7):418-419.

[16] 孔炳耀.辨证治疗肾移植后高血压[J].新中医,2001,33(7):31.

R242

A

ISSN.2095-8803.2017.15.007.02

猜你喜欢

排异肾衰竭医药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洞见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