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2017-04-01张慧玲石一晶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慧玲,石一晶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张慧玲,石一晶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多样。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是我国未来发展、选拨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的后备军,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确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在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潮中,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与政治立场。这是巩固我国的思想防线、守护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时代引擎者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是我国未来发展、选拨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的后备军。可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及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提高大学生在东西方文化激荡中的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等,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功能刻不容缓。

一、筑牢共同政治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思想防线,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底线。思想防线是否牢固,关乎国家和这个国家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1](P4)上世纪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当今世界是一个以硬实力较量为基础,软实力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各国除了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的角逐外,更加注重了意识形态的战争,意识形态的战争就是思想文化的较量,而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仅仅打造军事、经济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思想、文化、道义的力量。因此,如果不重视思想文化建设,不注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不能占领思想文化影响力的制高点,那么在各个国家意识形态较量越来越具有超越经济、军事能量的今天,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相当危险的。

早在1992年,日本学者堺屋太一在其著作《历史的波澜》一书中,就苏联解体提出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看法。他强调“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使它发生毁灭性的大变革。那就是说丧失维持治安的能力和人们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变化了的“社会主义文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思想防线由于遭到侵蚀而导致国家土崩瓦解。我们看到,最近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我国在校大学生开展情报搜集工作,试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成功应对国际反华势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定身立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巩固我国的思想防线迫在眉睫。而这条思想防线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前行的共同政治思想基础。

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国家才会产生集体向上奋斗的合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事业就不会长远发展、持久发展、永续发展。自建党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正是以所在阶段、所处时代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指导,才能完成那个阶段、那个时代的任务。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在实现最高理想的各历史阶段,我们还有各个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纲领。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理想和奋斗纲领,才能凝心聚力万众一心。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作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要做好大学生的宣传思想工作,用先进科学的理论引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进而打牢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政治思想基础。

当前,这个共同思想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引领社会思潮,巩固思想防线,净化精神世界,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民族信仰、道德信仰等。

二、培养时代引擎者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谈到广大青年大学生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积极作用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3]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与广大青年大学生休戚相关。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实现。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就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这是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当前刻不容缓的责任担当。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鲜明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实践活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有些人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质属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在这样的声音中,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时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学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依据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会不会带来政治、文化的趋同化呢?那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再强化意识形态性教育是否有悖历史潮流;有的学生还认为世界最终将走向统一,人类将在普世价值的指导下过有秩序的生活;还有学生认为现在我们不是主张国与国之间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吗,那为什么还要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呢?用公民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一切问题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吗?等等。林林总总这些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然而,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例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总是与现实中的人相联系的,总是由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制约和延伸的。所以没有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脱离了一定经济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千万不能中了资本主义的圈套,我们要坚决抵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诱导,保持清醒的头脑。另外,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构建和谐世界。构建和谐世界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指导。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必须要看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认识到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重要性和时代紧迫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着力于培养时代引擎者的需要。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宏伟目标的实现,广大青年大学生时我们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因为广大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而且还要为更高的奋斗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继往开来,实现人类远大理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这个阶段中,青年大学生是主体,是能够发挥作用,并能够为这个时代作出巨大贡献的主体。

然而,要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时代引擎者,没有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是不能授予这个称号的。正如毛泽东同志讲“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P780)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功能,意识形态性归根结底就是政治性。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顾及了它的非意识形态功能而忽略了意识形态性功能,如若这般,思想政治教育就本末倒置了。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自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也才能成为又红又专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巨大贡献。

三、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保障

我们可以发现,美国近几年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最终目标是要进行文化推广,是利用军事和经济手段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文化斗争,就是要摧毁其民族文化,只要在文化斗争中取得胜利,诱导他国人民对美国文化产生向往,从而追逐美国文化,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也就渐趋消亡,这个国家的事业也就不能永续发展。然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大又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5](P16)这就说明,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到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已经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关键要义之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面对多种社会思潮的激烈冲荡,大学生思想多变,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在多种舆论声音中不能把握主流,极易受到各种反动势力的诱导。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统一认识,坚定信仰。也就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多种社会思潮,“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要着力让理想信念在青年心中扎根……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6](P14)所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首先就必须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功能,培养大学生具有政治敏锐力和政治辨别力。

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7](P344)而和平演变确是从青年下手,从大学生入手。西方国家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利益诱导,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甚至为西方的阴谋辩护。而导致这种严重后果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重视不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如若大学生没有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那么,国家江山稳固、社会主义事业何谈永续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迈向康庄大道,才能使我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重塑与彰显大国形象、大国风范、大国情怀。也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永续发展,实现党和国家的最高奋斗目标,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1]秋 石.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求是,2013(20):4.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EB/OL].光明网-理论频道,2013-08-26.

[3]习近平.习近平2014年五四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4-5-5(01).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16.

[6]张剑,陈建华.怎样培养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11):14.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On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Hui-ling,SHI Yi-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4)

At present,ideological trends are diverse and varied.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which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alent selection of the countr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Therefore,we must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strengthen the students'political beliefs and political positions.Thi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consolidate our ideological line,our spiritual homeland,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y character

G641

A

〔责任编辑 冯喜梅〕

1674-0882(2017)04-0100-03

2017-02-17

2016年度第二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张慧玲(1969-),女,山西襄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石一晶(1992-),女,山西霍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