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分析

2017-04-01陈淑红

关键词:异位囊肿开腹

陈淑红

(曲阳仁济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介入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分析

陈淑红

(曲阳仁济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目的研究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分析介入超声的应用步骤和使用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使用介入超声引导无水乙醇的硬化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之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37例,观察组的介入治疗后复发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40例单次治疗完毕后马上去除了囊肿的超声显示状况,患者离开病房没有大碍,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占到90例,对照组中100例单次疗效显著,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为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超声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治疗在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显效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介入超声治疗作为一项耗费较少,没有住院的必要,患者的痛苦程度较低,介入超声治疗后如果出现囊肿复发,再次治疗较为便利且效果较好,是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介入超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分析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医院妇产科就诊率较高的妇科疾病,虽然这类疾病属于良性的病变,但是至今的手术传统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还是使用药物的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显效率都不是非常理想,患者治疗之后都会出现较为困扰的复发的情况。推出新型的临床介入超声治疗的方法之后,应用过程使用无水乙醇、雌激素及血管类硬化剂等微创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为可观,而且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对于囊肿的直接损伤较低,操作简便还不容易复发,引起了临床上很多的关注。为了研究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分析介入超声的应用步骤和使用优势。选取来我院就诊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45.91±2.97)岁,病程4~l9月。观察组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6.48±3.01)岁,病程4~l7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使用介入超声引导无水乙醇的硬化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之后随访的复发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37例,观察组的介入治疗后复发4例,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中140例单次治疗完毕后马上去除了囊肿的超声显示状况,患者离开病房没有大碍,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占到90例,对照组中100例单次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为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结果显示,其中异位囊肿完全消失140例,囊肿明显缩小10例,其中4例术前囊肿直径均>8.0 cm,半年后进行随访,囊肿直径缩小到3.3 cm~4.6 cm,再次进行经皮穿刺的硬化治疗,半年后进行随访囊肿完全去除。

对照组结果显示,150例中异位囊肿完全消失100例,囊肿明显缩小40例,其中15例术前囊肿直径均>8.0 cm,半年后进行随访,10例患者的囊肿直径缩小到3.3 cm~4.6cm,再次进行手术的腹腔镜开腹治疗,一年后进行随访囊肿完全去除。

3 结 论

传统手术的创伤性较大,术后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恢复,而且手术费用压力较大,术后有很多不能确定的并发症出现。但是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肾囊肿,作为一种操作性较高、安全科学的血管介入方法被十分推崇。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依从性较高,进行重复穿刺的步骤进行较为方便,费用花费较少。随着影像技术的逐渐进步,大部分的患者已将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下的治疗作为第一选择,超声影像技术具备实时检测的,测试结果较灵媒,指导准确度高,没有X线伤害,没有痛感,并发症基本没有的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力度很大。水乙醇是一种使用较广泛普遍的硬化剂材料,注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囊肿之后,可以加速囊腔上皮细胞凝结及失水受损导致无菌性炎症的发生,以至于外壁的上皮细胞纤维病变渐渐丧失分泌的功能,以此来保证闭口收缩。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37例,观察组的介入治疗后复发4例,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中140例单次治疗完毕后马上去除了囊肿的超声显示状况,患者离开病房没有大碍,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占到90例,对照组中100例单次治疗效果显著,治疗之后怀孕的患者为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是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论,介入超声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治疗在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显效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介入超声治疗作为一项耗费较少,没有住院的必要,患者的痛苦程度较低,介入超声治疗后如果出现囊肿复发,再次治疗较为便利且效果较好,是比较容易被患者接受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吕晓玉,吕 涛,郝 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价值.《广东医学》.2014.

[2] 曾 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血液改变的超声诊断.《医学信息》.2014.

[3] 赖媛媛.复发性自然流产妇女的子宫内膜和卵巢的超声血流动力学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11.7

B【文献标识码】ISSN.2095-8803.2017.03.042.02

猜你喜欢

异位囊肿开腹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