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谈、弹出语文课堂的青春活力

2017-03-24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韩麦尔语文课堂智慧

探、谈、弹出语文课堂的青春活力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赵东梅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既然是教育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不妨从潜心经营课堂开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进行探“疑”、谈“智”、弹“乐”的碰撞,绽放他们的“活力多彩”。

深思善问 智慧生成 亲师乐道

“弹弹弹,弹走鱼尾纹,……绽放弹力青春的年轻光采。”这句丸美眼霜经典的广告词,很是俏皮、可爱,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近日,反思课堂管理的时候,耳边总是想起这句广告词,突然觉得亲切起来,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课堂也需要的三个字吗?“探、谈、弹”,弹走“生牵硬拉”,绽放“弹力多彩”的语文课堂。

一、探“疑”,弹走“牵引”,让学生擅于“深思善问”

《礼记》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清朝陈宪章也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都表明需要重视“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进而才能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增长智慧和才干。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通过预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品析。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却暴露了另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该课文从遣词用语到故事的细节描述,从故事的线索人物小弗朗士的前后表现到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神情举动,都为师生深入质疑、探究提供了空间。我在教学本课时,在分析人物时,及时引导学生从“反常中”、从“强调处”寻找问题。有一名学生就质疑:韩麦尔先生说的“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不是贬低了我们的汉语吗?这一质疑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反复讨论后,尤其是对这句话的“前言”“后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记了它……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两句话作深入探究;同时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当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像韩麦尔先生那样抓住一切机会,抒发赞美祖国的情感……学生从质疑到探究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思维、解读、品析、合作的能力,又充分自主的完成一次精神成长之旅:韩麦尔先生并非贬低他国语言,而恰是他爱国激情的流露。

教学实践说明,一些浅看、粗看,似乎无处“可疑”,无“疑”可“探”,其实不然,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从“无疑处生疑、探疑、解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疑”激“思”,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主要途径;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愈加迸发闪烁。

二、谈“智”,弹走“拉拽”,让学生敢于“智慧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例:一位教师执教《甜甜的泥土》的公开课上,该教师从文体着手,设计“梳理故事情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小标题概括,一分多钟后,学生发言:送糖—吃糖—藏糖—化糖,而老师所预设的是:送糖—分糖—埋糖—融糖,于是,老师当即更正学生的观点,一边板书,一边强调用词的准确性。于是,由于这位教师的“粗暴、强制”,使后面的课堂明显压抑起来,学生都怯于交流展示。

“因势利导,巧妙点拨”,才能让学生的智慧成为课堂的亮点;“强制规范,生拉硬拽”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怯于教师的“标准”,而变得沉默安静,不敢言语,直至惟命是从。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谈”起来,这样,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将不仅拥有精神的愉悦,更会有思维的力量,这样的课堂,是生成、互动的,更是精彩、鲜活的。

三、弹“乐”,弹走“威严”,让学生乐于“亲师乐道”

《学记》中云:“学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也曾说过:“一个在学生眼中,人格平庸的老师,很难会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执教者,我们应该不同于古时“古板”的老夫子,让人“敬畏”的教书匠,而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亲近学生,与他们平等交流,与他们共同成长。

曾听过市级一位骨干教师回母校上的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师生问好时,便郑重地提出“厚望式的鼓励”,神态很是威严冷峻:我很为自己能成为从××学校走出的学生而骄傲,今天很有幸重回母校,和校友们(学生)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展示出我们××学校的风采,大家说能不能啊?当然,学生的回答很是响亮:“能!”,待学生坐定上课,入课,研课,课堂上气氛很是压抑,没有学生的妙语连珠、精彩品读,只听得学生一声弱一声的独字回答“能”“好”“是”……也许是这位教师在开始的“鼓励”时无形中施加了压力,更是因为教师严肃的表情,让学生胆怯,敬畏,而不敢与之交流,致使师者“教”的淌汗、生者“学”的小心,观者“听”得无味。相反,如若教师面带微笑,如沐春风,用幽默机智的语言真诚地携手学生徜徉文本,课堂必是欢悦的、动态的、精彩的。

“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幽默是教师个性的展现,是教学过程中哲理和情趣的统一。只有让学生的精神获得自由,那么,智慧就会在高峰体验中绽放绚丽的花朵,充满青春的活力。

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值洋溢青春活力的少年花季,情感、智慧、能力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充满着求知的渴望、成功的愿望以及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独特个性的放肆张扬……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勇于、乐于去探“疑”,谈“智”,弹“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悬念丛生、动态生成、轻松愉悦,那么必将让孩子们处处轻舞飞扬,张扬青春的活力,智慧之花定会越开越广!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J】.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03)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

【4】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09)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猜你喜欢

韩麦尔语文课堂智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