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超越教材的试金石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7-03-24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画课外阅读语言

实践超越教材的试金石
——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洪集镇中心小学 罗仁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践与探究。在新课标中,厚积而后薄发受到格外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哲理的体现。但如此大量的阅读目标如何实现?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乐读”的最佳境界?《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有是教育要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机会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把握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让孩子们在这个时候都得到适时的诱导,科学地引导,既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是在4-9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可塑性。因此要完成大量课外阅读任务,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巩固,是实践超越教材的大量阅读教学目标的试金石。

一、听说故事,起步阅读,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喜爱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对书感兴趣,对语文感兴趣,而这不是任何强加的外力所能奏效的。必须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个内驱力。我们不难发现,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 、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说读兴趣。

长期以来,低年级语文教材由于受到生字的限制,课文的语言水平低于学生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采用听故事,说故事来学习语言,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汉字”和“学语言”的矛盾,而且还可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经常听故事、说故事,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极大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从而刺激了学生读书的意念。

老师说故事的生动性、精彩性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系到学生听说的兴趣刺激的积累能否达到一定程度,能否保持。如《狼和小羊》的故事,要突现它们的鲜明个性;狼的声音粗一点,霸道些,体现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要柔点,弱一点,表现小羊的温驯,令人同情。在指导学生说时,声音的对比可以夸张点,这样学生兴味盎然。听的故事,不仅可以是绘声绘色地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视听媒体进行调剂,增加学生的兴趣,使之乐于听、乐于学、乐于说,从而诱发读书的欲望,说的兴趣。

二、以图引读,以图助读,发展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对于抽象的东西却难以理解。因此,他们都喜欢看图画,特别是那些色彩鲜明的图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与爱好,在开始指导他们课外阅读时,让学生看一些有图有注音的儿童读物及浅显连环画,教师采用以图引读的方法由图入手,以图来吸引学生,指导学生观察图。尔后,抓住时机,诱发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金色的秋天》一文,画面只有田野里稻子成熟的静景,而文中的“微风吹过,田野里涌起层层金浪”却无处表现。老师指导阅读观察图画后,诱导学生“你见过风吹过稻田的样子吗?下面这段文字便写出了这美丽的情景,他们快读吧!”这样一诱导,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文字中去了。

再精美的图画,只能表现部分内容,而全部内容则靠文字描述来表现。引导学生由图入手,联想开去,诱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由看图到读文。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便会从单纯的对色彩图画的兴趣,逐步转变成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兴趣,从而自觉阅读,涉猎知识。

低年级识字少,课外阅读时字词的认读与理解往往是较大障碍。这一点,除了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借助拼音等来扫除“拦路虎”外,还可通过“以图助读”来帮助理解。当遇到不懂的词句时,可通过认真观察画面相关部分,来分析、体会。

三、以说启读,讲读穿插,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较差,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可利用第二课堂,适当集中指导,采用“以说启读”的方法,巩固学生读的兴趣,通常可以采用三种做法:(一)对一些故事较强的文章,先由老师讲,当到高潮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带着大问号,猜测着去读下文。这样学生一般很积极、很投入。再说起来,便是小手如林,争先恐后。(二)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掌握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时,如不给提出些具体要求,会如放羊一样漫无目的。这样就会感到烦,而且收获甚微。因此,老师可在有些篇章的阅读前,拟个提纲,这样既可让学生阅读有个方向,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阅读、思考,就会有较高的情绪。(三)对于寓言、童话、神话传说、科幻故事等文章,对于学生不易理解 ,甚至容易误解处,老师可在其阅读前或阅读后,给予适当的补充介绍,如《后羿射日》让学生知道那是传说,太阳这类星球是不可能被箭射下来的等。这样既利于理解,也可消除副面作用,增加学生读的兴趣。

四、以说助读,以演促读,强化兴趣

低年级学生还缺乏韧性与耐力,在集中进行的课外阅读中,如果让他们静坐四十分钟,实在太难为他们了。抓住他们爱动、好说、乐演的特点指导他们去说去演,效果远比让他们一门心思地静坐好。学生喜欢说话,就努力创造让他们说的机会,这里教师应不吝啬表扬。给他们体会成就感,产生强烈的说读愿望。

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并且乐此不疲,这个欲望得到满足,会很大程度强化他们阅读的兴趣。不仅是那些较容易表演的文章、事故,可整篇或片断表演,就是那些高度凝炼的诗文,表演起来,也兴味盎然,既利于理解记忆,又强化了兴趣,如陆游的《示儿》,在让学生阅读之后,让两个学生表演:一生饰陆游躺在课桌上,虽气息奄奄,但仍字句铿锵地嘱咐儿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生饰陆游儿子,守护“床”前,语言哽咽地听父亲说。由于两个学生很有表演天赋,十分成功。这样也强烈刺激其他学生深入阅读,积极在课下扮演不同角色表演,体会另一番乐趣。

说也好,演也罢,总之形式不拘一格。在愉快的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发展,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获得信息就更多,成就感越来越强,这样便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加上老师的精心诱导,科学点拨,及家长的配合,学生“乐读”的兴趣不断被强化,最终,读书如一日三餐,成了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持之以恒,厚积之石,必然薄发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奇葩!

猜你喜欢

图画课外阅读语言
语言是刀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