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学生的自能评改与教师指导的相关性

2017-03-24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总评花猫小燕子

例谈学生的自能评改与教师指导的相关性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肖全胜

一、主题与背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高耗低效”所困扰着,学生怕写作文,《课标》对于习作的要求,诸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难以落到学生的写作实处。教师辛辛苦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却难免出现低效批改、零效批改甚至负效批改的现象。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难以落实。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来呢?依据《课标》“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以学生“互批”为抓手进行了作文自能评改的探索和研究。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自能评改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教师恰当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更好地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二、情境描述

猫口救燕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吹来了小燕子。瞧!它们在屋檐下安了家,正在嬉戏呢!(开头写得很美)

一只小燕子在嬉戏时不小心摔了下来。小红正好路过,看到这一幕惊讶极了,嘴巴都张成了“0”形。突然,一只大花猫窜了出来,可能正饿着肚子吧,它看到小燕子,身子随即弓起,前脚抓地,后脚弯曲,像一支弦上的箭。[比喻很生动]大花猫的双眼直盯着小燕子,嘴巴微微张开,胡须随着嘴巴的张开而向上翘,耳朵和尾巴因激动而竖了起来。眼睛骨碌一转,也许在想:这下午饭可有着落了!(看得出你观察得很细致。猫的神态动作写得惟妙惟肖。)地上的小燕子十分无助,身体蜷缩成一团,看着大花猫,想着厄运的到来,嘴里颤颤地叫了几声。

眼看猫就要扑过去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红箭步冲到燕子的前面,对着花猫大叫一声“走!”(写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想象合理)大花猫吓得一溜烟儿跑掉了。小红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捧起了摔伤的小燕子,把它带回了屋。(“小心翼翼”写出了小红很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经过一番包扎后,小红把小燕子送回了家。小燕子的妈妈“叽叽”地叫着,仿佛在说“谢谢,你真是一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呀!”(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对小红的夸赞。)

是啊,爱护小动物可真快乐呀!

(结尾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总评:你的作文不仅有“风头”还有“豹尾”,想象还很合理。大花猫、小燕子的外形、心理活动描写既具体又生动。还写了燕妈妈对小红的夸赞,但是我觉得在燕妈妈说过话后还可以加上小红的心理描写,这样最后的“爱护小动物可真快乐呀!”就更贴切自然了。

三、反思与讨论

以上是我班刘智欣同学为鲍永玲同学的习作《猫口夺燕》评改的习作实录。短短的一篇习作,写有七个眉批,一个总评。眉批除了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外,还关注到方法层面的知识如:观察仔细、想象合理等。总评不仅开始关注谋篇布局了,还关注到表达的自然流畅。

在引导学生自能评改几年的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评改时的关注点折射出的是教师指导时的关注点。

“风头、猪肚、豹尾” 记得五年级刚接班的时候,学生在习作上暴露出不少问题。有很多学生在习作时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开头一写写多少,中间是轻描淡写,结尾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很显然,从中年段进入高年段的学生还没有“篇”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形象的,又符合人们一般审美标准的“篇”的概念呢?于是我引用了“风头、猪肚、豹尾”这一经典而又形象的说法。同学们接受的很快,习作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头和结尾的内容量都能够控制在簿本上两三行的范围内。也开始经常以此为标准去评判其他同学的习作。刘智欣在习作的总评中第一句话就说了“你的作文不仅有‘风头’还有‘豹尾’”。

“想象合理”《猫口夺燕》是一篇看图想象作文,书上只呈现了两幅图,至于如何从猫的口中把小燕子夺回来,则是让学生去想象。学生想象的怎么样呢?浏览了学生的草稿后,我将其中的三种想象讲给大家听:1.小红跑回家拿棍子。2.到隔壁人家把“大黄”牵来。3.用石头把大花猫砸晕。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理由是1、2两种方法不可行,等你回家拿来棍子,等你牵来大黄恐怕小燕子早就被大花猫吃掉了。至于第三种方法,和救燕的行为相矛盾,小燕子是小动物我们要爱护它,小花猫也是小动物我们同样要爱护。同学们在笑声、思考中明白了“想象合理”的道理。所以他们在批注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到这一点。

“观察细致” 对五年级的同学来讲是一个难点。《猫口夺燕》的第二幅图是观察的重点。怎样才叫细致?我以“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到其他同学看不到的东西吗?”为引导,让同学们开火车说。“火车”缓慢地开了三组,同学们才渐渐看清楚眼前的猫是:黑白相间、肚子圆滚滚的、弓着身子、前脚抓地、后脚蹬地、眼睛直勾勾的、胡须一动不动、耳朵竖着、尾巴翘着……小燕子是: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身体缩成一团、身体瑟瑟发抖、轻轻地呻吟着……学生经历了“细致观察”的全过程,所以他们在表达的时候具体了,互评的时候自然会关注到这一点。

学生的评改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走出自能评改的认识误区——有了学生的自能评改,教师就减轻负担不需要改了。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如果一味地放手,他们只能在低位徘徊,无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加强习作的指导,贴近学生的实际,教给他们所需的写作知识。然后再通过“评改”的方式,不断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写作知识,促成运用——学习——再运用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自主动态地建构习作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别人——规范自己——再评价别人——再规范自己……在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习作水平方可得到慢慢提升。

猜你喜欢

总评花猫小燕子
小燕子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请花猫破案
小燕子回来了
花猫和花狗
踏花归去马蹄香
掀起盖头识面目,明确导向巧备考——2018年高考“语言文字与运用”试题总评
大花猫
小燕子,背把剪
我要变成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