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2017-03-24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母语审题导图

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 郑淑敏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更多地在如何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上下功夫。文章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从结合阅读教学,在语言表达中激发写作思维;依托思维导图,在互动风暴中训练写作思维;借助作文批改,在以改促写中发展写作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写作思维训练,切实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问题。

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 途径方法

写作是思想的存在和表达,写作训练的实质是思维的训练,作文表达种种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包含种种思维方式。写作训练不能过多停留在写作技巧的强调和训练上,技巧学得再多,如果没有深厚的思想和严谨的逻辑作基础,就会显得空泛无力。当前,高中生的生活变得极其机械而单调,对生活的感受时间都没有,思考的能力也随之在不知不觉中弱化,写作就变得无从下手了。作文想获得高分,关键要看学生思考有多深刻。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呢?

一、结合阅读教学,在语言表达中激发写作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思维往往是混乱的。于是,笔者结合阅读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步达到思维条理清楚,说话有根有据,表达准确而严谨的目标。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在学外国小说《丹柯》时,很多同学受时代的功利思想影响,都觉得丹柯这样的人很傻,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于是我让他们继续阅读了房龙的《〈宽容〉序言》,让他们比较丹柯和此文中漫游者的形象和命运的异同,来反思他们之前的结论。之后又让他们阅读读本上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恪守道德、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武士,后来因为老妇人在拔死人头发,而爆发出人性的恶,抢走了老妇人的衣服。抢走老妇人的衣服之后,他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时,学生给出多种答案,他有可能因此活了下来,甚至因为敢于不顾一切获得利益,而过得不错;但极有可能一离开后就被另一个同样丧尽天良的人给杀掉了,因为那个时代因他人的恶而变恶的人一定会有很多。此时,再让学生想想之前关于“丹柯傻”的结论,他们就不由地又要重新考虑一番了。当反对之前结论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时候,我又让学生展开了一节辩论课——生存与道德冲突时,应该选哪个?这时学生就因此阅读了更多的相关资料,争论得也更加激烈,而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还在随笔里继续写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后续思考。如此,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有效的激荡,下结论、阐述观点时也因此更加慎重、严密。可见,在阅读中教师能广泛联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活动,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审美取向等做出自己的阐述,而且反思自己的原有思考结果,又或者在学生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展开深入探讨,这时学生容易主动深入思考,思维喷薄而出。如此,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过程,真正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

二、依托思维导图,在互动风暴中训练写作思维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立的,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写作时自然不会语无伦次,利用思维导图无疑给写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思维导图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痛苦

我班吴铮同学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字数从没超过200个字,自从跟随笔者学了思维导图之后,他画了一张《心得体会》,根据导图居然写了一万多字——真是一幅图抵万言书啊。上台作演讲时,思路清晰,口若悬河,赢得大家的赞赏。从此以后,每次作文,他再没痛苦过,尽管他的作文还需不断完善。

2.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作文审题立意,巧妙构思

阿基米德曾自豪地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托起地球!对于作文来说,这个支点就是立意。立意从何而来?从全面、准确的审题而来。多年来,笔者在阅卷过程中感到最让人痛惜的就是有不少学生的作文偏离题旨,这也提醒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审题重要性。

结构是一篇佳作的欣赏点。好的构思应该是新颖独特的。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由此及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得文章起承转合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因此,好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下面是作文训练时,两个学生根据师生互动,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过程中,自己画的审题导图。

【写作材料】湖北高考作文题: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从这两张思维导图看,作文材料所蕴含的内容已全在其中,那一条条明朗清晰的线条,那每一处处的转承连接,都无不表示着这两位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清晰的写作思路,他们的思维已经在纸上显现,我们也就可预见他们的作文不会差到哪里的。

教师经常依托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教授并训练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看待问题、理解人生。假以时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当然,写作思维训练,是日积月累的工作,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除了时间的持续,这样的思维训练还应该渗透于高中语文训练的方方面面,也应该渗透于高中语文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三、借助作文批改,在以改促写中发展写作思维

作文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如果因此而很粗略的给个分数,或者写几句大而空,诸如“主题不突出、语言不够严谨”之类的套话评语,那么学生下次写出的作文依然是主题不突出,语言不严谨。这样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质量就很难起到有效的帮助。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学生独特而精细的思维过程,所以批改也应该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出于学生众多、教师精力有限的考虑,教师宁肯少改几次,但要精改,最好用面批的方式,就其本人的写作内容具体分析,提出切实的意见。

比如有个学生写《世界呼唤同情》,他写到了同情的两三点好处,每一点都夹杂了一两个例子,然后就是开头、结尾对观点的申明,这样的文章显得很单薄,思维简单。可让他自己再想想怎么深入些,他却想不出来。这时笔者提了一个例子,生活中很多人做慈善,但做得很高调,有些做法也许违背了受捐者的心愿,那这样的同情心是不是还是像你文中说的那么有魅力呢?所以在说同情的好处之后或之前,可以先思考什么是同情。而学生正是由此出发又想出了几点,对同情做出了自己的定义,这样的他的文章就变得深入了。相信,这样的修改也可以帮助他以后在写议论文时,更容易对自己的写作观点进行界定,使文章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入、严谨。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努力营造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变“无效”课堂为“有效”课堂,变“有效”课堂为“高效”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摇篮。当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前进。

【1】于钟民.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作文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8(07)

【2】邵志芳.高中作文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1(12)

【3】肖海洋.拓展作文思维的“四度空间”【J】.新闻与写作,2016(02)

猜你喜欢

母语审题导图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母语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母语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