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山碧水间的明珠:千年古镇土城

2017-03-24撰文姜志燕

中华民居 2017年1期
关键词:土城渡赤水赤水河

撰文/姜志燕

苍山碧水间的明珠:千年古镇土城

撰文/姜志燕

贵州省遵义市土城镇,曾经的古『习国』的发祥地,曾经的四渡赤水战役的发生地,曾经的土司王朝所在地……一个古老中华文明的记忆片断,一曲承载中国革命出奇制胜的壮歌,一幅『皇木出山、川盐入黔』的历史画卷,一首诠释『枸酱』美酒酿造传奇的史诗……

土城国际艺术中心

1961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毛泽东曾对他说,自己一生在军事上的最得意之作是四渡赤水。

土城全貌俯瞰图

二郎滩渡口

土城渡口

浑溪口渡口

茅台渡口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四渡赤水纪念活动

赤水好运渡

火红的刺桐花袅娜地开放在枝头,映在赤水河清澈见底的碧流中,昭示着这方土地的赤诚火热。赤水河平日是一泓澄澈的碧水,每至雨季,山水冲刷当地山土所含的铁矿元素汇入河中,碧水会变为赤色,因故得名“赤水河”。

80多年前,数万名红军主力在这里出发,四渡赤水。他们面对四周堵截,凭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与敌人迂回往复,在川、滇、黔边境打了一场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用赤诚热血书写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那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转败为胜的战场神话,也是共产党好运之旅的起点。

此后,就有了这样的传说:赤水河血色洪流中盈满了神秘的金沙,重走赤水四渡路,汲取革命精神,可以转运……于是,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这里,一步步丈量长征精神,重走四渡赤水路。一渡赤水,土城渡。二渡赤水,太平渡。三渡赤水,茅台渡。四渡赤水,二郎滩渡。从土城出发,走过四渡赤水革命烈士纪念馆,走过土城国际艺术中心,走过红军青杠坡战斗遗址,走过毛主席曾拜访过的永安寺,一路体验好运和转运之旅。

土城镇的底子是古老沧桑的,青石板街上走过活泼俊俏的土族姑娘,沿街而立的黑色木楼散发着传统的味道,苕丝糖和红薯粉的香气顺着古老而弯曲的街道飘洒着,“千年孤独 一朝成龙”的古老飞鱼传说雕刻在木楼的匾额上,与清晨的朝阳互相辉映着。颇具地方特色的四渡赤水革命纪念馆与国际范交融的土城国际艺术中心就那么妥帖地镶嵌在传统的建筑群中,共同成就了土城的厚重、大气与国际化。

清雅悠长的文脉

青瓦长街,清流汩汩。千年光阴,畅饮而过。土城古镇,如一位青衫皓首老者,袖间携一缕清雅酒香,背负商周汉唐文化,从历史深处徐徐而来;又如一位清水无尘女子,明丽如赤水河微波潋滟,静坐于岁月河岸,弹奏着诗酒年华的悠扬乐章;更有红色文化的铿锵韵律,在土城镇近代历史的廊道上隆隆响起。

入夜,从高处俯盈土城镇,犹对琼台仙宇,不似在人间。黔北地区土族风格的木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沿山形铺展开来,如温柔的海浪重重。木楼形态挺拔优美,高高翘起的檐角和窗棱上都点缀着闪闪的灯,有着古人檐角铁马铛铛的余韵。街道景观树和雕塑上也恰到好处地装饰着灯光。安静多情的灯光将这座山城扮成了华美的不夜城。在华美如梦的街上,芬芳的酒香伴着湿润的空气漫卷而来,正如漫步于古老而诗意的梦境。

上天仿佛格外宠爱土城镇,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都给了这里。土城镇千年文脉承续,世纪故事流传不息,酒史家史昌盛流转,中间少不了七分幽香缭绕,三分玉盏清欢。从商周时代酒具“大口尊”到汉武帝“甘美之”的黔北最早见诸史记的发酵物“枸酱”,均贡为播州(遵义)土司专用酒,黔北酒文化可谓悠久。赤水河千年奔流不息,诸多美酒共同幻化于赤水清波。盏盏美酒是古老的土城镇倾力托起的灿烂群星,尽心培育的清雅莲花。千年古镇,得云蒸霞蔚之氤氲清润,有群山拥翠之明艳旖旎,亦富汉唐明清历史之厚重古朴。

古盐帮商铺遗址

土城街景

四渡赤水革命纪念馆内景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四渡赤水纪念馆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赤水,曾留下以酒疗伤的故事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朝在土城设平麦县;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建滋州,领仁怀、承流(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二县;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在改造房屋时发现大量土城墙,遂取名『土城』 。土城是古代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至今保存下来大量古盐号、古船帮等旧宅。

时光流转回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赤水,以当地酒解乏疗伤。老一辈革命家扬鞭立马,在此壮怀激烈,畅饮美酒,为土城镇美酒注入了先天朴素和奋斗的基因。流年如水,却未冲淡土城镇酒中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和美酒文化浸润于心田,土城镇人以七分革命情怀入味,以二分历史馨香为方,得一分天地灵气点染,所酿的美酒、所建的小镇更加韵味悠长。

千年怀仁,茅台酒镇,传奇如斯。赤水河畔,有香飘九州、名满寰宇的美酒传奇在前,有红色革命传奇在后。长长短短的传说和故事,共同浸润了赤水河古老的美酒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也给土城镇悠长的文脉和地气中增添了一脉质朴清新的气息。

土城镇街景

赤水河畔,有香飘九州、名满寰宇的茅台酒传奇在前,有红色革命传奇在后。长长短短的传说和故事,共同浸润了赤水河古老的美酒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也给土城镇悠长的文脉和地气中增添了一脉质朴清新的气息。

铜柱关

飞龙关

飞龙关

2015年,贵州海龙囤与、湖北唐崖、湖南永顺等土司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址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获得通过,成为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飞虎关

千年土司遗址

拂去岁月的烟尘,海龙囤土司遗址这颗曾遗落于苍山碧水间的明珠,日益散发出熠熠光彩。土家王朝几百年的辉煌和衰落,似乎只在弹指之间。而今,只留下厚重壮阔的古城墙,高高悬崖上一轮明月,任凭后人细数世事轮回。

九天云雾缭绕,十万青山来迎。这里的每座雄峰奇岭里都写着久远与渊深,每条溪流中都幻化着岁月和沧桑。行走于烟浓雨翠的盘山路上,瞭望着雄关万钧的世界遗产海龙囤遗址,谁又曾想到,这处隐藏于万山丛中的残缺城池,竟与几个朝代的更迭和不可一世的杨氏家族的兴衰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

“囤”千万,“营”万千,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千囤之省”,海龙囤是“千屯之首”。它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海龙囤所在的龙岩山相对高度约350米,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地势险要,仅囤之东西各有窄窄一线路可上下,如同悬垂于清风之间的云梯。

囤上关隘、台基和踏道,皆以巨石垒砌而成。石之大者,重达数吨,令观者惊叹。巨石砌就的雄关、古墙,傲然穿越了重重时光,仍稳稳屹立,虽偶有残缺,却因此增添了意外的沧桑之美。这些坚固的石头,经历战火和岁月的洗礼,穿越时空传递着别样的讯息。没有人统计过建造海龙囤一共耗费了多少石材,只知其数颇巨。观者常常望石兴叹,追问石之来路及其被垒砌至10余米高空的技艺。或因难以想象,遂有美丽传说:明万历年间,播州(今遵义市)二十九任土司杨应龙有一条赶山鞭,常在鸡不鸣、犬不吠时赶石上山,石如猪奔,雄关遂成。当地县志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所有石材均就近开采,并以人工搬移、垒砌,而非出自神力。千万雄关,每一寸土地上都凝聚着山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遥想当年,奉命行事的选址者逆水而来,筚路蓝缕,该是怎样的艰辛?在万山丛中与龙岩山猛然邂逅,反复打量这雄奇山峰时,心头该是怎样的兴奋?

走进海龙囤,宛若穿行在一条由700多年光阴交织而成的时光隧道中,少量石砌的建筑基址若隐若现,6公里长的环囤城墙宛若隐约起伏的长龙,依然保护着龙岩山的根脉。沿着谷底溪畔小道拾级而上,山腰险要地段便筑有海龙囤的第一道关隘,南北分别是铜柱关和铁柱关。两关锁山,其间雄关万钧,有千军万马势不可破之势。倚靠在关隘的古老城墙上,耳边似乎隐隐传来守囤将士的厮杀声和呐喊声。

飞虎关是海龙囤第二重险关。关下是巨大的三十六步石梯,又称“天梯”。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飞虎关是海龙囤的第二层险关。在天梯与飞虎关之间有一深壕。飞虎关的特色是,从城门宽大的通道到城楼,都是在一道绝壁上整体开凿出来的,成为根本无法逾越的天堑。

海龙囤腹地俯瞰图

顺着沿山石壁劈出的长474米、宽3米的龙虎大道,盘绕而上就可到达囤上的代表建筑—飞龙关。此关建在囤的肩部,扼守一道狭窄的山梁。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上山门户。飞龙关的一侧,是长1000米、深350米的大沟,将海龙囤与其他大山天然隔绝,是真正的百丈深渊。

穿过千难万险,囤上腹地一马平川,是土家王朝世代繁衍生息的极乐世界。平林漠漠烟如织。极目四野,土地肥沃,古风犹存,依稀能看到当年宫殿林立、街市繁华的景象。三重踏道、五层平台,典型的中轴式建筑散发出王气。古井、古石台、柱础、石梁、墙基……土家王朝遗落在历史空隙中的碎片,无声诉说着风云和过往。

海龙囤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转换的重要场域。1257年,蒙军从云南逼近,播州告急,南宋朝廷派出钦差,拨给银两并征调人力,与播州杨氏一道营建了海龙囤。只是,这里自始至终都未成为抗蒙的前线,却在343年后成为杨氏土司对抗明朝廷的主战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平播之役”,是万历一朝的三大战役之一,数十万人参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统治播州755年的杨氏土司被剿灭,结束了其长期在中国西南地区割据一方的历史;另一方面,战争的消耗也加速了本已摇摇欲坠的明王朝覆灭的步伐。44年后,握有中国政权276年的朱氏拱手让出天下。

风云激荡之后,这处曾经的土司禁地慢慢颓废,壮丽的“王宫”渐渐埋于黄土之下,或藏身于荆棘,原貌逐渐不为人知,仅留斑驳屯关、裸露基石和残留碎片,满山的杜鹃花还在讲述着过去的历史和传说。

天梯

龙虎大道

猜你喜欢

土城渡赤水赤水河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情满赤水河源头
西土城[外一首]
原创设计崛起之时 首届土城空间订货会圆满落幕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