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2017-03-23韩运窦庆寅胡洪涌钟威

海南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伤椎椎弓节段

韩运,窦庆寅,胡洪涌,钟威

(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5)

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韩运,窦庆寅,胡洪涌,钟威

(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5)

目的 探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方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胸腰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8.1±1.4)分vs(8.5±1.5)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27.9±2.2)°vs(28.6±2.3)°]、伤椎高度丢失[(54.7±4.1)%vs(55.2±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2.2±1.1)分vs (3.4±1.2)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3.9±1.9)°vs(6.2±2.2)°]、伤椎高度丢失(7.6±3.8)%vs(21.2±4.2)%]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固定节段异常活动、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纠正伤椎局部成角畸形,缩小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尽最大可能恢复脊柱力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植骨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

人体脊柱各节段中胸腰椎交界处活动较多,从而成为较易受伤的部位,高空坠落伤以及交通意外伤均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致伤原因,而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发病年龄则主要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可因过度挤压、后伸、前屈、分离、剪切力或者旋转力等多种力量导致[1]。该病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翻身或搬动重物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严重者可因剧烈疼痛难以活动;另外可见局部后凸急性,而顶点处可见传导叩痛。若伴有脊髓损伤,则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完全性下肢瘫痪[2-3]。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为了探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方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意义,笔者对9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男性82例,女性12例,年龄22~48岁,平均(36.7±14.4)岁;其中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伤者52例,高空坠落伤26例,重物砸伤16例;胸腰椎损伤节段:第11胸椎(T11) 8例,第12胸椎(T12)40例,第1腰椎(L1)32例,第2腰椎(L2)14例;胸腰椎后凸Cobb角20.4°~39.2°,平均(28.4± 2.4)°;爆裂骨折导致的椎体高度丢失44%~66%;根据疼痛视觉评分法(VAS),本研究中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均在6~10分,平均(8.3±1.6)分;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法)均为E级。将本研究中94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椎体节段、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丢失、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分级等一般情况以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94例患者均给予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患者均于俯卧位、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术前采用特制的金属网格架对伤椎进行定位,并于体表对伤椎以及上下相邻节段椎弓根体表投影位置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取伤椎上下相邻节段的椎弓根体表投影位置分别做一长约2.0 cm的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食指通过上述小切口触摸椎弓根起始部骨脊,之后通过扩张套筒以将软组织以前面食指触摸到的骨脊为中心依次推开;置入自制工作套管,电刀止血,并清理局部骨脊,再次确认解剖标志,之后将椎弓根螺钉在直视下置入,并将预弯后后的纵向连接杆经由两颗椎弓根螺钉之间的软组织下的隧道连接,对伤椎及邻近节段椎体撑开复位后拧紧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杆的螺钉尾帽,C型臂X线机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各个切口处常规置引流皮片,逐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对照组仅给予上述治疗,不给予伤椎内植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伤椎内植骨治疗:伤椎椎弓根外侧,避开纵向连接杆处,以较大的内倾角度将直径为3.2 mm的套管针插入伤椎,以针尖达到中线为准,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向伤椎内注入进口注射用人工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1.5年经原手术切口微创下降内固定器拆除。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术后2周均采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2)胸腰椎后凸Cobb角:术后2周采用X线摄片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3)伤椎高度丢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4)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动力位X线摄片固定阶段是否存在异常活动、椎弓根螺钉松动和断裂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7 47术前8.1±1.4 8.5±1.5 1.336 5 0.184 7术后2.2±1.1 3.4±1.2 5.053 7 0.000 0 t值22.7181 18.2014 P值0.000 0 0.000 0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著减小,且术后观察组减小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7 47 27.9±2.2 28.6±2.3 1.507 8 0.135 0 3.9±1.9 6.2±2.2 5.424 4 0.000 0 56.60 2 48.249 4 0.000 0 0.000 0

2.3 两组患者伤椎高度丢失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伤椎高度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椎高度丢失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伤椎高度丢失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7 47术前54.7±4.1 55.2±4.3 0.576 9 0.565 4术后7.6±3.8 21.2±4.2 16.461 5 0.000 0 t值57.762 3 38.778 8 P值0.000 0 0.000 0

2.4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动力位X线片均无固定节段异常活动、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等情况。

3 讨 论

胸腰椎交界处是较易产生损伤的部位。高空坠落伤以及交通意外伤均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最为常见的两大主要致伤原因。从年龄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且以男性更为多见[4-5]。该病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翻身或搬动身体时加重,卧床休息疼痛可缓解。疼痛程度多较为剧烈,且难以自行活动。另外因脊柱前、中柱骨折后缩短,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胸腰椎爆裂骨折难免导致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与骨折椎体节段以及骨折块突入椎管的位置密切相关,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则可表现为完全性瘫痪。若骨折块直接压迫脊髓,则可产生较为广泛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轻微疼痛和感觉异常,也可表现为明显瘫痪及尿失禁,且病情进展相对较为迅速[6]。

关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仰卧位损伤节段下垫一薄枕复位、石膏背心或支架固定以及理疗等。卧床休息以及仰卧位损伤节段下垫一薄枕复位法因骨折恢复较慢,同时并发症较多,目前临床多不采用。石膏背心及支架固定的时间多为3个月~半年,仅适用于脊髓神经损伤较轻或未受损伤且脊柱力学相对较为稳定的患者。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多数患者仍应选择手术治疗[7-8]。近年来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探讨其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笔者对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实施了上述手术,并对另外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了不予伤椎内植骨的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并在两组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丢失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两组患者均无固定节段异常活动、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等术后并发症。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且并发症较少。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复位以后,受伤过程中因遭受挤压而破坏的骨小梁的复原较为困难,从而可造成伤椎的空壳样变[9]。正常脊柱的前、中柱承载人体80%~90%的负荷,患者术后早期下地负重可因伤椎前、中柱支撑力不足,导致前柱受压萎缩,进而可导致矫正角度丢失,由此可导致内固定效果不佳甚至失败,而严重者则可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10]。故在脊柱力线得到纠正后,前中柱的强化是必要的。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椎体后缘已破裂,椎体成形时所使用的灌注剂有向椎管内渗漏的风险,故以往椎体成形术在该病患者中作为禁忌[11]。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复位以后,伤椎则表现为空壳样,此时若行伤椎椎弓根穿刺,并将牙膏状的人工骨缓慢注入,由于人工骨流动性较小,同时患者为俯卧位,故向后方渗漏可能性较小[1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纠正伤椎局部成角畸形,缩小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尽最大可能恢复脊柱力线,恢复脊柱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1]曾至立,程黎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8):773-775.

[2]何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 (18):3297-3299.

[3]陈可夫.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外科干预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32-135.

[4]王伟,毕大卫.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评价及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2):187-189.

[5]赵锐,史晓波,刘宏泽,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91-5393,5400.

[6]林冬铭,宋舟.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治疗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52-754.

[7]蒲海波,王清,修鹏,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 2011,13(1):103-106.

[8]潘章杰,王春.经椎管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25-26.

[9]赵东升,殷军,张丙磊,等.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与单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 27(12):1062-1066.

[10]Toyone T,Tanaka T,Kato D,et al.The treatment of acute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 transpedicular intracorporeal hydroxyapatite grafting following indirect reduct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 prospective study[J].Spine,2006,31(7):208-214.

[11]刘志凌,陈仲,彭美红,等.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 (4):629-630.

[12]赵素香,孔凡磊,聂志红,等.止痛泵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1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 1031-1033.

R683.2

B

1003—6350(2017)03—048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3.045

2016-06-01)

韩运。E-mail:jarsan@163.com

猜你喜欢

伤椎椎弓节段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