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成就与未来走向

2017-03-12崔梦娇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伦理

崔梦娇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成就与未来走向

崔梦娇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专业伦理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研究的对象涵盖幼儿园、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研究者通过比较的视角提出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未来走向。

教师;伦理;成就;走向

“所谓教师专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1]目前,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引导教师由职业道德逐步向专业伦理发展,是建设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步骤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以往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发展。

一、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

(一)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

1.“伦理”与“道德”的解读

在汉语中,对“伦理”与“道德”两概念并未作严格区分,经常被换用,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即“伦理道德”。在英语中,Ethics(伦理)直接具有“道德”的含义。但在现在的用法中,也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尧新瑜通过对“伦理”和“道德”两个概念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得出结论:当代的“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而“道德”则蕴含着更多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2]。在日常用法中,伦理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而道德是主观的法则,更具有个体性和主观性。

2.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

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伦理”两个概念都频繁地出现在教育研究的话语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概念使用上主张从前者转向后者。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3]。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规范和准则超越了以前的“职业”层次,教师职业道德无法体现教师“专业性”“服务性”“自主性”等特征,而教师专业伦理是从教师专业性角度出发制定的,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特征。

(二)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的困境及策略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文章中,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困境及策略研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此类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当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现状,分析总结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加强建设的对策。例如,张玉在“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通过对山东省150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学教师对教师专业伦理理解的混乱、教师专业伦理学习内容与教师专业工作相脱离、专业伦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提出了加强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建议,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完善教师专业伦理培训体制,建立健全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评价体系[4]。

(三)教师专业伦理的反思与重塑

近几年以来,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专业伦理的反思与重塑,教师不公平对待学生、体罚、虐童等教育中反伦理事件的发生,教师伦理的缺失,可见,重塑教师专业伦理已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教师伦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必须在反思传统教师伦理不足的基础上重新建设教师专业伦理。例如,朱水萍、高得胜在“教师伦理现状调查与问题反思——以江苏省城市初中教师为例”中通过从六个关系维度调查显示教师伦理的现实样态,提出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反思:现实境遇下教师应坚守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全面关心学生”是教师伦理的首要指标;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亟待加强;适度量化考核,提升教师自主性[5]。

二、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成就

(一)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

随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黄向阳最早提出了我国师德规范的重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由传统的师德逐步向教师专业伦理的过渡,他提出要站在教师专业的高度上,谋求更加合理的师德规范结构;谭传宝教授呼吁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变[6]。近年来,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不断升温,相关的文章不断增加,可见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二)研究对象涵盖学前、大中小学各个阶段

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既有学前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问题与对策,又有高等院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师范生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等,从各级各类教育视角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和建设。在2010年之前,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多;而在2000—2010年之间,以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研究为题的相关文章很少,为数不多的以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文献以期刊为主[7],在2010年之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2011年的正式颁布,学者对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逐步升温,相关文献逐渐增多[8]。目前,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对象涵盖了幼儿园、大中小学各个阶段。

(三)文章研究以比较的视角提出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策略

在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内地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与美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存在明显差距,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相对内地而言起步也较早,发展也相对较快。学者通过中国大陆与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大陆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刘学坤在“台湾地区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现状与启示”中通过对两岸教师专业伦理的对比研究,指出中国大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空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简练、易传诵但指导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一些建议:借鉴台湾地区大学“守则”,在实践中细化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拟定本校“守则”,突出大学教师的专业性,用来指导与规范本校教师的行为[9]。

三、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未来走向

(一)提高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可操作性

1.提高专业伦理规范的质量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国现行的教师道德规范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总体来说,我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比较模糊,没有针对性地区分法律与道德、伦理存在的本质区别;还明显存在着约束力不强、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例如,在《教师资格条例》中有一条“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条款,该规定比较模糊,没有明确、具体地说明何为“影响恶劣”的程度。也就是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容忍的,只有当这种语言暴力引起严重后果,如学生厌学、轻生时,教师才应担负责任。法律法规的含糊其辞使其缺乏可操作性。美国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中的具体条目基本以限制性文字为主,在陈述方式上采用不得、不许、不准等否定和限定性语言,约束力强,便于落实。而英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高度细化,例如,在爱护学生方面“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如果让年幼或身体脆弱的学生离开自己的视线就是失职”[10]。为提高专业伦理规范的质量,我国应借鉴英美两国的经验,内容上作出清晰、具体的规定,增强规范的可操作性;陈述方式上使用限定性语言增强约束力。

2.合理划分师德规范层次结构

教师专业伦理操作性差的另一个表现是我国的师德规范建设中呈现出两种极端的走向:底线师德和高标师德。底线师德是通过法律对教师强制性的约束;高标师德是教师专业伦理最理想的境界,对师德的期待过于理想化,师德理想泛滥,没有具体的规范条文,无法具体操作。而美国关于师德层次结构的划分较为多元,全国教育协会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将师德层次划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面,理想具有激励作用,原则具有指导作用,规则具有约束作用[11]。针对我国现有师德规范中两个极端走向的现实,应借鉴美国师德层次结构的划分,合理安排师德规范的层次结构。

(二)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一体化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关注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专业伦理需求,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开展不同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加强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一体化是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加强教师专业伦理的职前培养、入职与职后培训的衔接。首先,将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纳入职前教育系统,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开设伦理教育课程,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伦理形成的基础阶段。例如澳大利亚职前教师的培养以“体验式参与”为鲜明特征,让实习生在中小学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体验,职前教师通过体验式参与体验真实的情感,以此加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次,为丰富和强化学生阶段的伦理认知,教师入职时需进行专业伦理教育,对以后学习和内化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将所学的教师专业伦理应用到实践中,作出伦理决策。职后阶段是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不断地应用中得到内化和提升的阶段。只有将教师专业伦理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顺利进行。

[1]徐延福.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6(7).

[2]尧新瑜.“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伦理学研究,2006(4).

[3]王丽佳,洪杰.解读“教师专业伦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6).

[4]张玉.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5]朱水萍,高得胜.教师伦理现状调查与问题反思——以江苏省城市初中教师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4(7).

[6]于永平.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许琳琳.近十年来国内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2011(Z1).

[8]赵浩栋.近十年来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天津教科院学报,2013(5).

[9]刘学坤.台湾地区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现状与启示——以台湾10所大学的教师专业伦理守则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2(5).

[10]王素一,陈琳.英美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石家庄铁路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

[11]李春梅.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探析——以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钱晓玲〕

The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Trend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in China

CUI Meng-j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the objects of study cover different stages, including kindergartens, primary schools, secondary schools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propose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strategy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put forwar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truction.

teacher; ethics; achievement; trend

2016-12-30

崔梦娇(1990—),女,河南新乡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50

G451.6

A

1008-6714(2017)02-0112-03

猜你喜欢

师德职业道德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