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策略

2017-03-12邱玉坤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效率信息技术

邱玉坤

(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 东宁 157212)

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策略

邱玉坤

(绥阳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 东宁 157212)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习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来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在信息社会能够高效地工作、学习,幸福地生活。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一、充分分析学情,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是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而要提高这门课程的课堂效率,学校及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对象与社会发展对于该门课程的客观要求,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教学改革。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对象是14—17岁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是受教育的角色,但是他们不能被教师视为“容器”而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输灌和填压,也不能将其作为“听话机”而单纯地接受教师的教训。相反,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社会人,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他们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主人。笔者通过以上学情分析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基于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在上课伊始,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同时,还须认识到,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无意注意要比有意注意大得多。另外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使学生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最终对于操作的步骤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出现的现象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形成协作操作、会话商讨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大撒把,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二、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对于教材能够吃透,同时在网上广泛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另外,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是采用由易到难、先基础后应用的顺序,然而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理化等学科不同,其知识点不是紧密地衔接在一起的,即使不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安排的内容顺序更加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例如,在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后,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出于好奇可能马上尝试设置屏保密码,但是往往因为操作有误,而导致课堂进程受到影响,这也给管理微机室的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教材中有关屏保等内容调整到前面来讲,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地实际操作,切实掌握每项设置目的、作用和操作程序、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在以后上机操作时不再发生错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选择具体教学方法方面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选择教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讲练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课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在学生思考和操作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学生主要通过自己实际的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2.选择教法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认为操作计算机很有趣,也很好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必须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通过合适的教法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学生一旦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度集中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出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学习达到最佳的状态。

3.选择教法应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某种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或者操作系统,可能使用不长时间,就会很快更新换代。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他们不断坚持自学,才不会在信息技术大潮中落伍。这就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该适当为他们安排一些课外内容,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自学来完成,从而持续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要注意循序渐进,初始阶段以简单内容为主,随着自学的深入和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相应地布置一些较难的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索求知状态。这样,学生就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知识不断丰富,实际操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四、科学设计教学步骤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合理设置教学步骤,如果教学步骤松散,就会导致教学时间的无谓浪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多少实际的收获。因此,教师是否能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步骤,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基于此,教师应该坚持整体性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中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努力做到自然衔接、有机协调、有序结合,使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坚持既竞争又合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教师必须坚持组织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人翁意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营造自主创新、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每节课都坚持分组合作教学,每组选出一名教学小助手,他们本身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上课时他们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能积极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组内同学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在进行上机练习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动画制作知识的时候,采用竞赛形式,比比哪组同学做得最快、最好,比赛结束后,再请优胜的小组同学谈谈体会,讲讲具体的制作方式方法,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议,极大地提高了制作动画的速度和质量。

六、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知识、掌握技能,最终形成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如果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为了赶进度,满堂灌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不给学生时间通过操作来消化和掌握知识,那么学生也就无从形成操作技能,在课上听到的知识也会因为没有操作的巩固,很快就忘之脑后了。因此,教师应该安排充足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和条件,同时要对学生强调珍惜这样的时间,积极进行操作训练。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七、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上课离不开计算机等相关的设备,因此要在上课前彻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排除问题。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可能随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由于误操作或者不熟练操作,可能导致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死机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故障问题,而学生也无法自行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解决,才能顺利地推进课堂教学,否则会导致课堂中断,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只有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才可以使学生在整节课中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1]张曦,徐隽.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J].职教通讯,2003(1).

[2]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93—94.

〔责任编辑:李海波〕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QIU Yu-kun

(Forestry Bureau of Suiyang No.1 Middle School, Dongning 157212,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im at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form goo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main teaching target,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mastery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it is to meet th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needs, so that they can work effectively and live happil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must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to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means of teaching, etc, so as to accomplish the teaching task effectively, and to achieve training objectiv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improving strategy

2016-12-07

邱玉坤(1983—),女,黑龙江拜泉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36

G633.67

A

1008-6714(2017)02-0077-02

猜你喜欢

中学效率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