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化和创新

2017-03-12肖晓哲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广东

肖晓哲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化和创新

肖晓哲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高校党建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为目的,通过对高校的优秀青年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培训,使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党建的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党最终目标的实现和未来发展。对我国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创新思路。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一、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现状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定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业务思想较高的青年群体。本文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高校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运用马克思相关的科学理论和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教育逐步成长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成熟马克思主义者的继承者和后备军,需要进行阶段培养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该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青年马克思的培养工程。准确把握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定义对于深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发展中的群体概念,才能更好地把握和设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养模式及现状

中青发[2007]27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简称《纲要》)中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高校优秀青年的集中培训和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使青年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加深青年学生对国情和社会形势的进一步了解,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使青年学生树立服务、团结的理想和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高校开展的“青马工程”基本依据《纲要》的要求来实施,参与者主要是大学生的各方面骨干,包括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在学术、文体等方面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主要课程有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及志愿者服务等。

二、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存在的问题

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环节的实施等方面均依据《纲要》的要求开展,经过不断探索,广东各高校逐步建立了“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和制度,在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对“青马工程”培训体系的观察及对“青马班”学生的访谈,了解到“青马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在:

1.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及优化培训体系

高校现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没有形成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高校“青马工程”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培养对象的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存在着思想多元化的现象,还未完全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受众都会经历疑惑、逐步接纳、坚定信念几个阶段。因此,要将他们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并通过阶段式培养,才能真正将党的思想贯彻落实在青年学子身上,使优秀的高校学生成为意志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2.培训形式有待创新

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培训形式是以集中授课和社会实践两个环节为主,在集中授课时主要采取知识传授的形式,没有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对应的个性化培训方案,在新媒体运用方面不够普遍,没有抓住90后学生的兴趣特点,与预定的培训效果有一定差距。

三、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创新思路

1.创新培训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的“青马工程”培训内容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在培训内容方面缺少其他社会课程基础理论的灌输,略显单调。其次,高校的“青马工程”的培训对象为在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大学生,在选拔培训对象时并不是采用单一标准,由于有些是学习尖子、有些是优秀学生干部、有些是文娱特长学生,因此,培训对象具有相当明显的个性化,这就要求培训内容要重视对象本身的差异性,优化课程结构,在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时需要考虑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更好地发挥和强化培训对象的自身优势。

2.创新培养的长效机制,巩固培训效果

广东高校的“青马工程”属于短期培训,虽然有相关的培训机制和工作指引,但缺少针对培训对象个人的长效机制。思想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一样,都需要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然后达到巩固的效果,仅依靠短期的培训很难达到。因此,应将“青马工程”作为一门课程,对青年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由易到难的阶段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将不同难度的模块提供给学员进行选择,对通过考核的应当计算学分,通过规范教学环节不断深化和完善“青马工程”的培训体系,巩固学员的学习效果。

3.创新培训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善于或习惯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互联网的思想阵地也一直是我国和国外不同意识形态的争夺重地。传统教学有着内容丰富、传授效果好等优势,互联网信息有着信息传播速度快以及信息提取不受场所、时间限制的优势。目前,互联网和教学培训的结合已经十分普遍,要做好“青马工程”培训工作需要创新培训载体,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外,还要打造互联网+“青马工程”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优势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4.创新培训形式,引入朋辈辅导方式

朋辈互助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心理辅导能够引导当事人建立正确的认知,这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相类似的地方,因此,在“青马工程”的培训中可引入朋辈互助方式。大学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更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与专业授课教师相比,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由同龄人担任思想教育辅导员,可以帮助专业教师解答学生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相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也会使朋辈思想教育辅导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社会

高校的“青马工程”较为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利用寒暑假组织学员到社会进行调研,使学员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但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较好地和专业或者就业相结合。“青马工程”的目的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因此,学员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多和专业相结合,做好职业规划,找出自身和社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发展科技、文化、经济的重要建设人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担最终会落在大学生的身上。党和国家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长久不衰,在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否合格可靠,因此,把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大学生培养成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必须承担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2007年团中央颁发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着力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纲要》实施后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团委积极推进“青马工程”工作,并取得了不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青马工程”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国外意识形态通过各种载体意图占领思想主阵地,给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需要不断深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和新媒体教学相结合、大众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不断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培养工程的基础,以达到影响一批优秀青年不断通过自我思想改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1]赵志军,常超,曹世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2]姜庭晨.关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08—109.

[3]贝恩哈德·魏斯巴赫.我们与表现主义[M].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72:70—71.

[4]周影.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崔雅平〕

2016-11-02

2015—2016年度广东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课题“广东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化和创新研究”(2015B013)

肖晓哲(1978—),男,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高教研究副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29

G641

A

1008-6714(2017)02-0063-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广东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自信思想研究——以李大钊为例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参考答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广东舆情
毛泽东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