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消解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研究

2017-03-12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二语英语口语隐喻

杨 丽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概念隐喻消解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研究

杨 丽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于中国英语口语学习者而言普遍存在,概念隐喻理论与石化现象有着类似的心理认知机制。从认知的维度探索概念隐喻对提升学习者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消解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英语学习者;概念隐喻;口语石化;应对策略

一、英语口语石化现象

塞林格自1972年提出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一词以来,应用语言学界便给予高度关注,有关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很难再取得进步,这就是常规意义上的石化现象。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口语输出的语言形式错误也属于石化现象的范畴,因为学习者的口语输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维度的错误如果长期存在而得不到纠正的话,这些错误将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固化在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中。这些错误形式的输出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最终难以改变,导致了口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也就是说,石化在语言输出中的表现可能是语言形式错误,也可能是意义表达的不地道[1]。中国的二语学习者长期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出环境,口语石化现象普遍存在。二语学习者由于中介语系统的动态性发展而急需有效的学习策略去积极应对口语石化现象的发生。根据塞林格的观点,大多数二语学习者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过分依赖于“潜在性心理结构”和一般的认知机制,未能完全激活和利用人类大脑中类似于乔姆斯基的“潜在性语言结构”,因此很难把普遍语法转化为目的语语法[2]。无论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停滞不前,还是口语表达中各种错误形式的存在,均属于口语石化现象的表征,都应予以同等重视并采取积极的策略应对。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由Lakoff & Johnson在《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系统的方式。

1.概念隐喻的要义

Lakoff用始源域、目标域、映射等来解释概念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和过程[3]。概念隐喻被视为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始源域结构单一并且清晰,目标域则较为抽象难懂。概念隐喻在两个认知语域之间进行,也就是完成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在映射过程中,目标域的某些特征得以强化,而另外一些方面的特征被弱化。人类大脑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活动是基于已经存在的记忆片段对杂乱的事物进行整理加工。

2.概念隐喻与口语石化的关联性

认知语言学的近期发展已经指出,概念隐喻在语言中无所不在[4]。隐喻关乎人类思维活动的进展情况,人类能否正确合理地使用语言,这与思维有很大关联。有关口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这一点来看,是否具备概念隐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口语石化现象的发生。从另外一个维度上看,语言使用错误被视为口语石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概念隐喻对语言形式学习的作用体现在对语言形式的解释力上。语言学家Low在《论隐喻教学》一文中研究了概念隐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概念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性对口语石化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概念流利性指的是二语学习者书面或口头上存在的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的不地道的表达。因此,口语石化有一部分表征在概念流利性上。持概念流利性观点的语言学者认为,任何一个语言系统均有一个概念系统进行认知活动,而概念系统中的概念关系具有隐喻的性质,概念流利性是口语石化的一个表征,而概念流利性的改善需要培养二语学习者的概念隐喻能力。因此,概念隐喻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关于概念隐喻的实证性研究屈指可数,这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概念隐喻视角下的口语石化应对策略

中国二语学习者经过十余年的外语学习,仍不具有将目的语的形式进行概念重组和匹配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没有形成概念网络,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概念差异不甚了解,同时在语言输出上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所有这些都对概念隐喻能力的发展和抑制英语口语石化现象产生了障碍。中国二语学习者缺乏外语实践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大量的建立在英语语言文化概念体系上的规约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概念隐喻表达。能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运用规约的概念隐喻表达式只能表明中国二语学习者掌握了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不能证明隐喻思维的在线加工过程。教师在口语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分析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也可以运用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阐释不同语言形式的隐喻用法之间的关联性。Mac通过语言教学实验发现,概念隐喻意识有助于词汇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有利于学生组织和表达思想。例如“Anger a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的始源域是“anger”。这一概念隐喻将突破学生已经石化的思维模式“he is angry”,引导学生产生更多新奇的表达方式,有效抑制英语口语表达的词汇固化模式。

学习者外在语言环境的限制包括教师和教材两个方面,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对学生二语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根据Krashen(克拉申)的“i+1”理论,当二语学习者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理应有充足的可理解性的信息输入。“i”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层次。中国学生缺少较为接近目的语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英语专业大多数课程而言,例如综合英语、英美概况等课程都是由中国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对于这些教师自身而言,也会带有一定的口语石化特征,这样他们输入给学生的口语形式就是错误的,随着错误的积累,会导致学生口语石化的加剧。可将部分英语专业课程换成英语外籍教师授课,提高口语输入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接触较为真实的目的语使用环境。实验表明,教师合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减少口语石化的发生。一种潜在的心理机制会导致口语石化的产生,情感因素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活动和口语石化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当学生受到重视后,不仅对教师产生了好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口语教学,而且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适当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针对学生的语音、词汇等石化现象给予纠错。学习动机在所有情感因素中最为重要,因为动机是学生口语学习过程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没有明确的口语学习动机或者口语学习动机低下,会造成口语各个维度的石化。访谈结果表明,学生缺乏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石化置若罔闻,更不可能主动地改正各个维度的石化现象。口语教师的移情往往在造成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石化方面较为明显。学生的口语石化在所难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会加剧学生抑制心理的作用,导致口语石化进一步加剧。教师只有合理利用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减少学生的焦虑,把自己情感因素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应对口语石化的发生。

教材编写中存在着过时的语言和内容、书面语和口语相混淆、不地道的口语表达等问题。建议使用的教材内容贴近于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单词和课文内容的难度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后应增加口语练习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根据口语石化的程度结成对子,在一起进行口语交流。

相关学者认为,绝大多数成人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很难达到目的语使用者水平,本研究将概念隐喻引入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范畴,开拓了二语习得的研究思路,丰富了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在认知的框架下努力对英语口语石化现象进行尝试性探索。

四、结束语

中国二语学习者的概念隐喻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概念隐喻的产出结果表明,新奇的表达形式与我们的感官物质世界之间有密切的联系[5]。抑制英语口语石化现象任重而道远,以概念隐喻为突破口消解口语石化现象无疑将为今后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起来。将概念隐喻教学引入口语课堂教学是一种趋势,可以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对于消解英语口语石化现象的有效性。

[1]林生淑.培养隐喻能力,防止语言石化[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1):68—70.

[2]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13(4):19—23.

[3]吕铁金.第二语言习得热点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74—78.

[4]刘丰.二语能力背景与隐喻思维关系的研究——在学术英语论文答辩语境下对二语隐喻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4):24—31.

[5]李艳.中国英语学习者新奇隐喻产出特征研究[J].外国语文,2015,31(4):54—58.

〔责任编辑:钱晓玲〕

On the Inhibi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wards the Fossilization of English Oral

YANG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152000, China)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universally exists among the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fossilization share the similar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oral competence for Chinese students fostered by conceptual metap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Therefore, we could inhibit the occurence of English oral fossilization.

English learners; conceptual metaphor; oral fossilization; coping strategies

2016-12-11

杨丽(1994—),女,黑龙江明水人,英语专业学生,从事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22

H319.9

A

1008-6714(2017)02-0049-02

猜你喜欢

二语英语口语隐喻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活的隐喻》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