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2017-03-12袁秀萍侯丽香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美人文文学

袁秀萍,侯丽香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袁秀萍,侯丽香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从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指出英美文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修养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明确英美文学的目标内涵和层次定位,重视并深化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一、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多年的本科英美文学论文写作指导中发现,英美文学论文写作选题陈旧,多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没有读过完整的作品,对作品的分析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不过关,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暴露出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不过关及文学理论知识欠缺。英美文学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英美文学教学日渐边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在本科二、三年级进行两年且周课时4学时的学习。而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外语类院校中,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在本科三年级进行周课时2学时为期一年的学习。

由于学时的压缩,教学中大多偏重英美文学史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无法进行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教学,教学普遍存在缺失文学批评内容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基本文学理论知识。现有的文学教材一般由“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构成[1],框架基本按年代顺序编排:一般从早期诗歌等古典作品开篇到20世纪初或上半叶结束。目前各院校正在使用的教材主要有: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Norton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HighlightsofAmericanLiterature、《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阅读教程》《英美戏剧》《英美小说》《英国文学选读》《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英美文学欣赏》。早期作品背景遥远,且古典英语让学生阅读起来生词多,理解难度大,教师不得不花时间讲解语言难点,文学课往往上成了语言课,导致课程进度缓慢。或由于作品篇幅太长,教师往往只能概要地讲述作品的故事梗概、主题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缺少对作品的审美解读。此外教材缺乏现当代作品,学生感觉与现实脱节,阅读兴趣不大。

随着就业由传统的分配型向市场选择型转化,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化,文学课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或与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没有非常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大多数学生把学习兴趣转向与市场关系较大、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减弱,课后阅读量不大。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定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82年的《大纲》(试行草案)把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确定为专业主干课程。随后受英语工具论的影响,1990年的《大纲》把英美文学课界定为选修课,课程要求也相应降低。2000年的《大纲》中,英美文学课被重新界定为专业必修课,课程要求提升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无疑,文学与目标语语言、文化、人文素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英美文学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1.文学与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生动的语言特征在于其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典雅深邃的特点,英美文学课程选取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英美国家语言的精华,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好的英语学习和模仿材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提升听、说、读、写、译水平。英美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语料库,包含不同地域、民族、时代作家的五彩缤纷的语言,英美文学课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十四行诗优美的音韵、戏剧语言的栩栩如生,小品文句的幽默睿智,富有哲理启迪和催人奋进的警句名言,各种各样贴近社会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描绘千姿百态人生的词句。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感受鲜活的语料,沉浸在作者基于现实生活并经艺术加工创造的世界里,尽情饱览异国的风土人情和神奇大地的自然风光,呼吸他乡泥土的芬芳,就仿佛亲临各色语言环境中感知最鲜活的语言,体验经典文学语言的精髓和魅力,在学习和模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并接受人文、美学、哲学及人类文明的熏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文学与文化

学习一门外语的目的,其一在于它的工具性,其二在于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学,能有效地反映一个民族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可以说文学浓缩了一个民族哲学、美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英美文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机会。学习者超越时空的限制遨游于浩瀚的英美文学海洋中,仿佛亲历英美人民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进程。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视野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和鉴赏可从中学习更多的文学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欣赏能力,拓宽和补充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反映英美人民文化的文学作品,才能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涵养和文化素质。缺乏文学修养和幽默智慧火花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难以成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3.文学与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事业成功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英美文学课程是学生人格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养及自身素质的重要学习内容[2]。首先,就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来说,很多经典英美文学作品对英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都有充分反映,学生可以英美文学作品为桥梁,对英美国家的发展状况直观而全面地了解,由此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拓文化视野。例如乔叟的作品可以了解神权的至高无上;莎士比亚的戏剧揭示了中世纪人文精神的萌芽;海明威的小说则让读者看到人民的反战情绪和美国民主的实质。

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品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用心感受生活和体验世界的能力。此外,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同情、怜悯、包容之心,有助于增长智慧、净化灵魂,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疑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4.文学与跨文化意识

英美文学课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仅能够对英语语言本身熟练运用,却欠缺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已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综合型与复合型英语人才成为各领域各行业急需的对象,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美文学课程蕴含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西方文化知识,还可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更好地审视西方文化和文明,思考中西文化的起源和异同,从而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而这种跨文化意识对跨文化英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英美文学课教学反思

有研究者把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界定为原著的阅读体验、掌握文学基础知识、掌握文学批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培养和张扬人文情怀[3]等方面,针对这些目标内涵和层次定位,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学教学水平?不少研究者提出“考虑到英美文学对于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文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应适当增加学分数和课时数”[4]。首先,可以将文学课程贯穿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习,这样必定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和人文素养。其次,文学教材的编排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本科阶段不宜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诸如古英语时期的经典作品,而对于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现当代作家作品,可适当增加比重。此外,还应增加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术语和文学语法的介绍和学习,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再者,文学课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布置开放性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检索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将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结合起来。最后,应改革考核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方法,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

[1]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2002(5):10—11.

[2]陈光乐.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4(4):31—35.

[3]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0—156.

[4]程爱民,等.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2005(5):11—13.

〔责任编辑:钱晓玲〕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

YUAN Xiu-ping, HOU Li-x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China)

The essay proceeds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 quality. It emphasizes that the target and connotation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should be explicit, and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ourse reform.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course reform

2016-11-29

袁秀萍(1970—),女,云南楚雄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研究;侯丽香(1980—),女,云南楚雄人,讲师,文学硕士,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21

H319

A

1008-6714(2017)02-0047-02

猜你喜欢

英美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人文绍兴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我与文学三十年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