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评价研究

2017-03-12

林区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跨文化

谢 群

(黑龙江大学 《外语学刊》编辑部,哈尔滨 150080)

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评价研究

谢 群

(黑龙江大学 《外语学刊》编辑部,哈尔滨 150080)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趋深入,涉外从业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以往的跨文化能力评价过于关注口语,而往往忽略书面语,对跨文化写作能力的关注不够。以学术领域为例,从跨文化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探讨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建构与评价问题,丰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工具研究。

学术写作;跨文化交际;评价;写作能力

一、研究缘起

随着国际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交际层次的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涉外工作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跨文化能力研究在学术界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语言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和教育学视角等)和研究领域(学术、商务、医疗和旅游等)不同,导致学界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和能力维度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另外,缺乏普遍认可的测量和评价工具也是阻碍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学术领域为例,从跨文化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入手,探讨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建构与评价问题,丰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工具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趋势

虽然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受到理论不清的制约,但是评价工具的研发工作却也积极展开。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多种跨文化能力的评价工具。Fantini(2006)总结87个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如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CSI)、跨文化适应量表(CCAI)、跨文化发展量表(IDI)和跨文化能力的行为评价量表(BASIC)。Sinicrope等(2007)将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区分为直接评价工具和间接评价工具。

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具备跨文化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由此国内许多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维度、评价展开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起步较晚,没有一套完整的跨文化能力评价体系,也没有开发出被普遍认可的测评工具。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也逐步展开对跨文化能力的实证研究,开发出若干个评价工具,主要有社会文化测试量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和中国大学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等。

通过上述论述可见,尽管国内外学者研发出一系列跨文化能力的评价工具,但是这些工具仅能测量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分项能力,所以使用一种工具作为跨文化能力的唯一测量手段是不全面的,应组合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进行跨文化能力的测评。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套适合于黑龙江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评价工具。

三、研究意义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多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一直是外语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问题被不断细化,跨文化研究也被逐渐细化,分别进入语用学、语义学、话语分析和机构话语研究等各个分支领域中。但是,研究的细化在推动跨文化交际研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分散的研究使得跨文化交际研究至今未能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也未能达成共识。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就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问题。但是,跨文化能力研究与其评价研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评价研究可以从实践中发现更多的现实问题,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完善,有助于人们早日认清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质。因此,以梳理国内外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和分类模式为基础,可以为我省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我们应尝试性地创建一套跨文化能力的评价工具,为我省跨文化能力人才的评估和培养提供依据。在基础上,利用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我省高校可以对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进行诊断,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帮助学习者提高跨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的现状使得社会中的企业急需一套评价员工跨文化能力的工具,以选择和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帮助企业在国际商务中提升核心竞争力,那么跨文化评价工具的开发可以满足社会企业的这一需求。结合黑龙江省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在综合评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省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的评价工具,这对跨文化能力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具有现实意义。此外,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研发为我省外语教学者了解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现状提供方法;其评价结果可为我省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并开设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提供参考。

四、学术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教师科研工作要求的提高,我国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逐年攀升。其中,大学外语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大学外语教师20万。大学外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人数较多的群体,其论文发表数量也十分可观。目前,大部分的学术成果仍以汉语为工作语言发表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但是,为了推进我国的学术研究走出国门,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就需要努力将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以便进入国际视野,扩大我国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这些都要求我国学者具有较好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

英语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大多数学生或教师的第一外语,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更甚至于达到可以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的水平?这些问题都是多年来困扰我国外语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语教学工作上投入大量物力与财力,但是成绩始终差强人意。作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难掌握的一种,写作能力对作者的要求确实很高。如何能够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并能相对客观地评价这种能力是我们关心的重点。跨文化写作能力不仅要求作者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具有较好的跨文化能力。这是一种基于写作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同时又能对两种能力进行结合和转化的能力。这对写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也成为影响我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我国学术如何“走出去”是困扰国内学术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主要的障碍还是语言和文化问题。因此,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学术研究成果尽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五、评价工具的开发方法

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外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适用性。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开发出一个可以全面评价跨文化能力所有维度的工具。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文献梳理,识别和分析出各工具对跨文化能力评价的适用范围。比如,Kelley和Olebe(1995)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量表用于评价跨文化能力的情感适应力、灵活性和开放性、感知敏锐度以及个体自主性等维度。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适用性调查是本课题确定跨文化能力维度的基础,为评价工具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设计针对我省外语学习者特点的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在外语教育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需要了解我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现状,这样才能使培养工作成效显著。这就要求本课题对我省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水平进行调研,并且通过开放性访谈、实地观察和文献梳理等方法,分析我省企业对跨文化能力的需求,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建设的需求。结合跨文化能力维度设计和我省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需求,构建适用于我省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

最后,对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进行检测和完善。本课题需要对所研发的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进行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检验,以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承载着文化,表现着文化,反过来又被文化所影响。一名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不仅应该掌握目的语文化,更应该注重母语文化的目的语输出”。伴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双向文化输出能力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学术工作者的这种能力尚有待提高。在当今学术研究国际化的环境下,提高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如何评价这种能力也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的新热点。要结合现有跨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学术写作能力研究的框架,整合出跨文化写作能力的构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的评价工具,服务我省的外语教学和外语测试,以便为国家提供更能适应国际环境的外语人才。另外,跨文化学术写作能力评价工具的成果建构也可以为其他领域,如法律、商务等从业人员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参考,以便全面提高涉外人员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相关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和水平考核提供测试和评价工具与标准。

[1]严明.商务英语能力构念界定和测试[J].当代外语研究,2012(2):23—28.

[2]刘辉.《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模式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5):66—67.

[3]刘辉.学术论文方法部分词汇的比较研究[J].外语学刊,2015(2):117.

[4]宋艳玲,谢群.模块化重建语言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缺失[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4):97—99.

[5]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钱晓玲〕

2016-06-21

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WY2015105-C)

谢群(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编审,博士,在站博士后,从事话语分析和语言哲学教学研究。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2.017

H319

A

1008-6714(2017)02-0038-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