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实践与反思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案例研究

2017-03-12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主体货运办学

姚 涛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 西安 710119)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实践与反思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案例研究

姚 涛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 西安 710119)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开展了全方位的“双主体”办学实践,在专业认知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教改研究和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要进一步深化“双主体”办学,企业还需投入更多资源,学校还应积极变革、主动作为,行业组织要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更多的教学指导和政策支持。

报关与国际货运;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

引言

《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都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对于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来说更是如此[1]。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理念,在多个专业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卓有成效,涉及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的各个领域。

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国际货代物流百强企业,于2011年3月与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签订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协议,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训教学等方面达成具体合作意向。五年多以来,学院本着“企业导向、教学推进、强化实训、服务地方”的合作办学理念,在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两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先后派出4批8名骨干教师赴海程邦达青岛总公司和西安分公司顶岗学习,组织三个年级130多名学生赴西安分公司参观学习,与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室建设方案等9次,邀请企业经理和业务骨干讲学或讲课9次共140多课时,安排7次共46名学生赴企业开展教学实训或顶岗实习,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级各类教改课题6项,获批5项,编写校企合作校本教材1本,共同辅导学生取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等次奖励4项,为企业输送毕业生16名。五年多以来,双方合作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在签订内容完备的合作协议的前提下,完善的运行机制的保障下,投入人员、设备、资金等各类教学资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主要做法

1.签署内容完备的合作协议

如上文所述,双方于2011年3月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物流管理专业。后在企业建议之下,学院于2013年申办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同年获批,2014年开始招生,虽然合作协议后期没有进行修订,补充共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内容,但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双方合作的主要抓手已经落在与海程邦达核心业务更加相关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之上。在协议中,双方同意采取工学结合、联合培养的合作制方式,组建专业委员会,利用企业的职场训练条件,保证学院教学质量。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由学院负责招生、教学管理等,由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场所和岗位、培养师资、设立奖学金、录用优秀毕业生等。协议中对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相关责任、合作协议期限、争议的解决、协议修改与变更等内容均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合作协议是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纲领性文件,要保证合作办学具体事宜的落实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需要在日常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2]。经过五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双方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和高效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环节:

(1)管理体制

由校企双方组建专业委员会,实行委员会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日常管理中,校方主要由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负责人与企业联系具体合作办学事宜,重要事项向系主任请示;企业主要由西安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关务部经理负责具体事宜,重要事项向分公司总经理或者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请示。

(2)认知教育

学生在入学之后,怎样建立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培养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发掘对课程学习的动力,树立较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专业认知教育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专业负责人对专业进行基本介绍;其次安排好参观时间和内容后,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报关工作场所和相关工作设施;最后由西安分公司负责人讲解报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后,开展了首次认知教育活动。由于2012年开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每级人数均在150人以上,难以实施,所以直到2014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入校,该项教学活动才得以继续开展。从教学情况来看,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3)师资培训

校方自2011年起,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赴合作企业开展不少于15天的顶岗学习,每人每天补助为150元。以此为契机,两个专业先后派出8名骨干教师赴青岛总公司和西安分公司学习,专业教师通过在订舱部、海运部、空运部、展览运输部、报关行、保税物流仓库等业务部门的学习,增强了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能力。虽然海程邦达以货代业务起家,但西安分公司主要侧重于通关业务,所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西安分公司的业务骨干联系比较紧密,能及时就实际操作问题向企业请教。以上做法客观上推动了企业对学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养成,保证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稳步提升[3]。

(4)方案研讨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就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研讨,校方根据企业建议,先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物流管理专业将原方案中的《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分解为《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货运代理》两门课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报关与报检实务》课程分解为《报关实务》和《报检实务》,并根据三星入住西安的客观实际和分公司的业务需要,在全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首次开出《商务韩语基础》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韩语》两门课程。在2015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被陕西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后,又因利用配套资金建设全省首个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室,多次与分公司交流和座谈,双方在实训室整体布局、教学功能的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等方面反复交换意见,最终形成合理的建设方案。

(5)课程教学

海程邦达公司参与课程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专题讲座与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在国际物流相关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设计专题讲座,由课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授课提纲提前交与分公司业务骨干准备,在讲座完成后,双方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后者主要是在《进出口商品归类》《通关业务综合实训》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中,先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提示后,再由分公司业务骨干指导学生完成在岗实训,或直接由业务骨干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理论由专业教师讲授。这两种做法尤其是后者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学校的实训教学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资源建设

海程邦达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图像教学资源,包括货代业务和通关业务中涉及的各种单证,专业教师将这些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处理,在教学中加以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师与海程邦达货代业务各部门经理合作,编写了该课程的校本教材,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将双方的校企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目前,双方正在合作建设《国际货运代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展顺利。

(7)技能竞赛

对于高职各专业来说,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将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技能竞赛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最有效抓手,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技能竞赛可以加快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双方合作以来,先后参加了2015年全国报关行指委第二届报关技能网络竞赛和2016年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分公司派出业务骨干,全程参与了两次竞赛的辅导工作,尤其在报关省赛和国赛备赛过程中,双方在学生选拔、辅导方案设计、业务训练和模拟竞赛等方面深度合作。企业为良好成绩的取得做出了巨大贡献。

(8)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学年进入企业开始工学交替式顶岗实习。每年5月,西安分公司会根据实际业务岗位需求情况,确定能够接收实习学生的人数和具体岗位要求;6月初由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带队来校举办专场招聘,有意向的学生持简历参加面试;6月中旬分公司按1:2的比例确定进入第二次面试的学生名单,并与校方就该名单进行沟通,由校方对学生进行简单评价,之后在公司组织进行二次面试,结合校方鉴定,确定最终名单;6月底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校企双方为每名学生确定校内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各一名;7月初学生开始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联系,加强指导与沟通;次年4月底学生结束实习,返校提交相关实习材料,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鉴定。自2012年以来,共有28名学生在海程邦达西安分公司顶岗实习,均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9)学生就业

学生实习期满后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且有在企业就业意愿,企业有用人计划和招聘岗位的,录用为正式员工,限于国际物流行业企业普遍用人较少的情况,目前共有16名学生在西安分公司正式就业,占到员工总数的约20%。

3.投入运转所需的各类资源

要保证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正常运行和上述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校企双方持续投入人、财、物等资源。自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坦诚以待、稳步推进,在各项资源的投入和利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1)人员投入

校方日常事宜由系主任负责,专业负责人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专业教师参与相关教学活动,辅导员维持学生纪律、保证学生安全,校内设有负责校企合作事宜的专职机构:合作办学与实践教学处,教务处对大型教学活动和相关方案作出审定。企业日常事宜由分公司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并保障学生在企业的安全,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参与专项教学活动,必要时邀请海关工作人员协助。

(2)资金投入

校方累计已为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两个专业投入专业建设费近百万;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被陕西省教育厅立项建设,两项累计已资助经费500余万元;为校企合作的教改课题投入资助经费3万元。企业则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设立了50万元的“海程邦达”奖学金,为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活动的业务骨干配发专项补贴。

4.取得较为显著的育人成效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育人成效主要表现在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优秀的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和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等方面。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在社会上和学生家长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合作专业报考人数和招生数量连年攀升,在校生规模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首先是职业资格考证,参加国际货运代理岗位专业证书考试,合格率连续两年达到90%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和陕西省70%多的合格率;参加报关职业水平测试,部分学生成绩位于全国前列。其次是职业技能竞赛,与分公司合作,先后参加了2015年全国报关行指委第二届报关技能网络竞赛和2016年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1项,单项三等奖1项,其中在2015年报关行指委网络赛中获得的名次是历届西北地区最好名次。最后是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遵循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原则,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专项实习,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商品归类、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的专业知识,养成了良好的专业习惯和专业素养,具备了独立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此外,不少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在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生活作风等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和提升。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比较满意。

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企业:理论深度不够、统筹规划不强、总结提升不足

从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往往更加注重的是追求利润,对于短期并不能带来现实利润的联合办学来说,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4]。另外,企业业务骨干因为岗位重要、工作繁忙,而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教学方法或探索合作办学模式上,基本上不会主动、系统地与院校配合并深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因此显得整体上统筹规划专项教学活动的能力不强。在企业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企业工作人员应该更为了解,但企业缺乏对这方面内容的经验,总结和深入思考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2.学校:职责不够明确、程序过于繁琐

校方参与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部门和人员很多,直接参与的有院系、教务与合作办学等部门,人事与财务等部门间接参与;人员就更多,上至校领导、中至系主任、下至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这些人员和部门以不同角色和身份参与合作办学活动,造成人员充裕的假象,实际操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由于系主任的日常行政工作十分繁重,这就将大量的合作办学具体工作落在了专业负责人身上,而学校目前暂时还没有明确专业负责人的身份、职责和待遇,这使得虽然许多琐碎的日常事宜由专业负责人完成,但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和职责的不明确而使其工作积极性有所衰减,客观上影响了合作办学活动的推进。此外,校方财务报销制度十分严格,这造成了专业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垫支费用、部分费用因缺乏报销凭证无法报销、应支付给企业的相关费用无法及时兑现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合作办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效果。

3.行业组织: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指导不够

目前与海程邦达公司业务相关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有两个,一个是中国报关协会,另一个是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海程邦达均已加入成为其会员。相应的,西安分公司也已加入了陕西省报关协会和陕西省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因为经营规模和行业影响较大,所以西安分公司已受邀成为两个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对协会的重大事项有参与决策权。2015年底,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以一般会员身份加入了陕西省报关协会,也与陕西省国际货代协会取得了联系。从近几年情况来看,两个协会对校企合作办学均表现出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指导不够的突出问题,对学校所表现出的态度与学校期望获得的服务和指导相去甚远。

首先是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对于学校与海程邦达合作办学事宜,两个协会均未有太多关注与热情,这使得学校错失了与其他企业合作办学的机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陕西省两个协会网站信息量不大,更新不及时,内容不丰富,客观上堵塞了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是专业指导不够的问题。中报协和中货协均举办有各自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陕报协和陕货协对组织院校教师辅导学生和企业员工考试、对考试情况的分析、对获证学生的统计和推介方面,几无作为。在业务知识更新指导方面,协会培训显得不够及时,内容不够深入,范围不够全面,与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不完全匹配,对企业实际操作的指导性不强。在全省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过程中,陕报协既未指导,也未参与,使得优秀参赛选手失去了与报关企业切磋技艺、获得实习岗位的重大机遇。

4.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指导欠缺

在前文提到的陕西省职业院校报关技能大赛中,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重大赛事,赛事说明会、报名、开幕式和比赛等重要现场活动中,相关部门均未出席。在学校代表陕西省参加报关国赛过程中,也未有关怀和指导。所以,从省赛和国赛的整个过程来看,教育部门表现出了与大赛等级不相符的不重视。在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过程中,作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发布者,教育部门也未有较为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整体来看,教学指导较为缺失。

三、加强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对策建议

1.企业:专人管理、定期总结与合作推介

首先,企业可以明确校企合作办学的职责所在,赋予人力资源部门相关权力,或者可以设置校企合作联系专员,做到对合作事宜的专人管理,提高与学校联系和沟通的效率,切实推动合作事宜的顺利开展[5]。其次,企业应定期反思合作办学事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症结,从自身尽量予以克服或与校方联系解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召开企业骨干员工参加的校企合作理论研讨会,加强理论学习及其对合作办学实践的指导。最后,企业也可择机与学校联合召开合作办学交流研讨会议,邀请报关协会或其他企业参与,推介合作经验,扩大校企双方的行业影响力。

2.学校:培养优秀员工、解决企业问题、克服合作障碍

在合作过程中,只有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企业才有强烈的合作动机。学校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按照企业的建议,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学生,企业可以直接在每届实习生中优先挑选最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学生,这为企业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招聘和培训的成本。二是可以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业务中的理论难题,提供相关的商品归类和通关咨询服务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三是通过新闻宣传和课题研究,新闻稿件可以发布在学校网站、企业网站和行业组织网站,研究论文可以发表在学术期刊、杂志上,对企业形象宣传具有良好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学校在岗位设置中,也应明确具体工作职责,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尽量简化程序,扫清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

3.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报关协会和货代协会应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节点性活动,增强为会员服务的意识,代表行业组织发声,树立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扩大正面影响力,提升企业对本行业的信心,推动行业发展。应多组织会员活动和业务培训,在如技能竞赛这样的大型现场活动中,鼓励并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现场参与,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行业组织还可以聘请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培训讲师,发挥学校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扩大学校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

4.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支持与教学指导

人才的培养和竞争,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该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应该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在校企合作的重大活动中应充当催化剂和学校助手的作用,以其身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指导校企合作办学活动的严谨规范,维护办学行为的目标纯洁和过程干净。

结语

高职毕业生应掌握相关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处理、解决一线生产的实际问题。为使学生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校企双方都要付出巨大努力。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既无文件规定如何实行,也无成熟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和借鉴,加之学校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经济贸易形势和地理位置也有区别,所以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校方建设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企业适度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经营目标带来的办学积极性不高的思想。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虽名义上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相关专业,但客观上来说,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节省培训成本、发现优秀员工、扩大企业影响力,而办学是学校的天职,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是学校的终极目标。所以,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更需院校及教师付出智慧和努力。

[1] 刘超. 内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87-89.

[2] 左崇良,胡刚.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16,(16):50-56.

[3] 姚涛.综合素养提高视野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9-23.

[4] 吴冰.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差异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66-71.

[5] 张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利益需求与利益协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76-82.

(责任编辑:刘学伟)

PracticeandReflectionaboutthe“DoubleSubject”SchoolRunningMode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YAO Tao

(Schoo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Shaanxi Business College,Xi'an Shaanxi 710119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The major of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Transportation of Shaanxi Business college carried out a full range of “double subject” school running mod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mak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ognitive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skills competition.To further deepen the “double subject” school running,it needs t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invest more resources,schools should reform actively and take initiative actions,industry organizations should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a bridge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give more teaching guidance and policy support.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Transport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Double Subject School Running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6.003

G712

A

1009-2080(2017)06-0015-06

2017-09-11

姚涛(1980-),男,陕西澄城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双主体货运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货运之“云”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