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仁爱人道主义同情

黄 园

(武汉市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文史论苑】

论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黄 园

(武汉市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其被保留下来的诗歌共有1 500多首,大多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从小家庭优越,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奈何命运捉弄,使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得杜甫的诗中大多反应民生的疾苦、政治的不稳定、官场的浑浊及统治者的腐败等。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欣赏与分析,从中探究其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诗歌创作;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尊崇儒家“仁爱”的思想,具有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他的诗歌创作中往往都将这些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得十分透彻。杜甫生活的时代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地影响,他的诗歌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情况表现得一览无遗,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使人们通过他的诗歌能够真实体会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杜甫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深沉的爱民之心,以及对浑浊官场的讽刺,都切实反映了他生活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他对民生的仁爱之心。本文将深刻剖析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情怀,以使当代人对“诗圣”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杜甫诗歌中人道主义的渊源

(一)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

杜甫仁爱思想的主要来源就是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杜甫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十分崇尚,于是杜甫便励志通过当官来实现儒家的济事之道,这样的思想奠定了杜甫后来诗歌中饱含儒家仁爱思想的基调。

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成为了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幻想,但命运捉弄人,他最终没有走上官宦之路,而是经历了时代的变动,最终流离失所。窘迫的境界使他更加能够体会到战乱中的百姓之苦,于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饱含了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讽刺等人道主义情怀。

(二)历经战乱,切身体会

杜甫的人生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长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他写的诗很少;第二个阶段是求官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他屡屡落第,朝廷的昏暗及权力的滥用导致他当官济世的理想抱负破灭,仕途的坎坷使他逐渐认清政治现实,并且写出了一些类似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诗歌;第三个阶段是“安史之乱”之后的离乱时期,杜甫在这一时期目睹了叛军的罪恶暴行,饱受离乱之苦,经历了难以忍受的俘虏时期;第四个阶段是漂泊时期,杜甫漂泊在岳州等地,心系故国、有家不能回,度过了人生中最凄凉的阶段,最后这位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在饥寒交迫中冻死在了一条船上。

二、杜甫诗歌中人道主义的主要表现

(一)表达对皇帝的忠诚

杜甫一生深受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对于官宦仕途有着美好的幻想,他的一生将忧国忧民与忠君思想交织在一起,对百姓民生十分关注。他将皇帝看成是一国社稷的关键因素,对皇帝的忠诚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1]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写道:“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他以葵藿倾阳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皇帝像向日葵那样忠诚,他不仅描写了自己的忠君之情,还将济世思想交织其中,充分地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对江山社稷的伟大理想抱负。

(二)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杜甫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早年南游吴越,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之处都有他的诗作,他眼中有祖国高耸的山峰、俊秀的树林、奇峻的峡谷、潺潺的山泉,因此他的诗中有许多描绘祖国美丽山河、风景的诗。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杜甫的诗歌中,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秀丽风景,还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登高》这首诗歌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描述的是眼前的长江景,还抒发了作者悲壮的漂泊心理。在《春望》这首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的描写看似写景,实则表达了自己对亡国的思念之情。

(三)表达对家人的亲情

生活在动乱的年代,杜甫的家庭难免遭受分离和漂泊,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也难免会提到对家人生活的担心和焦虑,以及对当代动乱生活的谴责。在《述怀》这首诗歌中,“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表达了杜甫在外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暗含了作者想要全家团聚的想法,以及在乱世之中百姓不能安生的社会现状。

(四)表达对邻里的友爱之情

在唐代,杜甫与李白两人有“李杜”之称,可见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在杜甫身经磨难之时,听到李白生死未卜的消息,全然顾不得自己的处境,只为朋友着想。其中,他为李白写的《春日忆李白》中这样说道:“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在得不到李白的消息之后,又在《不见》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杜甫与李白的友情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以及知己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也是杜甫人道主义情怀的表现之一。杜甫对邻里之间也有浓厚的感情,他将自己的房子借给姓吴的亲戚住,并且写了一首《又呈吴郎》来叮嘱亲戚不要阻止邻居老妇前来摘枣,诗中这样写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表达了他对穷苦夫人的同情。

(五)表达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

杜甫在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中,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目睹了社会底层百姓的穷苦生活、妻离子散,他尽己所能,发挥仁爱之心,在诗中表达了对穷苦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暴敛统治者的讽刺。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曾创作不少名作,如“三吏”“三别”等。在《石壕吏》中,通过对官吏强行抓人的描述,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新安吏》中官兵的强行征兵,表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提心吊胆;《垂老别》中花甲老人被征兵的场面,更是表现了杜甫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2]在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中,作者自身虽然窘迫,但他还是想着如果有“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他自己冻死也值了,可以看出杜甫在自己不幸时还能想到别人,将“仁爱”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六)表达对腐败统治阶级的讽刺

杜甫在诗中对骄奢淫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批判和讽刺,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及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亲身体会了民间生活的艰难,于是他在诗歌《宿花食戍》中为百姓发声:“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呼唤仁政爱民。他在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充分表现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平民百姓的穷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批判和讽刺统治阶级的无为和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在《驱竖子摘苍耳》中写道:“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尖锐地指出了贫富的差距,表达了杜甫对百姓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杜甫诗歌中人道主义情怀对后人的影响

(一)社会真实情况的反映

在杜甫的诗歌中,大都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其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动态,真实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形态、人民的生活、统治者的暴戾,为后世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一个年代的历史。因此,杜甫也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也被称为一代“诗史”。另外,他在诗中表现的对祖国的热爱、对君王的忠诚、对百姓的同情……将人道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后人的诗歌创作及历史研究有很大的帮助。[3]

(二)思想道德上的影响

杜甫对后人更为重要是思想道德上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大都为别人着想,有誓死忠于君王的忠心、有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对穷苦人民的同情,还有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和批判,这些情感的表达对后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四、结语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他心中有着儒家“仁爱”的思想,在诗歌的创作上融入了人道主义情怀,主要表现在对君王的忠诚、对家人的挂念、对邻里的关心、对朋友的牵挂,以及对腐败的统治阶级的批判等,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的“仁爱”之心融入到诗歌中,向世人展示了悲惨的社会状况和他超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人的影响直至现代也历久不衰。

[1]陈婷婷.浅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与理想主义情怀[J].大众文艺,2014,(28):28.

[2]医生莫.论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北方文学(下),2016,(3):71-72.

[3]周津.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探析[J].人间,2016,(27):20.

【责任编辑:王崇】

I207.22

A

1673-7725(2017)09-0221-03

2017-07-03

黄园(1989-),女,湖北武汉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仁爱人道主义同情
儒家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之抟成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不该有的同情
跟踪导练(一)5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