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矛盾马克思

胡 潇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化哲学】

“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胡 潇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的亮点与贡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价值,其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卓识远见、哲学智慧。本文试从哲学视角剖析“协调发展”理念的渊源与演变,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解读其哲学意蕴,发掘其蕴含的理论本质,旨在破解当前各种问题,最终形成各领域、多要素、全方位协调发展新格局。

协调发展;理论渊源;历史演变;哲学意蕴;理性解构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取得斐然成就的同时亦面临着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故而“十三五规划”明确强调五大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的先导。”[1]发展的程度与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所奉行的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2]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渊源与演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追溯

对于“协调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根基,追溯到马克思理论可以清晰察觉,“马克思协调发展理论,就是以协调为基本法则,积极应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寻求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从而实现人类社会良性有序发展的理论。”[3]回归早期著作,首先是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4]此方面首先意指发展需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一个民族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5],一切物质生产、各部门生产都存在经济分工问题,分工发展必然产生繁多的生产部门、各经济体,分工要求发展更趋向协调、全面;最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巴黎手稿》说到:“人靠自然界生活”[6],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人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应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

(二)“协调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逻辑

新中国的成立,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党不断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谈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可见,要注意的是如何协调发展各种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明确“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方针,“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7],这正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1978年,邓小平从全局出发,提出两种文明、区域等协调发展,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995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8]其总结概括了现代化建设应正确处理产业之间、区域之间、所有制之间的关系。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协调发展提升到更突出的位置。2012年,习近平着眼于全局高度,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五大发展理念随后,其中“协调发展”再次提上议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关于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为引领“五大发展理念”的先声。

二、“协调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一)内蕴“实事求是”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一词在马克思那里并未明确表明,但贯穿其整个思想主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9]“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离开实际,发展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现代化社会浪潮的冲击下,各种失衡、失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因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找寻发展规律。

(二)彰显“联系发展”理论本质

“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互相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0]恩格斯谈其联系观有着“辩证图景”,从哲学角度阐发了联系的含义,即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其结果就需要协调各事物间的关系。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永恒运动。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联系观与发展观,其彰显着“协调发展”理念的本质特征,是指导党和国家如何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含括“内在矛盾”辩证思维

“协调发展”理念包含矛盾的辩证思维。从哲学层面讲,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是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应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解决当前问题,尤其是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旨在号召全体公民树立发展意识,培养哲学素养,能够直面各种矛盾,正确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放眼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南北方等区域发展亦不均,当然,协调发展不是平均施力,而是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要紧紧围绕这一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

三、“协调发展”理念的破解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高潮,我国虽取得辉煌成绩,但也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社会。

其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分布多样,自然禀赋存在差异,且资源分配、历史基础也不同,因而在发展上协调难度很大。在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抓主要矛盾,重点抓“一带一路”“长三角”地带,也要抓次要矛盾,地区内部之间协调互动,最终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其二,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改革开放虽然开启人类发展新时代,但我国广大农村发展依然落后,城乡之间仍有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让农村感受小康,而非片面发展城市。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比较,我国不再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转变为经济大国,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我们更要牢记“十三五”做出的规划,保障农村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服务,提高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直至完全一体化。

其三,两种精神文明并重。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只注重物质发展,忽视精神培育,结果令人堪忧。马克思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意指人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要协同并进。我国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文明,不仅要建立经济大国,也要建立文化大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四,经济国防建设融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应互存,单一发展经济不巩固国防,历史将再次重蹈覆辙,国家发展经济是为国防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国防建设是为巩固和保障经济建设,二者不可或缺。没有强大的国防,经济建设将是空谈,人民利益也将得不到真正的维护。现阶段,我国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要巩固国防,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要下好“十三五”时期全国发展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关键。首先,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方向,牢牢巩固理论根基,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让理论作为中国实践的向导,从而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次,将理论用于实践,面对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要结合现实,立足国情,在协调发展中拓宽空间,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篇章。

[1]汪勇.从协调发展理念看中国事业发展的平衡问题[J].创新,2016,(3):47-54.

[2]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9.

[3]黄俊,方同义.论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的当代性——科学发展观探微[J].三江论坛,2007,(12):8-10,32.

[4][6][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8.52.1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24.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801.

【责任编辑:周丹】

D61-02

A

1673-7725(2017)09-0186-03

2017-07-03

胡潇(1990-),女,陕西商洛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矛盾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对矛盾说不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