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时代大学语文课应对策略略谈

2017-03-11朱定爱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堂

朱定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文化与教育】

手机时代大学语文课应对策略略谈

朱定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手机时代的学生大多成了“低头族”,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吸引到大学语文课堂上来?除提升自我素养外,大学语文教师还需抛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式课堂。

手机时代;大学语文;应对策略;教师素养;课堂讨论

在网络和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大多成了“低头族”,以“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及文艺鉴赏水平”为己任的大学语文课堂也难逃此厄。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从手机吸引到课堂上来,是当前大学语文课必需面对的难题。

大学语文课之所以魅力不济,首先应归咎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正如著名教师韩兴娥所言,中小学的语文学习“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式:读生字、解释词语、讲解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或中心)思想。翻来覆去老一套,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篇课文讲到黑。”在以考试为标杆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为课本、大纲、标准答案的奴隶,视野狭窄,思想贫乏,情感干枯。这种目的性太强的语文课造成了恶劣的后果——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与学生对语文课的厌烦倦怠。受中小学语文课拖累,学生对大学语文也往往缺乏应有的兴趣。

但相较于中学语文,大学语文的地位却一落千丈。若中学语文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当家花旦,那大学语文则显然是大学讲堂上可有可无的龙套。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大学语文课,但不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过场,即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语文课从2002年的36节压缩为如今的24节,从公共必修课沦落为公共选修课,课时大幅度删削不说,地位也有了较以前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大学语文身份尴尬,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大学语文课堂往往臃肿硕大(笔者所在的大学,大学语文课堂最少由四个自然班、最多由七个自然班组成)、人数众多,教师无暇维持课堂纪律,大学语文课堂很容易就沦为网聊的天堂。尽管教师讲课激情昂扬,但学生敛眉低首,沉溺于掌中方寸之间,无动于衷,不仅教师在做无用功,学生也浪费了大好时光。

如何扭转大学语文课堂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以求教于方家与同行。

一、提高大学语文从业教师素养

相对于其他课程,大学语文课对从业教师的素养与底蕴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除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素养外,大学语文教师还需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阅读如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法律等诸多学科的书籍和资料,”“特别是哲学名著”[1]。一句话,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是博闻多识的饱学之士!事实上,大学语文课堂的魅力之一,即在于教师知识的渊博、文采的流利与见解的独到。教师如果学识浅陋、底蕴单薄,是不可能把大学语文课讲好的。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学委员会在语言学家王宁的倡导下进行“大学语文”改革,这一改革强调师资的高标准,教师团队包括易敏、李山、康震、杨联芬、李正荣等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事实证明,由名师组建的这支大学语文团队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这是大学语文课对教师知识素养高规格要求的有力例证。大学语文课堂要想与网络时代的手机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选择那些有丰富教学经验且学识广博又专精的教师任教。

教师学识丰厚,且在课堂上能够依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深入浅出,如此文采与知识并重,激情与思想齐飞,才是网络时代大学语文课堂的应有之义。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师的魅力就代表着语文课的魅力,语文教师有激情、有才情、有个性,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在语文课与手机网络的拉锯战中抢得战略先机。

二、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

除教师魅力因素外,大学语文课在当今高校不受学生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学方法老套、死板。传统的大学语文课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但在当前大学语文课堂普遍人数众多的情况下,“一言堂”一是会造成学生的听课疲劳,二是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而学生作为课堂被动的参与者,最易懈怠。笔者以为,大学语文课堂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必须结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个性特色和学习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徐中玉教授早在2007年就谈到:“当前大学语文课改革,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2]事实上,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法不仅是专家学者们的经验之谈,也是学生的迫切愿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堂“一言堂”的现状表现出厌倦和无奈,学生们渴望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不只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而是师生互动、知识交流、思维碰撞,在相互砥砺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教益。诸多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主导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会给大学语文课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如笔者在讲授《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篇语录时,在介绍完儒家“仁”和“仁政”的观念后,让学生就“为政以德”进行辨析,并在辨析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儒家的“仁政”观念:“为政以德”源自于儒家的道德中心主义,然而道德中心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化情景,强调了人治却忽略了法治与权力制衡,导致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专制与独裁。这堂课教师循循善诱、穿针引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尽管不少是年轻幼稚、思虑不周的一孔之见,但是学生开拓了思路,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讨论能改变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被动状态,学生主动将自己纳入教师的授课场域,在讨论中开动了脑筋、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口才,课堂也由此转换为具有开放性和情景化的共在空间。在思想的碰撞与观点的争鸣中,教师有序展开授课内容,教学目的也得以悄然达成。

事实上,讨论式教学古已有之。孔老夫子的授课方式不拘一格,讨论就是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即是讨论式课堂与启发式教学的典型模板。当下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也是强调翻转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注重参与、争论、启发和共享。但是,讨论式教学在当今的大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并不充分,这一是由于大学语文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必须要完成若干教学任务,二是如上所言,目前大学的语文课堂普遍由几个自然班合成,人数众多,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经思维的沉淀即发表他们不甚成熟的一知半解,课堂讨论的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即如何开展讨论以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以笔者组织课堂讨论的经验来看,事先布置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再在课上讨论,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能够提高效率。为避免有的学生偷懒怠工,教师可以以作业的方式布置讨论议题。如鲁迅《伤逝》这篇小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爱情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并将“原因”布置为作业及下次课堂讨论的议题。因学生课前做过充分准备,故本次讨论课非常热烈,学生提出观点不仅能有的放矢,且做到了有理有据。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造成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揭示出男女主人公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其性格的弱点和缺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学语文的讨论课要想紧凑,不流于虚泛和花拳绣腿,课前的准备环节必不可少,不仅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学生在讨论课前也要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围绕授课的重、难点开展课堂讨论外,还可以将以下内容作为大学语文课堂讨论的主题。

一是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课上讨论。著名语文教育理论家刘国正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在当前大学语文课时被大幅缩减的情况下,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少之又少,必须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兴趣,并逐步提升素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一个长期在理工院校担任大学语文课的教师,笔者强烈的感受是,当前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专业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完全缺乏阅读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不明确阅读的方向。大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也可以围绕所讲篇目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作家、文章、书籍让学生课后去了解和阅读。至于阅读范围,可由历史扩展至现实,由人文兼及自然、科学。与课后阅读相适应,大学语文课也不妨设置一些针对课后阅读的课上讨论环节,比如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感兴趣的情节、印象深刻的写作手法,等等,甚至可结合现实就某些重要话题在课上组织微型辩论赛,以加深学生印象。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此举对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逐步养成校园阅读的风气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教师可于课上讲授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赏析相关文学文本,课堂上再随机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最后由学生或教师点评。学生掌握了方法和门道,便可自主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讲授一些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学生可以得到裨益。

总之,改变过去学生作为受众被动、消极、沉默的处境,围绕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课后阅读、思考,课上讨论甚至辩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大学语文课堂的主人,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网络吸引到语文课堂上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鉴赏,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课堂提问

在大学语文这类大课堂上,提问的好处是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一个“爱提问”的大学语文教师,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警戒意识,促使他们专注于教师的讲课,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玩手机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提问不能随心所欲,想提就提。提问要想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需在备课环节精心设计、做足准备。

(三)适当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及话剧表演活动

朗诵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领略古典文学之韵、现代诗歌之美。话剧本身就是表演的艺术,如果条件允许,大学语文课上不妨组织学生将莎士比亚或老舍、曹禺等中外戏剧大家的戏剧搬上讲台。诗歌朗诵、戏剧表演这类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让大学语文课洋溢着艺术气息。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无疑会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加丰富。如笔者所在的大学语文教研室曾经尝试利用经典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在讲解《宝玉挨打》这一课时,让学生观看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片段及山东大学红学专家马瑞芳“妙解《红楼梦》之‘宝玉挨打’”的视频,学生反响十分热烈。不少学生在课后告诉笔者,视频放映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让他们对《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及阅读愿望。有同行认为,在课堂上放映视频有偷懒耍滑头的嫌疑,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无需拘泥于此种陈规陋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3]只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等其他无关教学的事物上拉回大学语文课堂,确实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知识的增进等裨益,达成大学语文课教学的目的和初衷,少量放映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影视短片未为不可。

三、结语

当前大学校园唯利是图、唯学是用的功利主义之风甚嚣尘上,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亟待提升。但作为被寄予厚望且为数不多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手机时代的大学语文课却备受冷落,大学语文的改革迫在眉睫。除了持续寻求外在政策支持并吁请社会重视外,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得到从业者的正视。首先,大学语文教师需努力提升自我素养,从道德素质、知识储备与教学经验三个方面砥砺精进,力求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德、才、技兼具的大学语文教师。其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要大刀阔斧地开展并施行,抛弃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式课堂,我们才能在大学语文课堂与手机网络的对峙中,赢得主动,取得胜利!

[1]曹明珠.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几个维度[J].科技信息,2010,(25):211.

[2]汪瑞林.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访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N].中国教育报,2007-08-22.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4.

【责任编辑:周丹】

G641

A

1673-7725(2017)09-0164-04

2017-07-05

朱定爱(1975-),女,湖北黄冈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堂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