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03-11关宏远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毕业生规划

关宏远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辽宁 沈阳 110032)

【文化与教育】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宏远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辽宁 沈阳 110032)

高校的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本文通过对辽宁高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剖析,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辽宁高校;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成为了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精准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成为了政府和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机制不完善

1.有些地方政府对吸引、留住、培养人才方面重视不够。各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等领域还普遍存在只重视投资规划、用地规划、项目规划,而忽视人才规划的问题,仅仅重视投资、地域规划和经济发展,而忽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这将影响甚至极大地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典型表现就是“有城没人”,甚至出现“空城”“鬼城”。另一方面,每年还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毕业后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技能转换才能就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缺少统筹协调的对接机制,正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大发展的瓶颈。

2.高校与地方政府订单、定制培养人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县域经济、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有效传递给高校、传递给学生;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模也不能有效传递到各地方,导致需求、培养和就业三要素之间失衡,不能实现良性循环。高校不能及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企业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合适人才,学生不知道哪里有合适的岗位。此外,这些信息如何及时有效收集、整理、传输,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对接机制,谁来收集、如何报送、如何传输、如何反馈,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二)高校在落实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方面仍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对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的理念和思路方面比较认可,但是在具体的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落实举措,与社会需求缺乏有效衔接。一是社会需求与高校专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艺术类、经济类、管理类毕业生比重过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专业等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缺乏。二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矛盾依然存在。高校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陈旧,课程内容比较落后,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方面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毕业生到企业不能适应岗位要求,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企业内训才能适应岗位,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

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地方政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

1.建议各级政府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各级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机构,必须把人才培养和需求规划、吸纳和使用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要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安排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才的需要。要建立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接机制,针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资源情况,形成定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建设、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传递给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的联动机制。建立对接渠道和平台,创新方法,形成制度。

2.继续深入推进校企对接、校产融合、校地合作。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与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供需协调机制。一是挖掘沟通渠道,推动高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规划专业布局,深化课程改革,并在实践、教学和考核等环节进行深度合作。二是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重点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协同育人,联合开展需求岗位对接等招聘活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制式”培养、共建科研机构、共享科研成果等深度合作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要落实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1.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要在专业结构、招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行业发展战略,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制度,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专家的意见,结合行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将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相融合。

2.高等院校要全员落实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人才需求,更是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的大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主要校领导必须要了解与本校发展紧密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企业发展战略;专业负责人必须要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重大战略、主要产业、重点企业、岗位胜任力特征。使校领导、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能紧密围绕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就业创业平台

探索建立与国家就业服务平台互通、与各地方及各行业企业互联、覆盖本地区所有高校及院系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将政府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就业政策、企业招聘需求、学生求职、高校就业指导微课、专家工作坊等各类数据整合到就业指导服务平台,通过移动终端,帮助大学生实现智慧就业。同时,建立以全要素的就业创业数据为支持,以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数据辅助决策系统。

【责任编辑:王崇】

G521

A

1673-7725(2017)09-0141-02

2017-07-05

关宏远(1984-),男,辽宁沈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毕业生规划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迎接“十三五”规划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