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探析

2017-03-11石吴畴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群体政治

石吴畴 崔 翔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文化与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探析

石吴畴 崔 翔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的传播渠道相对于传统媒介的传播有所增加。新媒体日益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传播模式,逐渐波及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思想领域。对大学生生活的渗透也是无处不在,这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全方位的。我们将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渠道与政治社会化结合起来,探索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新媒体;政治社会化;路径

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新媒体在近年发展迅速,大到卫星,小到电视、手机,生活中处处有着新媒体的身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社会中接触新媒体最多、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双重影响

社会化是以形成每个人独立人格为最终结果,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引导、传播社会主流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积累与延续,并逐步扩大影响,从而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就目前发展,我们国家良好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政治思想的契机。并且社会上端正的思想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促进了大学生的思想进步。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第一,政治认知便利化。新媒体为广大群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各样的政治学说、政治观点纷至沓来,相比较传统来说,如今的大学生对政治观点、政治内容的认知与了解更加便利。可以说网络为人们政治行为提供了新的天地,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各种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社会化载体多元化。

第二,政治表达方式合理化。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话语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畅所欲言,拓宽了政治诉求表达方式的渠道,大学生可以自由地与网友们共同讨论,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不良情绪。

第三,政治参与多样化。在以往的政治生活中,大学生群体直接从事政治参与的情况较少,在理论上的政治表达比较多。新媒体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使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增多,激发了大学生群体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谐,使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政治,热爱政治生活。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第一,政治角色复杂化。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自由的人际交流形式,在政治社会化时,大学生会被要求同时适应多种多样的政治角色,为了完成任务,大学生会付出多种努力,在此期间,可能会发生不适应或者发生角色上的冲突。

第二,政治热情冷漠化。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相比,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总体上体现出消退甚至是冷漠。新媒体带来了大量信息、方便快捷的交流,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混杂的娱乐资源。各种聊天工具、交友软件、网络游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娱乐中来,冲淡了对政治的热情。

第三,政治认知模糊化。随着“经济化”“全球化”的出现,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而各种文化也随之交织。庞大的信息混杂在一起,通过新媒体向大众群体传播。有些政治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由于自己的政治认知比较模糊、不清楚文化的内涵,很容易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丧失政治立场。

第四,政治信仰分化。大学生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期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新媒体背景下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想和信仰,打破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一元化”局面,这样就会使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分化。在校园中,各种宗教思想也借助大众传媒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开来。除了少数民族和外籍学生等特定群体外,不少大学生对宗教也产生了兴趣,甚至会在在同学中传播教义。

二、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路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环境下,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来帮助和引导。

(一)提高思想教育者的素质

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承担起具体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思想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才能与大学生更好的沟通。对于新媒体带来的各种社交软件,思想政治工作者最好能了解并使用,并利用这些传播工具来进行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创新教育理念,发布和传播积极向上的政治信息,阻止、控制某些不合乎时代发展的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政治思想,使大学生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

现如今,很多应用软件如微信、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讨论政治热点的平台,利用新媒体,将网络变成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因此,媒体工作者也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对于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公布解释信息,否则容易引发某些急躁激进的大学生在网上散播谣言,一旦有人相信,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也会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对于社会上发生的正能量,英勇的事迹应该予以正面报道。大学生容易受到感染,这些正面的形象会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模仿的标准,也能影响内心有不良想法的大学生。在媒体的作用下,政治生活贴近大学生生活,社会化思想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思想。

(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力量,有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职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大众传媒的管理制度,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合理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也要清正廉洁,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实践者,在广大大学生群体中树立优秀形象,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获得大学生群体的支持。

(四)开展广泛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个体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学习政治知识、端正政治态度的一个过程,而在大学生时期,人们开始更多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所以参与的政治社会实践也就成了大学生群体政治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勤工助学、生产实习、志愿者等活动,使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既开拓了视野也积累了经验。新媒体可以成为我们的工具,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调查活动,以及报导出彩的实践活动,让新媒体成为社会实践的一大助力。

【责任编辑:王崇】

G206.2

A

1673-7725(2017)09-0132-02

2017-07-05

本文系大连民族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新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201612026080)的研究成果之一。

石吴畴(1997-),女,辽宁盖州人,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化群体政治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