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黄檗文化传承和产业开发的路径研究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檗福清日本

苏 勤

(福清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福建 福清 350300)

【文化产业研究】

试论黄檗文化传承和产业开发的路径研究

苏 勤

(福清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福建 福清 350300)

隐元东渡弘法,开建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创立黄檗宗,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黄檗文化。在“大福清”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海上福州”建设,锻强黄檗文化品牌,是提升区域文化发展新增长极的必然选择。

黄檗文化;传承与开发;路径研究

福建福清,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在置县1 300多年的历史上,这片热土人才辈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黄檗文化,近年来正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一、黄檗禅宗的历史渊源

(一)希运与黄檗临济宗

唐代的希运(?—855),福清江阴镇人,在江西宜丰县鹫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山名为黄檗山,所创寺院取名黄檗寺。希运承接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法统,将“即心是佛”与“无心是道”结合起来,构成其完整的禅学思想。其法嗣义玄(?—867年)在河北省正定县罅沱河畔建造临济禅院,阐扬希运旨义,开创“临济宗”,将黄檗禅学向更高的境界拓展,在当今世界佛教中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隐元与临济宗黄檗派

隐元隆琦(1592—1673),俗姓林,字曾昺,号子房,福清上迳镇东林村人。明泰昌元年(1620),他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剃度出家,法号“隐元”。崇祯10年(1637)10月,隐元成为临济宗第32代传人。隐元禅师先后两次住持黄檗山,苦心经营长达17年,大振临济宗风,中兴黄檗法门,终成临济宗黄檗派,弥经明清两朝,持续存在了近200年。[1]

(三)隐元与日本黄檗宗

应来自日本的邀请,清顺治11年(1654),隐元禅师率38位知名僧俗,从厦门启航东渡扶桑弘扬佛法,先后开坛于兴福寺、崇福寺、普门寺等。清顺治16年(1659),日本皇室赐给隐元京都宇治醍醐山麓约30万平方米的寺院用地,并于日本宽文元年(1661)开建,山号、寺名沿用中国黄檗山万福寺的称谓。期间,他创立了黄檗宗,与临济宗、曹洞宗并称日本禅宗三大派别。在他生前和圆寂后,先后有6位天皇为其敕封,并追封“国师”“大师”谥号,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威望。

二、黄檗禅僧与日本黄檗文化

黄檗文化,是指发源于福清黄檗山,扎根于中华文明,以佛教文化为内核,涵盖儒、道文化内涵的,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文化形态。中国的黄檗禅在由希运创立以后,经过隐元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超出佛教界、波及日本江户时代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力,形成了17世纪独特的黄檗文化现象,其影响持续至今,并波及现朝鲜半岛、东南亚和欧美。

(一)思想与语言

“新黄檗”建成后,隐元重刻《弘戒法仪》,修订《黄檗清规》,弘扬戒律,设三坛戒会,整理禅门规制,以此约束日本僧人的日常行议。黄檗宗的法会和修行方式上均使用唐音,即明代官话(南京话的汉语语音及保存许多唐音的福清话)[2],直接影响了当时日本的唐话学(研究中国话的学问),推动了唐话的流行与普及。

(二)诗词与歌赋

黄檗禅僧皆能诗善赋,当时有“诗南源、文高泉”之称。南源性派擅于诗偈,著有《南源禅师芝林集》《南源禅师藏林集》等。高泉性潡精通诗文,除语录外,著有《东国高僧传》《东渡诸祖传》等。黄檗门下还涌现了百拙元养等汉诗、汉文造诣很深的日本黄檗僧,直接影响了日本一批汉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对日本后期的文学创作、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提升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书法与绘画

隐元及其门下法子、法孙皆擅书画,隐元、木庵、即非三人被誉为“黄檗三笔”,对江户时代的书法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内保存的44幅匾额、56副对联[6],皆出自隐元、木庵、即非等人手书,弥足珍贵。隐元所书的“宝殿落成日,坛花出现时”楹联等,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在绘画方面,中国明清画风也因隐元及弟子的介绍传播到日本,黄檗画风以人物画像为主,在日本绘画史上别开生面。

(四)篆刻与印刷

独立性易(1596—1672),把印谱、篆刻材料及明末成熟的篆刻技术带入日本,开创了日本的篆刻艺术,被称为日本篆刻开山祖。隐元的法孙、日本僧人铁眼道光(1630—1682)以明朝嘉兴大藏经为底本,募款刻印首部方册大藏经6 956卷,被称为“黄檗版大藏经”。[3]由佛教经书印刷而传于日本的明代中国木板印刷术,在当时成为日本印刷界的主流,直至西方现代印刷技术传入日本。

(五)建筑与雕塑

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和各地黄檗宗寺,均由渡日中国僧人设计与监工建筑,并采用纯粹的明清建筑式样。其中,万福寺的建筑形制和雕刻装饰,完全仿照福清黄檗山祖庭,呈典型的中国明代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殿堂内的四大天王、弥勒、韦陀、释迦牟尼等塑像,皆出自隐元弟子之手,保留了中国佛教寺院传统的雕塑风格。[4]隐元特地请来福建泉州籍的佛像雕塑大师范道生,在黄檗山各殿堂内雕刻了观音大士、达摩大师、十八罗汉等佛像,堪称雕刻艺术之精品。这些明朝风格的佛像雕刻,后被称之“黄檗样式”。

(六)音乐与传谱

京都黄檗山禅僧在诵经唱念时,使用明代南京官话,有的还直接使用福清话,法事仪式使用的木鱼、引磬、太鼓、铜锣等乐器也传自福清,以及带有明朝音乐特色的黄檗梵呗。特别是从福清传到日本的明乐集成《魏氏乐谱》,乃明末福清东瀚镇人魏之琰移居日本长崎的传谱,日本称之明乐或魏氏乐。魏公故后,其曾孙魏皓始将乐谱刊印成书,取名《魏氏乐谱》,内容收录了自诗经至明代民间音乐古曲谱232首,对日本雅乐、佛乐和民间音乐影响颇大。隐元寂后两年,又有唐僧心越兴俦东渡日本,带去宋明遗留下的古琴谱《东皋琴谱》,在日本广为流传,其被日本誉为“日本古琴始祖”。

(七)医药与制药

隐元在寺中开设门诊,利用中国传统的中医针灸、中草药等医术,为日本民众解除疾苦,并积极传播医术。日本的痘科医术,就是由黄檗弟子独立性易传授而建立起来的,著有《生理病理图》《痘科键》等。高泉性潡的法嗣、日本僧人了翁道觉(1630—1707)借鉴东渡僧人的制药经验,发明了针对以食用海鲜导致急性肠胃病的特效药品“锦袋丸”。

(八)饮食与茶道

日本四大料理之一的“普茶料理”是隐元当年从福清传到日本的饮食文化,最初是一种净素的日本寺庙料理,几经演变,后逐渐传入民间而形成素食文化,最终发展成日本“精进料理”的一大形式。[5]经隐元推广,后被称为“隐元菜”(菘)、“隐元豆”(扁豆)、“隐元莲”(莲藕)、“隐元豆腐”“黄檗馒头”等,并对日本的烹饪法和会餐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是个重茶道的国家,隐元等东渡禅僧把明代福清仍然保留的古法煮茶的习惯带到日本,经过流传,于江户时代中晚期形成了日本茶道中的煎茶道。后经日僧月海元昭、柴山菊泉等的宣传推广,最终形成今天的日本茶道文化。1956年,成立了全日本煎茶道联盟,尊隐元禅师为始祖。现在,全日本煎茶道联盟于每年5月和9月都在京都黄檗山举行盛大的煎茶活动,成为日本“黄檗文化”的一项盛事。

三、福建福清黄檗文化建设现状

福建福清是世界各地黄檗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佛教临济宗的祖源地。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日本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黄檗文化传承和产业开发建设,并把黄檗文化作为“海丝”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引导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黄檗文化建设。[6]

(一)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福清多次组团前往日本开展交流访问,实地参观日本黄檗文化遗迹,了解和掌握黄檗文化传承情况,并收集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代背景资料。依托黄檗文化促进会等民间团体,持续加强对日黄檗文化交流合作,先后接待各类黄檗文化交流考察团队20批次近500人,对深化黄檗文化传承,扩大黄檗文化品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启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

组织厦大、福建师大和福清地方对黄檗文化具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檗文化相关文献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公布黄檗寺僧墓塔群、煎茶道和魏氏乐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打造黄檗文化展示平台

市属新闻媒体对黄檗文化进行持续跟踪报道和宣传,初步形成了关注支持黄檗文化开发建设的氛围。启动博物馆布展工作,在历史区块中突出黄檗文化内涵的展示,构建市民了解黄檗文化、宣传黄檗文化的平台。在黄檗寺开辟黄檗文化展示馆,全面系统地展示黄檗文化传承脉络和内涵。目前,福清正在拟写黄檗文化展示大纲。

(四)推进黄檗文化影视化工作

福清多次与相关部门、黄檗文化促进会一道赴京,拜访央视相关专家,就黄檗文化有关影视专题片等拍摄内容进行商讨和对接,并在之后加强与拍摄小组的跟踪对接,积极推动黄檗文化影视工作。目前,专题纪录片已形成稿本,动漫片已拟定动漫主题形象,正在整理故事情景。

四、推进黄檗文化传承开发的路径研究

围绕“把黄檗山打造成为展示我国禅宗文化重要平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和展现‘海丝’文化的重要节点”的目标,不断打基础、推重点、树特色,重振黄檗文化品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亮点。

(一)构建多方联动的共同格局

按照“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力量”三位一体的思路来构建共建格局,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黄檗文化建设。加强对黄檗文化促进会等民间团体的指导,推动宗教界,文化界、历史学界大师、专家学者进入促进会,形成黄檗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注重企业力量招引,持续高标准推进黄檗文化产业园和万福禅寺重建工程,形成黄檗文化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开展模式。

(二)完善黄檗景区建设规划

按照“立足福清,着眼世界”“坚持传承保护和开发建设相并重”的思路,对原有黄檗景区建设规划进行重新论证和完善,使黄檗文化建设更好地适应历史要求。重点做好“三个对接”,即要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体战略构想对接,在整个规划中找准位置、突出品牌,构建具有福清特色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格局;与福清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接,立足发展实际,从推动福清西部文化旅游带开发、推动福清文化产业提升的角度着眼,规划黄檗文化建设,使黄檗文化与南少林文化、石竹山梦文化、海口古镇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形成各自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与黄檗文化自身发展对接,突出传承保护、产业开发、对外交流等功能,制定完善景区开发规划,提升黄檗文化建设水平,重塑黄檗文化祖庭的辉煌。

(三)全面开展黄檗文化对外交流活动

继续推进民间文化交流,依托黄檗文化促进会,持续加强与日本黄檗文化力量的交流接触,建立有效地联络机制,形成中日共同推进黄檗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组织常态化、品牌化活动,特别要组织开展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黄檗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和文化论坛系列活动,掌握黄檗文化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常态化、品牌化的活动,不断塑造和提升黄檗文化的品牌效应。

(四)推进黄檗文化产业化开发

深入挖掘整理黄檗文化系列资料,并通过活化传承载体和活动,把黄檗山打造成承载黄檗文化的圣地和展示我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平台;寻找整理黄檗山万福寺与日本黄檗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史脉,结合“海丝”文化建设,建构系列展示平台,使黄檗山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展现“海丝”文化的重要节点。拍摄反映黄檗文化的系列影片,推进黄檗树培植和观光基地建设,加快黄檗树系列衍生品的开发与研究,扩大黄檗文化的影响力,使黄檗山成为文化遗产旅游观光的重要高地。

[1]林观潮.临济宗黄檗派与日本黄檗宗[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49.

[2]梁明霞.隐元禅师与日本黄檗文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226-228.

[3]吕碧妮.隐元禅师与黄檗文化的东传[J].北方文学,2012,(7):211-213.

[4]福清市志编纂委员会.福清市志[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863.

[5]丁武军.普茶制度与普茶料理源起探微[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100-104.

[6]郑卫建.隐元与日本黄檗文化[J].福建文博,1998,(2):80-82.

【责任编辑:周丹】

G127;G206

A

1673-7725(2017)09-0080-04

2017-07-03

苏勤(1966-),男,福建福清人,群文专业馆员,主要从事群众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黄檗福清日本
黄檗蜜源及其蜂蜜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临界
放下肩上的“柴”
关于Weitzenbock不等式的一条不等式链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黄金时代》日本版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