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党在呼伦贝尔革命工作的历史局限性

2017-03-11赵绪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拉尔满洲呼伦贝尔

赵绪莹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抗战时期党在呼伦贝尔革命工作的历史局限性

赵绪莹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呼伦贝尔地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活动,然而也有着某些历史局限:由于呼伦贝尔区位地理条件限制使得党在该地区开展活动较晚,并且领导工作基本归于东北地区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由于呼伦贝尔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使得日本在此经营多年,中共革命工作发展受到限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革命工作;历史局限性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当地人民在呼伦贝尔这片土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活动,这是党抗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党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的革命工作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1 受呼伦贝尔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党的革命活动和规模较晚、较小

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闻名于世,是天然的大牧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俗称“岭西”,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解放以前,该地区特别是广大牧区处在游牧经济状态。由于清朝实行“蒙禁”政策,封建统治下的呼伦贝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中东铁路修筑后,移民大量涌入,扩大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开垦规模,让呼伦贝尔更直接地接触了外界,接触到了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思想。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30年代初,呼伦贝尔一批少数民族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拯救民族危机。1921年中共成立初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农村,由于呼伦贝尔特殊的地理和社会条件,该地区鲜有党的组织和党员活动。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和需要以及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东铁路沿线及呼伦贝尔地区开始出现了中国共产党活动的足迹,宣传革命思想的传单出现于大街小巷,党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开设了用于人员往来的国际交通站,开展士兵运动,秘密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发展了党员。尽管这些工作和活动规模和活动有限,都是隐蔽和秘密进行的,但它却逐渐扩大了党的影响,当时党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的革命活动活动人数少、规模小,甚至是星星点点,时断时续,但毕竟中国共产党在呼伦贝尔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 党对呼伦贝尔地区革命工作的领导只能归于中共满洲省委

五四爱国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并陆续派出党的干部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作。1926年春,党决定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长春以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地委机关设在哈尔滨。1926年博克图铁路机务段建立了中共地下组织,发展锤工、给油工鄂济舟为中共党员。后来在海拉尔铁路机务段发展了李顺起、刘金成等中共党员。这些地下党组织均接受中共北满地位的领导,这是目前所知的中国共产党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的最早的党组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党员数量锐减,各地党组织也遭到大规模破坏,博克图和海拉尔党的组织也在这一时期撤离。为了加强党对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成立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并决定在哈尔滨、奉天、大连成立市委。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北方局,领导包括东北、内蒙古在内的北方地区的党的工作。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在抓组织建设、发展党员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士兵运动。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联合发表 《为中东路事件告满洲民众书》,号召满洲工人、农民、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军阀强占中东路,反对国民党卖国,反对日本侵占满洲。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以中东路工人斗争为中心工作,也积极开展了士兵运动,派党团员到奉系军队中,教育士兵不做军阀统治工农群众的工具,鼓动士兵与军阀长官作斗争,待时机成熟时倒戈哗变。1930年初,中共满洲省委还派人到与苏联交界的边境地区以及哈尔滨、富拉尔基、博克图、海拉尔等地专门从事士兵运动工作,做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同情工农革命运动,拥护共产党的主张,进而在士兵中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

“九一八事变”后,呼伦贝尔地区已处在抗日的前线,各族民众同仇敌忾,抵御外侵。处在事变当地的中共满洲省委于1931年9月22日作出 《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加紧领导群众进行罢工罢市罢课斗争和示威游行,要成立各种斗争委员会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活动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中共党员按照上级组织部署,积极开展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1931年底,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中央政治局重建省委,将省委机关迁至哈尔滨,派罗登贤接任省委书记并立即召开扩大会议。会上指出:“东北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领导人民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讨论,省委决定以创建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作为工作中心,并支援各地抗日义勇军斗争,组织党员和群众在沈阳、大连、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散发抗日传单;派遣党团员到城市、工厂、铁路,建立“反日会”、“自卫队”等组织;派遣党团员和“反日大同盟”、“反日会”等成员参加抗日义勇军,指导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派遣党员进入东北军部队,做兵运工作;在江桥抗战、锦州保卫战和哈尔滨保卫战及海满抗战中,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从1939年12月至1942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是呼伦贝尔现代史上抗日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三进呼伦贝尔虽以东北抗联在付出重大牺牲后转移而告终,但其意义重大,影响积极而深远。总之,由于呼伦贝尔地理位置地处偏远地区,然而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又紧邻东北,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呼伦贝尔地区具体革命活动的领导工作是通过东北地区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来进行的,并不是独立的。

3 日本占领并经营呼伦贝尔地区多年,使党的革命工作发展受到了限制

呼伦贝尔地区地处中俄蒙交界地带,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部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685.82公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有“大陆政策”的雏形,“大陆政策”(日本国内重要文件称“对华政策”、“满蒙政策”)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中国,建立以此为主的东亚霸权。日本首先要占领的就是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1906年,山县有朋元帅上奏日本天皇时提出将来扩张应面向中国。近百年来日本一直谋取占领中国东北以及整个中国和东亚各国,首先是局部占领,占领重要交通线 “南满铁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它终于找到了借口,全面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成立了“满洲国”,作为伪满洲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内设兴安局(后改为兴安总署),直接管理兴安东、南、北3个分省,后来,日伪当局在呼伦贝尔岭东地区设伪兴安东分省,岭西设伪兴安北分省,1934年改为为兴安东省、兴安北省,以加强对这呼伦贝尔地区的统治和控制。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侵略者为了以强化和巩固其殖民统治,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伪警宪特机构与队伍。1932年12月,日本关东军以4个旅团的优势兵力击败苏炳文部的抵抗后,即以骑兵第一旅团和第四旅团分驻海拉尔和满洲里地区。1933年日本设立了海拉尔兴安警察局,1935年成立了伪兴安北分省警务厅,“警察最多时达到1773人,还有4个森林警察队约200人。日本关东军宪兵队还设立了海拉尔宪兵队,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新左旗、新右旗、额尔古纳旗等地设立宪兵分队、分遣队、分驻所9处。”日伪特务机关还沿边境建立了35处特务机构,分属关东军参谋部、情报部和伪满洲国治安部分室等机构管辖;日本关东军和伪国务院治安部在海拉尔还设立了“伪兴安北省地方保安局,下设满洲里、陈旗、新左旗、额右旗和额左旗保安分室,辖特谍班、办事处、狩猎队等13个办事机关和海拉尔蒙民相谈所、满洲里蒙古旅馆等外围组织。”日本在不断强化其殖民统治机构的同时,还从思想上精神上统治呼伦贝尔人民群众。关东军在呼伦贝尔地区成立了一个危害最大、欺骗性最强的政治组织——协和会,这是日本关东军和特务机关的帮凶,它的目的是欺骗人民,愚弄民众,借机攫取民众资财,维持其侵华战争、遏制呼伦贝尔人民群众反满抗日的一个法西斯工具。日军侵占并殖民呼伦贝尔地区多年,破坏力度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革命工作的开展。

[1]牙克石市志编纂委员会.牙克石市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198.

[2]苏宝坤.海拉尔铁路分局志[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708.

[3]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人民出版社,1991:80.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拉尔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海拉尔文史资料(第八辑)[M].海拉尔文史资料委员会,2001.

[5]呼伦贝尔市档案史志局.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历史[M].呼伦贝尔市档案史志局出版,2015:73.

G07

A

2096-4110(2017)03(b)-0005-03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2015年第二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项目:《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呼伦贝尔的革命工作研究》(课题编号:YJSZZC201609)

赵绪莹(1981-),女,山东龙口人,法学硕士,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海拉尔满洲呼伦贝尔
海拉尔油田低产低效区块引效压裂治理技术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海拉尔杯”草原星第五届内蒙古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完美落幕
“海拉尔杯”草原星第五届内蒙古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