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7吴开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矫形楔形后路

吴开学

(平邑县中医院,山东 临沂 273300)

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开学

(平邑县中医院,山东 临沂 273300)

目的 分析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后路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病患手术时长为(242.31±2.36)min,术中出血量为(1462±23.62)ml。术后即刻的脊柱侧凸主弯,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和术前相比显著较好,P<0.05。末次随访的结果和手术即刻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使用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加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的矫形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僵硬性脊柱侧弯;后路;楔形截骨;脊柱融合

脊柱侧弯为常见病。使用Ⅰ期或者分期后路矫正术治疗畸形严重但柔韧性好的特发性在脊柱侧弯可取得显著效果[1]。就手术方式而言,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包含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术、后路楔形截骨术、牵引联合后路矫形术等等,各存在优缺点。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46例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使用后路楔形截骨法展开临床治疗。得出心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46例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病患年龄区间为8.62~27.41岁,平均年龄为(16.25±2.63)岁。男患者22例。女患者24例。病变位置腰段8 例,胸腰段14例,胸段24例。站立全脊柱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为(85.91±14.20)度,后凸CObb角为(57.18±15.29)度。脊柱柔韧度为4.8%~22.6%,躯干偏移为)(15.82±4.91)mm。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者18例,行MRI检查者32例,合并骨性纵裂畸形者共计4例,接受了椎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全麻、俯卧。脊柱标准后侧入路,在切口远端和近端在术前计划外融合固定节段1椎体。

顶椎暴露:腰椎暴露到横突外。胸椎显露到顶椎双侧2~3根肋骨位置,近端距离为3~5 cm。结合实际情况,置入9~14个椎弓根螺钉,其中保证4枚螺钉植在相邻顶椎上下方正常椎体中。椎板减压反应应当在截骨节段的上下两个椎板,避免截骨面闭合过程中对脊髓造成损伤,对于脊髓骨性纵裂畸形者,要在进行矫形前,实施骨嵴切除术。目的在于避免在截骨过程中出现脊柱塌陷现象。在进行截骨过程中,应在对侧临时短节段处使用连接棒固定。自凸侧朝向凹侧开展楔形截骨过程中,应掏空前方椎体[2]。令脊髓前侧残端留下薄层骨块,后向前方推压,清除前方骨块。完成楔形截骨面闭合,后在截骨面中间植入 碎骨块后嵌实。在此同时作固定节段间后方椎板融合。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术后半个月佩戴支具下床活动,使用支具固定3~6个月。

2 结 果

病患手术时长为(242.31±2.36)min,术中出血量为(1462±23.62)ml。术后1年内,患者获得随访。

术后即刻的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39.69±5.51),后凸Cobb角(31.64±5.85),躯干偏移为(4.69±1.87)mm。和术前相比,P<0.05。

末次随访的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37.62±4.22),后凸Cobb角(30.36±4.25),躯干偏移为(4.72±1.88)mm。和手术即刻相比,P>0.05。

3 讨 论

僵硬性脊柱侧弯会引起骨盆倾斜、脊柱失衡等不良现象,同时合并心肺功能异常。

在本次实验相关调查结果中可见,对于僵硬性脊柱侧弯者,使用后路楔形截骨法治疗,效果显著,就手术要点而言,主要为:(1)截骨区域选择:该疾病患者畸形最僵硬区域在于弯顶椎,在此位置截骨,可矫正畸形,恢复脊柱平衡,提升躯干高度。(2)截骨区暴露:将顶椎为中心,于目标截骨范围的环形解剖非常必要,凹侧解剖范围应当小于凸侧,完成胸椎游离后,一并剪去该段肋骨,于胸膜外紧贴椎体外缘骨膜下完成剥离。在进行暴露过程中,应当注意对神经根加以保护,顶椎到达腰椎后,要注意避免神经根受到损伤。(3)截骨方向和角度。结合患者术前X线平片提示,凸角度和是否合并后凸畸形来确定截骨角度。值得说明的是,完成该项步骤后,侧凸残留角度应当大于下方代偿弯于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角度。(4)保护截骨区脊髓:该疾病患者脊髓一般贴近凹侧,于凸侧截骨安全性高。凹侧是截骨顶点,按一般只需要暴露到方便脊髓腹侧截骨操作和凹侧骨桥切断即可。

在截骨面闭合过程内,需经过逐步加压完成此项工作,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凸角度角度较大者中。在闭合时可能发生硬膜折叠情况,倘若折叠量少,可适当的对上下椎板作咬除处理,提升椎管容纳范围。但值得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防止矫形过程中发生骨块移位。

综上所述,对于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使用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加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的矫形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李 勇,刘 军,祁 洁,等.合并脊髓纵裂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11)∶1035-1038.

[2] 刘仲凯,郝定均,贺宝荣,等.半椎体切除联合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严重僵硬先天性侧后凸畸形[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 31(1)∶33-36.

本文编辑:吴 卫

R682.3

B

ISSN.2095-8242.2017.35.6806.01

猜你喜欢

矫形楔形后路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楔形板AGC系统仿真研究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