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

2017-03-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天门冬丙氨酸基转移酶

戴 璐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分析

戴 璐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及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排除因酒精以及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化流行,该病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1]。既往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但疗效欠佳,所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50.20±0.25)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0±0.20)年;病情分度:轻度25例、中度10例、重度5例;症状表现:无症状29例、腹胀或肝区胀满11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0~60岁,平均(50.25±0.20)岁;病程时间5个月~2.5年,平均(1.55±0.25)年;病情分度:轻度24例、中度12例、重度4例;症状表现:无症状31例、腹胀或肝区胀满9例。纳入标准:(1)无中西医结合治疗禁忌者;(2)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1)酒精性脂肪肝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其中对照组采取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方案同对照组。中医采取祛湿化痰方治疗,组方:柴胡15 g、苍术、丹参、红花、川芎、姜半夏、当归各10 g、黄连3 g,痰湿盛加泽泻、决明子;瘀血者加赤芍,水煎成剂并取汁500 mL 分早晚两次饭前温服[2]。

1.3 观察指标

将肝功能作为观察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采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166.45±5.45)U/L、(122.40±4.60)U/L和(165.95±5.50)U/L、(121.80±4.65)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4.05±1.0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0.52±1.18)U/L,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33±1.0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39±1.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痰浊”、“胁痛”、“肝癖”、“血瘀”等范畴,其致病机理为脾虚痰阻、肝郁血瘀,因而宜采取祛湿化痰、疏肝活血的治疗原则[3]。本次研究证实,两组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4.05±1.05)U/L、(30.52±1.18)U/L和(30.33±1.07)U/L、(41.39±1.21)U/L,二者相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方案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工作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原因在于西药治疗能够取得的短期疗效较为理想,而中医治疗注重标本兼治,组方多种药物具有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泻火解毒、补血活血的作用,诸药联用可共奏祛湿化痰、疏肝活血之功。此外,西药属于化学制剂,经由肝肾代谢,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势必会给肝肾功能带来一定损伤,而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有助于降低西药治疗周期及用药剂量,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西药潜在的肝功能损伤情形出现,使得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可满足患者临床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1] 黄天生,郭召平,尚莹莹,等.化痰助运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型)的临床观察及对脂联素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7, 7(02)∶306-311.

[2] 李 静,李治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5(01)∶116-117.

[3] 刘晓辉.六味地黄丸联合他汀类药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01)∶49-5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75

B

ISSN.2095-8242.2017.35.6754.01

猜你喜欢

天门冬丙氨酸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天门冬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2017-2019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情况的比较
天门冬栽培技术探讨
天门冬新型米酒的酿造及其品质分析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