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

2017-03-06党文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5期
关键词:出血性急性期收缩压

李 英,党文欣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综 述·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

李 英,党文欣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控制标准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与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总结概括。结果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做出概括总结。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暂无具体统一标准,对于其是否降压及降压幅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血压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二者均为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卒中,临床多见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认为是脑内细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破裂所致。由此可见血压波动对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初,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均会升高,其中以出血性脑卒中升高明显。发病24小时内收缩压又均会下降,仍以出血性脑卒中下降明显。目前认为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为疼痛、呕吐、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应激状态、焦虑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当病情稳定而不伴颅内压增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时,24小时后血压水平基本上可反映患者病前血压水平[1]。那么是否应早期采取降压措施,目前尚无定论。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降压试验[2]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的降压治疗并不能使14天死亡/残疾发生率降低,或许还会使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恶化。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其血压升高可使血肿周围水肿加重,造成再次出血。但及早的降压治疗否能在不影响灌注的同时改善周围水肿,现在暂无定论。参照INTERACT Ⅱ[4]研究结果,脑出血6小时内患者经积极降压治疗(1小时内使收缩压降至<180mmHg),并没有使死亡/严重残疾率明显降低,但能够改善患者疼痛不适、焦虑、抑郁等预后。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提出:缺血性卒中患者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5],或伴有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及动脉夹层,或使用溶栓治疗者可予降压,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颅内压升高患者则需谨慎用药。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应禁止使用会加重脑水肿的扩血管药物,以免颅内压增高而产生脑疝压迫脑干。对血压≥200/110 mmHg可于降颅压的同时谨慎使用平稳降压药,使血压处于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维持于180/105mmHg。收缩压在170~200 mmHg或舒张压在100~110 mmHg左右的患者,可暂不予降压治疗,待脱水降颅压后根据情况予以降压,但不可使血压降至太低。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避免出现再次出血,急性期就需控制血压。在去除疼痛后,平均动脉压>125 mmHg或收缩压>180 mmHg可予降压,首期目标使平均动脉压下降25%,对平日血压正常的患者,收缩压则维持于130~160 mmHg之间[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仍存在低血压可能,可由主动脉夹层,或血容量降低,亦或者心输出量减少等原因造成,对此应在明确原因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治疗,必要时可予扩容治疗,以保障足够的脑灌注,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虽然目前相关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脑卒中早期采取降压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但血压的过度升高同样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指南的诊治思路,在确保足够脑灌注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求取得积极治疗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

[1]谭 燕,刘 鸣,王清芳,等.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01):10-15.

[2]He J,Zhang Y,Xu T,et al. CATIS Investigators. Effects of Immediat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n Death and Major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4,311(5):479-489.

[3]Anderson CS,Heeley E,Huang Y,et al.Rapid blood-pressure lower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 ne,2013,368(25):2355-2365.

[4]Adams HP Jr,Adams RJ,Brott T,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Stroke Council of the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03,34(4):1056-1083.

[5]余振球.高血压防治进展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316.

R743.3

A

ISSN.2095-8242.2017.065.12853.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出血性急性期收缩压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