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研究进展

2017-03-03刘祥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刘祥珍

【摘要】造成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因素有很多,该疾病会对肾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害,表现为临床综合征侯群,呈进行性。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有肾移植治疗,血液净化疗法以及非透析疗法。前两种方法由于操作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花费多,所以在临床上的普及率并不高,而非透析疗法相对来说更易于在临床上进行普及使用,且疗效明显。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非透析疗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1.0.02

目前,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上,一般采取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非透析疗法,中西医非透析疗法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下,该方法在CRF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1]。使用中西医非透析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治疗的主要疗效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进行保护,从而使患者的病程发展被延缓,最终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2]。

1 临床研究结果

1.1 从病因入手,对CRF进行防治

想要在CRF的防治上取得良好的疗效,首先需要对CRF的致病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究竟何种因素是导致CRF发生的主要因素。只有找到了导致CRF发生的主要因素,再针对性的开展病情防治,才能使防治疗效达到理想状态。通过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CRF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就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位列第二,接下来还有肾动脉硬化等疾病[3-4]。在导致患者出现CRF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两种疾病就是糖尿病肾病,以及狼疮肾病。因为中医药在治疗导致CRF出现的原发性,以及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有较好的作用,所以能够有效防止CRF的发生[5]。

1.2 通过对可逆因素进行控制,达到防治CRF的作用

根据研究表明,肾功能出现损伤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损伤程度是慢慢发展的,在其中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如果肾脏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干扰,那么可能就会突然加剧CRF的进程,使肾功能出现剧烈的恶化[6-7]。所以当机体肾脏出现肾功能损伤时,要对可逆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去除,以避免肾功能的聚类恶化。在防治肾功能衰竭的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原本患有的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的疾病复发;要使患者体内的水分,以及电解质保持平衡,防止出现紊乱;要避免患者身体出现任何感染;要避免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复发,以及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要避免患者受到刺激,身体出现应激反应等[8]。以上症状一般使用西医进行防治,疗效比较明显。在中医研究中,要避免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剧烈恶化,避免患者出现风寒或风热感冒,要避免患者出现痰热,湿热,风动,风燥等。在对患者的这些症状进行防治时,中医所使用的中药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疗效,同时可以既指标又治本[9]。

1.3 使用食疗结合必需氨基酸进行治疗

有研究报道,为患者提供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饮食,可以使患者肾脏中肾小球的血液灌流量得以减少,使肾小球不会发生过快硬化,从而使残余的肾功能得到保护。不过由于饮食中蛋白质较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所以就需要对患者使用必需氨基酸,通过补充氨基酸来达到人体氮素需求[10]。临床上使用的低蛋白治疗方法有2种,一种是给患者提供低蛋白饮食,同时为患者补充必需氨基酸,另一种是为患者提供低蛋白饮食,同时为患者提供α-酮酸。中医认为饮食疗法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但是CRF具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一味的进行氨基酸补充,而是要有节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补充,这样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展才能得到延緩[11]。

1.4 通过辩病和辩证对患者CRF进行治疗

在对患者的CRF进行治疗的关键是对患者的原发性疾病以及可逆因素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非透析治疗,可以将患者体内因尿毒症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生的废物进行排除,不会再体内蓄积,导致患者的肾功能衰竭被加剧。其次还可以将导致患者CRF的不利因素消除或减弱。最后该方法还可以将患者的CRF原发病进行治疗,从而从根本上延缓CRF的发展速度,对其起到治疗作用[12]。

1.5 使用胃肠和结肠透析对患者CRF进行治疗

之所以胃肠透析能够对患者CRF进行治疗,是因为胃肠透析能够使用人体的胃肠粘膜将人体的代谢废物进行排除,从而是患者对的CRF得以改善,不过传统的胃肠透析方法所需要输入的液体量很多,患者往往不能忍受带来的不适感。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成药尿毒清等透析药,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疗效也更加

显著[13]。

2 药物研究

要想对CRF的进展和恶化进行有效的控制,选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尤为必要。选择何种药物进行治疗,一直是中西医研究的重要内容[14]。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大黄在治疗CRF上,疗效十分显著。大黄之所以能够对CRF进行有效治疗,是因为以下几个机理:(1)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影响血BUN含量。(2)大黄能够对系膜细胞产生影响。(3)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对肾代谢产生影响。(4)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对血脂产生影响。(5)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15]。(6)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对血液流变情况产生影响。(7)大黄药物成分能够对过氧化脂质产生影响[4]。除大黄外,当归,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草药在防治CRF时,都拥有其功效。

3 方法研究

在对CRF进行治疗的方法和观点上,中西医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对中西医的不同治疗方法和观点进行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必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比如南方医院的王氏所阐述的一种观点为:中药在对患者的CRF进行治疗时所发挥的作用为降低患者尿液中的毒素,维持患者的肾功能,将CRF的发展速度减缓。而西医上对CRF进行治疗的方法有通过饮食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利尿降压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进行平衡达到治疗疗效,或者是通过将患者体内促进CRF的可逆因素进行去除。在CRF的治疗上,以中医治疗的手段为主,以西医治疗的手段为辅,就是中西医结合。华西医科大的蒋氏认为:在CRF的治疗上,使用中西医微调优化治疗方案的疗效很好。中西医微调优化治疗方案,是以功能肾单位理论,超滤过理论,以及小球小管反馈理论,结合上中医的阴阳平衡学,来共同发挥作用,将中西医理论中的优点发挥出来,使治疗的疗效得以提升[16]。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CRF上,能够有效延缓病症的发展过程,避免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同时可以使肾残余功能得到最大恢复,疗效显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4 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上文说道将中西医进行结合,可以对CRF进行有效的防治,但是如何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医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值得思考。从药理学来看,中医药擅长的是对氮质排泄进行促进,排泄的方式为肠道排泄,进而使得废物不会在人体内蓄积,而西医药最为擅长的是将人体的体内内部环境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对导致人体肾脏损伤出现急剧增加的可逆因子进行去除,对人体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17]。当前中西医结合在治疗CRF早、中期上具有很好的作用,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程度不高,中西医的契合也不够完善,所以,如何更加完善的将中西医进行结合,使其发挥更加的作用,还需要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究[18]。

探讨CRF进行性恶化的机制,寻找有效方药早期预防、延缓或阻止CRF病情的进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针对肾小球硬化的研究主要在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紧张素Ⅱ及饮食蛋白上下功夫,药物如大黄、冬虫夏草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CRF的多种病理机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尚未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适合于临床的药物或剂型,这种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仍是目前的困扰。这种困扰的关键是开发的新方法或药物,既要符合中医理论,又要符合西医观点,同时又要有较高疗效,而只有中西医结合理论方能解决上述难点[19]。故此,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如何有机地融汇中西医药双重理论,并达殊途同归之效,仍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难点[20]。中医认识CRF的思路主要在宏观上,即从天人相关的整体观察认识CRF的发生发展过程;西医则从微观的细胞、分子等水平认识CRF的病情与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则是宏微观研究的交汇点。如何把握住中西医二者的协调研究与创新,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21]。

5 讨 论

在对CRF使用非透析疗法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要通过治疗 将人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进行排解,同时要防止代谢废物和毒素进一步蓄积,从而使患者的尿毒症症状得到显著缓解[22]。二是要对人体内的内部环境进行控制,使其保持稳定,同时要将导致肾脏功能急剧恶化的可逆因子进行排除,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在对中西医进行结合时,不仅要遵循这两个原则,还要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进行充分发挥,以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 郭星荣,吴标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2014,42(6):711-715.

[2] 黄青涛.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尿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5):621-623.

[3] 郭 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24-126.

[4] 曾健英.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10):1449-1451.

[5] 杲和艳,张 瑞,高青青,等.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估[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3):443-445.

[6] 李惠秀(综述),曹文富(审校).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3,(21):2545-2547,2568.

[7] 李 芳,钟军华,林 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9):28-30.

[8] 邹 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1):153-157.

[9] 潘红珍,张建飞,李勇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910-911.

[10] 刘天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4(17):151-152.

[11] 陈常云,陈 君,李荣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5):807-809.

[12] 王海波.中西医结合诊疗糖尿病肾病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5(4):58-60.

[13] 郝齐志.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5(26):81-82.

[14] 程树增.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353-354.

[15] 吴红丽.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6):4-6.

[16] 李艳红,郝学民.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91-192.

[17] Zhang,C.,Xing,X.,Zhang,F.etal.Low-dose radiation induces renal SOD1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type 1 diabetic m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Covering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Medical Effects of Ionizing and Non-ionizing Radiations,2014,90(3):224-230.

[18] 吕 娟,白 甫.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53-54.

[19] 马晓莉,玉山江·艾克木.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167-168.

[20] 周俊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6):103-104.

[21] 刘淑娟,闫丽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5):106-107.

[22] 刘希民,常吉垒.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0):70.

猜你喜欢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应用于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观察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