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7-03-03顾思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糖化

顾思朋

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顾思朋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伏格列波糖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为(9.10±3.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0±3.68)mmol/L;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6.00±0.63)%,低于对照组的(7.60±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控制效果优于采用伏格列波糖治疗的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伏格列波糖,临床可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整用药。

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餐后血糖;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好发于35~55岁年龄段的人群,占糖尿病患者总数91.37%。部分患者胰岛素合成能力尚可,但胰岛素抵抗较高,导致胰岛素水平相对缺乏,临床需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治疗方案,部分患者胰岛素合成能力缺陷,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1]。临床表现有疲倦、体重减轻、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降糖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受到临床广泛重视。常用降糖药物可分为磺脲酰类、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多种,降糖力度及持续时间均不同,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低血糖、腹胀、排气等表现。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的主要作用机理为抑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具有抑制作用,而伏格列波糖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双糖水解酶P1[2]。但是从研究资料显示伏格列波糖对双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是阿卡波糖的150倍,但是伏格列波糖对淀粉酶的抑制效果相对阿卡波糖较弱。本科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阿卡波糖及伏格列波糖进行临床试验比较,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开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3~61岁,平均年龄(53.8±5.7)岁,平均病程(4.1±1.19)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4.2±5.2)岁,平均病程(4.25±1.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内分泌学》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理化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临床症状:口渴好饮、适量增加、排尿频多,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症状。

1.3 排除标准 ①对药物过敏患者;②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患者;③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④重症感染患者;⑤严重视网膜及周围神经病变、末梢血运循环障碍患者;⑥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⑦肿瘤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用药指南进行用药,对照组患者口服伏格列波糖片0.2mg,3次/d,可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量至0.3mg/次。试验组患者餐前即刻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3次/d,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最多≤0.2 g/次[4]。

1.5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用药前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及用药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血糖测定采用快速血糖(advantage)法、胰岛素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短柱法。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多等胃肠道症状。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药物均有良好降糖效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餐后2 h血糖为(9.10±3.11)mmol/L,对照组患者餐后2 h血糖为(11.80±3.68)mmol/L,试验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6.00±0.63)%,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为(7.60±0.72)%,试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14.20±4.13 11.80±3.68 9.30±1.24 7.60±0.72试验组 30 14.20±4.25 9.10±3.11a9.50±1.32 6.00±0.63a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对微血管及大血管损害的影响较大,因此餐后血糖的控制水平为临床重要的参考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理化检查之一[5]。当患者的饮食生活起居改变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仍不理想,则临床医师常常推荐患者应用口服双胍类、磺胺类等降糖药物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但是临床中虽然经上述的用药治疗后仍有较大部分患者的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仍然升高。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口服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在时间上的非同步[6]。餐后总会有段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体内糖化终末产物的严重堆积,维持一种高位平台状态。长此以往患者持续的高血糖得不到控制,不仅减弱了胰岛B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均表现出理想的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作用,但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伏格列波糖可抑制肠道α糖苷酶及双糖水解过程,阿卡波糖不仅能够对小肠壁细胞的α糖苷酶产生竞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消化道淀粉酶活性,对糖类分解的抑制作用更优越,从而降糖效果明显。因阿卡波糖影响淀粉水解,导致肠道内大量淀粉消化产生气体,进而产生腹胀、排气增多等不良反应表现[7-12],但是临床试验患者均能够接受,尚不影响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对早期及轻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治疗,系统的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针对性用药是安全和十分必要的[8,13]。

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及伏格列波糖降糖治疗,观察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证实两种药物均达到理想降糖作用,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更理想,但不良反应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控制效果优于采用伏格列波糖治疗的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伏格列波糖,临床可根据患者血糖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整用药。

[1]陈二伟.四种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中国药事,2008,22(22):11-14.

[2]富江.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比较.实用内科,2008,3(6):58-59.

[3]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21-1522.

[4]曾丽丽,丁英杰,宋宏锐,等.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9,19(1):65-70.

[5]陈平.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73-74.

[6]温艳艳,邓晓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医刊,2011,38(5):84-86.

[7]张丽萍,李舸.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33.

[8]王吉影,顾耀,徐乃馨,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2(2):32-35.

[9]李亚美,陈黎.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5(20):31.

[10]农成军.伏格列波糖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43-4644.

[11]罗天勇.阿卡波糖与伏格列波糖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重庆医科大学,2015.

[12]窦国朝,李明芬.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43-144.

[13]曹肖龙.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9):0015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arbose and vogli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U Si-pe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Kaiyuan City Central Hospital,Kaiyuan 1123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acarbose and vogli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oglibos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for treatment,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carbos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for treatment.Observation was made on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 as(9.10±3.11)mmol/L than(11.80±3.68)m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s(6.00±0.63)% than(7.60±0.72)%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40.0% than 16.67%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acarbos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provides better control effect of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han voglibose,while it shows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voglibose.Clinical medication can be adjusted in accordance with blood glucose chang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carbose; Voglibos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dverse reaction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59

2016-12-01]

112300 开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糖化
动物们怎样洗澡?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阿卡波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溶出度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发喜糖
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