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60例治疗临床分析

2017-03-03于亚男马洪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维拉

于亚男 马洪滨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60例治疗临床分析

于亚男 马洪滨

目的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6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盐酸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利多卡因组和盐酸维拉帕米组,各15例。各组使用相应药物治疗,比较各组药物复律疗效。结果盐酸普罗帕酮组复转率80.00%和胺碘酮组复转率73.33%高于盐酸维拉帕米组的33.33%和利多卡因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治疗中,首先使用盐酸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明显优于使用盐酸维拉帕米或利多卡因,可有效复律,挽救患者的生命。

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心房原有的激动以及收缩受到破坏,无节律性。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0.5%[1],该病不论年龄、性别、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可以发生。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头晕、疲乏、气短等,严重者可因为心力衰竭以及全身动脉的栓塞而死亡[2-4]。因此,使房颤患者复律非常重要,及时选择最佳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急救过程中扭转患者病情,防止心脏猝死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5]。本研究通过对在心内科中常用的药物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盐酸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上几种药物在心脏复极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盐酸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利多卡因组和盐酸维拉帕米组,各15例。盐酸普罗帕酮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4~54岁,平均年龄(45.1±2.1)岁;胺碘酮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4.9±2.5)岁;利多卡因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53岁,平均年龄(44.6±2.4)岁;盐酸维拉帕米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4~55岁,平均年龄(44.7±2.4)岁,所有入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无需首选电复律,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心律失常,心室率>200次/min;多表现为宽大畸形QRS波群;RR间距多变,仔细辨认有时可找到f波和预激波等。其中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30~240次/min,平均心室率180次/min,P波均消失,心率>150次/min所有导联均见不到f波。四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即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所用药物是:盐酸普罗帕酮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70mg静脉推注,如果无效则30 min后再进行注射1次。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150mg静脉推注,无效则重复注射1次。盐酸维拉帕米组给予盐酸维拉帕米(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mg稀释静脉推注,无效停用。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山西天源制药有限公司)100mg,稀释静脉推注,如无效20~40 min内重复注射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6]比较患者的复转、好转或无变化、加重情况。复转:患者在给药后9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好转或无变化:患者房颤在给药开始后90 min~4 h转为窦性心律;加重:患者给药4 h后房颤未转律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盐酸普罗帕酮组复转率为80.00%(12/15),好转或无变化率为13.33%(2/15),加重率为6.67%(1/15)。胺碘酮组复转率为73.33%(11/15),好转或无变化率为20.00%(3/15),加重率为6.67%(1/15)。盐酸维拉帕米组复转率为33.33%(5/15),好转或无变化率为46.67(7/15),加重率为20.00%(3/15)。利多卡因组复转率为33.33%(5/15),好转或无变化率为40.00%(6/15),加重率为26.67%(4/15)。盐酸普罗帕酮组复转率高于胺碘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普罗帕酮组复转率高于盐酸维拉帕米组、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复转率高于盐酸维拉帕米组、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维拉帕米组和利多卡因组复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药物复律转归情况比较 [n(%)]

3 讨论

预激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房室旁路的存在,其与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征和健康人的房室传导完全不同[7,8]。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房室旁路纤维多数是快反应纤维,其特点是不应期短但是传导速度特别快,没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9]。预激综合征患者的阵发性房颤的几率也相当高,研究显示房室旁路本身也可能导致房颤[10]。许多研究表明,房室旁路是预激综合征发生房颤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引发房颤的主要机制为心室预激使心室收缩提前,导致心室与心房收缩不协调,导致了从旁路逆传和快速心房激动之间存在时间差,前者快于后者,激动落在心房肌的易损期,引起房颤[11,12]。对于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其心电图有着明显的特征,心室率极快,患者的RR间期绝对不等,delta波出现,对于QRS波可有完全预激、部分预激等情况发生,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完全正常的QRS波群[13,14]。结合以上几点,临床诊断起来相当容易。目前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有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射频消融为有创治疗,患者多数存在恐惧性心理,因此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研究显示,80%以上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均存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1.5%~39.0%[15]。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心房颤动的基质,其旁路以及分支旁路容易化心房微折返,阻断旁路易感性消失,76%的房颤会复律。由于在临床上,药物复律可能因为药物的选择不当,延误急诊时间、使电复律风险加重。因此,在临床用药主要有以下2种原则。①药物可以延长心房与旁道前传有效不应期;②减慢房内传导[16]。普罗帕酮属于Ⅰc类钠通道阻滞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心房组织,抑制Na+内流入心肌细胞,抑制动作电位上升速率,减慢心房自律性,使心房复率[17]。胺碘酮是苯骈呋喃类衍生物,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从而起到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起到广泛抗心律失常作用,从而治疗房颤[18]。本研究盐酸普罗帕酮组复转率高于胺碘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复转率均高于盐酸维拉帕米组、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维拉帕米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电图变化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患者随时存在心脏猝死的危险,在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治疗中,及时正确的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意义非凡,首先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治疗明显优于使用盐酸维拉帕米或利多卡因,可有效复律,挽救患者的生命。

[1]曹建国,刘同刚.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20例急诊治疗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43-945.

[2]刘群格.药物治疗心房颤动60例临床分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1(4):284-285.

[3]田立群,郑琼莉,赵波.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其与患者精神状态的关系.临床内科杂志,2014,31(1):43-46.

[4]高德才.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81-182.

[5]蒋忠杰.2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疗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3):77.

[6]高艳秋.32例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5):51-52.

[7]罗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影响因素分析.吉林大学,2016.

[8]蒋锦林.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体会.中外医疗,2011,30(7):39.

[9]王春玲.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研究,2011,26(10):896-897.

[10]平杰.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比较.医学综述,2015,21(3):560-562.

[11]杨云贵.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2):1694-1695.

[12]尚宇.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方法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128-129.

[13]徐敬轩,奕新平,木依提·阿不力米提,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防治.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3):302-304.

[14]张晶晶,宋魏.浅谈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分析.中外医疗,2012,31(11):17.

[15]杨青,张孝忠,王红,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易误诊为室速1例.军事医学,2014,38(10):818-819.

[16]孟凡杰,李玲,邹建峰,等.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临床分析.中国医药,2009,4(11):856-857.

[17]原晋毅,高富杰.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9(9):73.

[18]王一伟.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35例.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43-144.

Clinical analysis on treatment of 60 patients with pre-excitation syndrome comp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YU Ya-nan,MA Hong-bi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Dalian City Youyi Hospital,Dalian 11600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pre-excitation syndrome compound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e-excitation syndrome comp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herapeutic drugs into propafenone hydrochloride group,amiodarone group,lidocaine group and verapamil hydrochloride group,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Every group received corresponding drug for treatment,and drug cardioversion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in four groups.ResultsThe propafenone hydrochloride group had recovery rate as 80.00% and the amiodarone group had recovery rate as 73.33%,which were higher than 33.33% in verapamil hydrochloride group and 33.33% in lidocaine group,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ropafenone hydrochloride or amiodarone shows higher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re-excitation syndrome compound atrial fibrillation,and also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sinus rhythm and save lives of patients.

Pre-excitation syndrome; Atrial fibrill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53

2016-12-06]

116001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科(于亚男);大连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马洪滨)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维拉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237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复律回顾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研究
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
母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