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2017-03-03罗德宏文学郑精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颅脑梗塞血症

罗德宏 文学 郑精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罗德宏 文学 郑精选

目的分析研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TCD)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关系分析,总结其临床价值和意义。结果120例患者中,76例(63.33%)患者为高粘血症(高粘血症组),44例(36.67%)患者为正常血粘度(正常血粘度组)。高粘血症组患者中74例(97.37%)经颅多普勒异常,正常血粘度组中25例(56.82%)经颅多普勒异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异常表现主要为减慢或加快血流速度,合并或不合并涡流、高阻波形、血管杂音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个重要性因素为高粘血症,因此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血流动力学;高粘血症;经颅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近几年来,因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性应用,临床逐渐发现,人体脑部血流动力学受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在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以及疾病发展过程等方面均存在较大指导性意义[1]。本研究采用论著形式,将本院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到讨论中分析,其目的在于研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与血液流变学关系以及相应临床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所入选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等方式得到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WHO组织规定的腔隙性脑梗死疾病判定标准[2]。120例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6.4~65.2岁,平均年龄(57.2±2.7)岁,病程11.2 h~1.3 d,平均病程(1.0±0.6)d。69例合并高血压疾病,51例合并糖尿病。所入选患者各项标准均可完全满足此次研究所规定的各项条款。且此研究方案经医院相关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关系检查和分析。仪器为深圳德利凯9EBX2P,探头频率为2 MHz,从人体颞窗两侧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从枕窗位置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并记录其血流平均速度、峰流速度。测定血液流变学,在其入院24 h内,抽取其早晨空腹血液,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器(重庆FASCO-3010型),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卡松屈服应力、卡松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指数、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等指数,并判定结果。

1.3 判定标准 异常判定[3]:仪器本身标准指数作为参指数,经颅多普勒检查的患者平均流速比正常指数高限高,判定为流速增高;比正常指数低限低,则判定流速降低。血液流变学结果若存在全血粘度或其他两项或以上比正常指数高限高,则判定为高粘血症[4]。整个研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认真记录此次所得数据,并研讨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76例患者为高粘血症(高粘血症组),占比为63.33%,44例患者为正常血粘度(正常血粘度组),占比为36.67%。高粘血症组患者中共74例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占比为97.37%;正常血粘度组患者中共25例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占比为56.82%,高粘血症组高于正常血粘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7380,P<0.05)。经颅多普勒异常表现主要为减慢或加快血流速度,合并或不合并涡流、高阻波形、血管杂音等状况,其异常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血粘度经颅多普勒异常分布状况比较[n(%)]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均较高,目前此疾病已发展为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死亡率占据第二位的疾病[5-8]。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研究指出,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脑梗死疾病之间存在密切性关系。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等指数上升。若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况,往往会造成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在穿透毛细血管过程中,容易破坏或堵塞,造成人体血液循环异常。此外,血浆粘度还收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影响,血浆内纤维蛋白原等化合物会发展为网络结构,进而对血液流动产生影响,在血栓内发挥重要功效。此研究结果表明,120例患者中共76例患者为高粘血症,占比为63.33%。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此种方式检测,是通过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判定血管供血部位供血异常程度。经颅多普勒检查过程中,观察的主要指标为血流速度,所以,直接性指标为血流速度变化。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性上升,造成血流速度变化,临床给予经颅多普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血管狭窄位置,血流速度存在显著性加快,形成涡流,存在不同性质的杂音状况,血管狭窄较为严重或闭塞部位,血流速度显著性减低,或无血流信号,发生血流紊乱等异常性变化[9-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颅多普勒发生异常,主要表现在ACA、MCA,这和腔隙性脑梗死疾病与颅内小动脉存在关系,尤其是大脑内动脉深穿支闭塞存在关系,和临床常见表现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符合性。此研究中高粘血症中共74例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占比为97.37%;血粘度正常患者中共25例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占比为56.82%,;高粘血症组97.37%比正常血粘度组56.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380,P=<0.05);表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血液成分变化、发展、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存在直接性联系,高粘血症属于造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个重要性因素。

综上所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个重要性因素则为高粘血症,因此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1]白林.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1):6984.

[2]毛凯.CT和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5-6.

[3]杨志美.浅析CT与MRI应用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比较.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5(30):28,20.

[4]肖梅,张利.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脑动脉硬化采用臭氧置血疗法的临床可行性探析.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5):536-538.

[5]萨仁,张玉良.经食道超声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应用.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2):96.

[6]张宝勤.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塞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224.

[7]黄显雄,田一锋,胡成武,等.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6):364-366.

[8]韦玉华,陆开玲,农有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颅多普勒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08(8X):112-113.

[9]张浩文.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青岛大学,2009.

[10]孙光明,赵文龙,李小雁.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2004(4):8-9.

[11]周玉珍,徐丽君,王春芝,等.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3):214-215.

[12]李敬国.脑梗塞病人经颅多普勒测定脑血流速度与体外血栓干重关系探讨.中国疗养医学,2001,10(6):54-55.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hemorheology for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UO De-hong,WEN Xue,ZHENG Jing-xuan.Affiliated Yangji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Yangjiang 5295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correlation of transcranial doppler(TCD) and hemorheology for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A total of 120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all received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hemorheology analysis,and their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were summarized.ResultsAmong 120 patients,there were 76 cases hyperviscosity cases(63.33%)(hyperviscosity group),44 normal blood viscosity cases(36.67%)(normal blood viscosity group).The hyperviscosity group had 74 abnormal cases(97.37%) by transcranial doppler,and the normal blood viscosity group had 25 abnormal cases(56.82%) by transcranial doppler,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main abnormal manifestations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were slow down or speed up the blood velocity,with or without swirl,high resistance waveform and vascular murmur and so on.ConclusionThe main factor of radial artery hemodynamic change for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s hyperviscosity,and sufficient importance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yed in clinical.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blood flow hemodynamic; Hyperviscosity; Transcranial doppler; Hemorheolog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25

2016-11-28]

529500 广东医学院附属阳江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经颅脑梗塞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