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及其意义探讨

2017-03-03陆少欢章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期
关键词:尿酸斑块神经功能

陆少欢 章静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及其意义探讨

陆少欢 章静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及其意义。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急性脑梗死斑块的性质[无斑块组(46例)、稳定性斑块组(13例)、不稳定性斑块组(21例)]、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37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3例)]、梗死面积的大小[大面积梗死组(34例)、小面积梗死(33例)、腔隙性梗死组(13例)]进行分组研究,对各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梗死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尿酸(463.23±51.23)mmol/L和超敏C反应蛋白(16.72±2.19)mmol/L水平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321.05±44.21)、(6.62±1.81)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的明显升高,对于患者的斑块性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梗死面积状况具有诊断性意义。

急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各类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1]。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脑血管产生的一种炎症性血管病变,因此,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人体炎症状况指标)常会出现明显的升高[2]。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也属于一种炎症性病变。尿酸作为核苷酸代谢产物,与动脉硬化的产生密切相关[3,4]。本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进行检测,研究两种检测指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4.21±7.94)岁。

1.2 分组方法 根据患者急性脑梗死斑块的性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梗死面积的大小,进行分组研究。①根据斑块性质的分组方法:患者入院1~3 d内,选用美国西门子S2000彩超仪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设定探头的频率为10 MHz。检查过程中,嘱患者去枕平卧,充分暴露颈部,对颈总动脉的远端、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分、颈总动脉的分叉部位进行纵向的扫描。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1.2 mm即表示患者有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回声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46例)、稳定性斑块组(13例)、不稳定性斑块组(21例)。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患者入院30 min后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4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分表示患者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37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3例)。③根据梗死面积大小的分组方法:核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分组,入院后,采用MRI或CT检查仪进行头颅检查,扫描显示的病灶直径>3.0cm,并且累及>2个部位的为大面积梗死,病灶直径在1.5~3.0cm,并且累及1个部位的为小面积梗死,病灶直径<1.5cm表示患者为腔隙性急性脑梗死。根据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34例)、小面积梗死(33例)、腔隙性梗死组(13例)。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5],且经颅脑CT或者MRI检查得到进一步的确诊,且发病时间<2周;②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即空腹血糖值>7.0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2 h后血糖水平>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6.5%);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本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心、肾、肝脏疾病的患者;②严重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感染的患者;③对于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1.5 实验室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次日,即进行清晨的空腹肘静脉血的抽取,并且采用奥林巴斯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1.6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急性脑梗死斑块的性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梗死面积的大小,分组对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进而分析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与病情状况的关系及诊断性意义。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腔隙性梗死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无斑块组比较,a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无斑块组 46 272.12±26.12 5.61±1.12稳定性斑块组 13 351.32±38.21a7.91±2.01a不稳定性斑块组 21 432.65±65.45ab12.51±2.41ab

表2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 37 321.05±44.21 6.62±1.81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 43 463.23±51.23a16.72±2.19a

表3 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小面积梗死组比较,aP<0.05;与大面积梗死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小面积梗死组 34 302.43±44.34 2.12±1.05大面积梗死组 33 351.32±77.02a5.29±2.10a腔隙性梗死组 13 374.54±69.21ab11.01±3.57ab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型糖尿病存在的高血糖状况及脂质代谢紊乱状况会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合并有急性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预后也较差,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6]。两者均为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状况会导致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的粥样硬化进而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出现体内急性期炎症状况时,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属于一种非特异性指标。多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密切,能够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7]。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还可降低一氧化氮(NO)的形成,而促进患者的血管收缩、血栓形成,进而使得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的预测因子,且与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状况密切相关[8-10]。本研究中也发现,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梗死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患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稳定性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大以及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增大,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与此同时,多项研究中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尿酸水平的升高有关。尿酸水平的升高会影响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的水平,进而使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11,12]。因此,临床中发现在对尿酸水平的控制和降低,是逆转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状况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也发现,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稳定性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大以及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增大,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酸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综上所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中具有指示性意义,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王银霞,赵世刚,齐晓飞,等.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临床荟萃,2013,28(4):383-387.

[2]张连发,王新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573-574.

[3]张涛.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探讨.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4):107-108.

[4]张郁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北方药学,2014,12(9):183.

[5]李洺,李海龙,杨嫣华,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脑梗死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陕西医学杂志,2014,14(4):414-415.

[6]吕干舜,周鸿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377-3378.

[7]谷艳,宋艳玲,刘爽,等.探析80例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探讨.糖尿病新世界,2015,10(9):116.

[8]郝攀,刘宁,陈军,等.血清超敏CRP及尿酸与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西部医学,2014,26(2):204-206.

[9]李培敏,陶庆枢.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4):244-245.

[10]胡玲玲,顾俊泉.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中国微循环,2007,11(4):259-261.

[11]叶斌,郑岚.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19-720.

[12]杨彩娴,李绍清,黄启亚.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3):37-38.

Exploration on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level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LU Shao-huan,ZHANG J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Foshan City Fifth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1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level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were divided by nature of the plaqu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non-plaque group(46 cases),stable plaque group(13 cases),and unstable plaque group],neurological damage severity[light neurologic impairment group(37 cases),moderate-severe neurologic impairment group(43 cases)]and size of infarction area[large infarction area group(34 cases) ,small infarction area group(33 cases) and lacunar infarction group(13 cases)]for grouping study.Det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level in every groups.ResultsThe unstable plaque group had higher uric acid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than stable plaque group and non-plaque group,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lacunar infarction group had higher higher uric acid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than large infarction area group and small infarction area group,and large infarction area group had higher level than small infarction area group,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moderate-severe neurologic impairment group had higher uric acid as(463.23±51.23)mmol/L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s(16.72±2.19)mmol/L than(321.05±44.21),(6.62±1.81)mmol/L in light neurologic impairment group,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have significantly rising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uric acid level,which hav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for nature of plaque,neurological damage severity and infarction area.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ype 2 diabetes;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Uric acid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17

2016-12-12]

528211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尿酸斑块神经功能
喝茶能降尿酸吗?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