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2017-02-28杨微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文流利朗读课文

杨微

回想起刚刚上完的这节课(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眼前依旧是孩子朗读课文和交流想法时的画面,下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不能留恋,幸好离开是暂时的,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好课、好书等着我和孩子。

自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真的受益匪浅。“语文主题学习”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我做的就是让课堂回归“安静”,看到学生阅读的影子,减少教师过多的干预,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明白学生在表达什么。

整节课从目标的设定到达成,可以说都是在突出学生学的意义,课文学习的层次性比较清晰,紧紧围绕“读”这个字来展示教学,从初读课文后的认识字词到重点句段的检查读文的流利;从学生展示自己读得精彩的段落到练习和展示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处处体现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理念,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地干涉和牵制,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根据学生学习之后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巩固练习、提升和展示,不怕学生出错,有针对性的将课文的学习做到实效, 让孩子们学习的行为成为他们学习能力的展现。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三个儿子,在妈妈眼中一个是“聪明有力气”,一个是“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却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帮助妈妈拎起水桶。所以文中的老爷爷说“我只看到一个儿子”,将整篇课文带进了一个耐人回味的思考中。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考虑到单元主题的学习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课文朗读理解和语言积累三个方面进行设定,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呈现了学习的方式。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紧扣一个“读”字,分层次地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学生在不断地朗读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读课文,识记字词。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难度不大,所以我选择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独立完成此项学习任务。通过领读、指读、齐读、同桌检查读的形式巩固这些字词,对于易错的读音,反复纠正,加强记忆的方法巩固字词的识认,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读课文,做到读文流利。这篇课文自然段较多,但是段落较短,学生在读正确词语的情况下练习把课文读得流利,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来说,达到扫除字词的障碍这一学习目标是不难的。然后用文中一些重点和难读段落来检验学生的朗读情况,同时也是在展示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于读得不够流利的段落,进行再次指读和全班学生练读。

三、四环节是学生练习有感情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对于这两个环节,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指导渲染在前,学生朗读跟后,全班学生不断模仿再朗读的状况。我充分尊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让他们先自己练习朗读,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是可以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的,通过个人和小组展示朗读传递给学生一个朗读的信号,那就是能把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就是在真正地读书。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之后,因为没有教师的思考干涉,学生对于“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一个儿子”的问题也轻松地得到解决,此时我特别强调批判地对待这个问题:“聪明又有力气,能唱出动听的歌声的儿子都是妈妈的骄傲;能帮妈妈做些事的孩子是老爷爷心目中的儿子。”

在拓展阅读的环节中,学生朗读的文章是《幸福的感觉》,学生用学习《三个儿子》时学到的读文方法,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完成读文的要求“读后说说自己的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回答,其实尊重的是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发掘他们阅读的能力。

最后在写字环节中,学生观察出不同结构的生字,交流书写时的特点,进行描字写字,教师强调“膊”字的笔顺。

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三个儿子》

语文主题丛书:二年级下册《幸福的种子》中的《幸福的感觉》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

2.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和朗读展示,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强调“甸”字的变调和“聪明、嗓子、胳膊、晃荡”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胳膊”二字。

2.用恰当的语气来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同时体会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的情感。

3.练习运用 “一个(只)……,一个(只)……,又一个(只)……”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识认字词。

1.出示读书要求:

边读边标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师提示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开火车读词语。

领读带拼音的词语,跟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根据学生识认的情况强调“甸”字和部分词语的读音。)

3.同桌检查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达到读文流利。

1.生自由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2.出示文中四个重点句子,检测学生朗读情况。

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找生展示感情朗读的段落。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小组练习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找1~2组同学展示朗读。

评价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才是真正地读书。

四、读后解疑交流。

1.直接提问:文中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2.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儿子,一个既聪明又有力气,这样的儿子让妈妈感觉到骄傲;一个能唱出动听歌声的儿子也是妈妈的骄傲;另一个能帮妈妈做些事的孩子是老爷爷心目中的兒子。

五、课堂说话练习。

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练习说话。

六、拓展阅读。

出示学习要求:读主题丛书中《幸福的感觉》这篇文章,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收获。

七、写本课九个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观察一下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书写注意什么?重点提醒“胳膊”的“膊”字的右半部分点的书写顺序,提示学生执笔姿势,描一个,写一个。

猜你喜欢

读文流利朗读课文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青铜葵花》选段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流利美语脱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