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主题学习”引领生命成长

2017-02-28孙化勇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诗教童谣

孙化勇

喜欢在太阳还未完全醒来之前,在街道无边的寂静中,感受时光轻缓无声的流动;喜欢看路灯昏黄的光,在晨曦中越来越微弱,融入太阳明媚而温暖的光芒之中。

走在上班的路上,我知道,我和每一位松山一小人将迎接的是崭新、明丽、不断成长的一天。这种成长,是由“语文主题学习”开启的。

2013年6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松山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倡导下正式启动。像每一次教学改革一样,我校的全体教师,带着满满的希望与探索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

一、组织学习与比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改革的成功,必将依赖于一批专业的教师。因此,改革之初,我校便加大了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请专家来校讲学,派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进行“说课标、说教材”比赛。几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当教师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进行融合,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之上的时候,语文课堂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语文课堂由单篇教学的支离破碎转变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语文立人”为核心的单元整合模式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关注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孩子真正的阅读空间

“真正的阅读”带给学生的是必要的、高品质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正是我们“语文主题学习”所倡导的。

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力提倡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学生学完《蜜蜂》一课,教师向学生推荐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后,推荐阅读《感谢玫瑰有刺》……

每天早晨,一个个教室传出琅琅书声,那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稚嫩童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民族古老的思想与智慧,伴着新鲜的阳光,滋润着孩子们正在成长的心灵。

拂去教育的功利性,我更愿让小学教育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以及今后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奠定基础。

三、倡导读书与写作,师生共同收获成长的快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位作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共谋。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读书多了,才有了表达的欲望和能力。

(一)文学驻校园,打造师生文学生命的摇篮

“文学驻校园”,是松山一小的一项特色。作为“赤峰市小作家培养基地”,2013年,我校被评为国家级“文学校园”。《蓓蕾》文学社、校园文学橱窗,打造着校园浓郁的文学气息和文化氛围。学生和教师大量练笔,展示着他们对写作的努力与执着,其中一些文学作品获得了赤峰市级和国家级的奖励。

(二)诗教进校园,创建师生诗意成长的空间

“诗教进校园”,用美好的诗歌教育孩子,成为我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又一特色。

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读诗、背诗、写诗。他们带着一种本能与快乐,走进一个广阔的诗意空间,描绘着他们心中最优雅、最浪漫、最智慧的一笔。教师也率先垂范,进行了一些诗歌创作。师生们的一首首律诗、一句句童谣、一组组现代诗,展现着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更为弥足珍贵的,是师生们正在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童谣的做法。一篇篇课文,被改编为朗朗上口、含义丰富的童谣,它们或梳理原文内容,或再现文章主旨,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诗教的收获和成果。捧读这些精美的童谣,我看到了教师对教学、对诗教的辛苦和付出;感受到孩子们对诗教的热情和努力。一首首童谣,也见证我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路上的努力与成长。

成长是生命的主题。作为校长,对自己的成长,我亦不敢懈怠。在我鼓励教师读书、为教师購置阅读书籍之时,我亦让阅读成为自己汲取生命养分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所新学校》《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和《永远的新校长》为我的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星云大师的《人生就是放下》,让我收获了洒脱与智慧;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白说》,让我明白了阅读与理性思考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诗教童谣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