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7-02-26山东青岛四方小学韩春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生活

山东青岛四方小学 韩春艳

浅谈品德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山东青岛四方小学 韩春艳

基于品德学科的“生活化”特点,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精心构筑生活化、童趣化、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初步构建起“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以实效为目标”的德育课程新模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品德教学 活动化 生活化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进入学校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生活性和儿童化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如何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将所学带入实际生活中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凭借学生熟悉的一个个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童趣化的活动平台,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亲身感受和实际体验中,获取生活经验,提高道德素养,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活动化的教学,让教育理念呈现生活气息

人的童年阶段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去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容易让学生接受,又让品德与生活培养回归现实生活,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活动化的教学,让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1.对学生的情感要尊重

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悟出做人的道理,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给予尊重,不能使用侮辱性、挖苦性或不予理睬的方式伤害学生感情。

2.对学生的行为认识要信任

在双向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予以尊重和保护,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活动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发展创造力,从而学会做事,做人。

3.对学生的不满要有适度的宽容

在课堂活动中大多数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有时会出现回答不完整或词不达意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能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耽误时间”,不要怨他们答不出期待的答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和创造。

三、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

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实践,发展学生的主体。

1.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如在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前,让学生到菜市场去买菜,认识菜、了解菜;课中,让学生亲自去摸,去闻,去感受;课后,鼓励学生学种菜。学生在自由时空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觉得有趣,不自觉地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索,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生活的魅力。

2.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教学《认识这些标志吗》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交通标志,了解我国的交通和交通规则,许多同学情绪高涨,有的通过请教家长,有的上马路请交警叔叔帮忙,有的通过调查活动,认识到违反安全规定造成的危害。让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了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形成道德观念,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各项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活动中深化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自觉地得到提高和进步。

四、活动化的教学,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1.课堂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的生活层面设置了许多学习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如在教学《精彩的社区生活》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宣传、绿化、美化、互助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对社区有了更深的了解,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生活化。

2.教学活动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冲破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思品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洞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总之,生活中的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让生命因此而绽放出活力。

[1]杨海琼.用精神激励法激励学生[J].广西教育,2008(29).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