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应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为重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练习”为例

2017-02-26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彭俊蓉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口诀卡片乘法

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彭俊蓉

游戏,应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为重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练习”为例

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彭俊蓉

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应侧重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个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数学游戏 目标达成 活动体验 数学思考

熟练掌握1-9的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后续计算教学的基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耗费大量时间让学生反复记忆,然而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却使原本就枯燥的学习过程更加无味。可否将游戏融入其中,起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又能促进数学思考呢?基于这种构想,笔者以“数字卡片”为载体,进行了教学尝试。

【教学实践】

介绍:9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9张同样的数字卡片。

[游戏一:摸卡片]

规则1:请一位学生在同一个盒子里任意摸出2张卡用,算出和是多少。

生摸:2张4。

计算:4+4=8或4×2=8。

小结:加数相同求和,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规则2:请一位学生在同一个盒子里任意摸出几张卡片,算出和是多少?

生摸:6张7。

计算:6×7=42或6+6+6+6+6+6+6=42。

师: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用乘法更简便。

[游戏二:猜卡片]

规则1:请一位学生在同一个盒子里任意摸出几张卡片,说出张数与卡片上数字相加之和。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同学摸到的数字是几?

生摸:4张,和是36。

生1:四九三十六。

生2:36÷4=9。

师:同样的答案,不同的想法,很棒。

规则2:请一位学生在同一盒子里任意摸出几张卡片,说出和。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同学摸的是几张几?

生摸:和是18。

生猜:2张9、9张2、3张6、6张3。

师:同学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二九一十八,三六一十八。

师:相同的口诀,拿出的卡片一样吗?

生:不一定,二九一十八,可能是2张9,也可能是9张2。

揭晓答案,学生们兴奋不已。

师摸:和是一个两位数,并且个位上是0。

(小组猜测,汇报)

师整理:和是10:2张5或5张2;和是20:4张5或5张4;和是30:6张5或5张6;和是40:8张5或5张8。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吗?

生1:都跟5的乘法口诀有关。

生2:乘的都是双数。

师:5与双数乘,和的个位都是0。同学们再想想5和单数乘呢?

生:个位都是5。

揭晓答案,课堂气氛高潮。

[游戏三:抢卡片]

第一轮:

规则:(1)学生轮流抢卡片,每次只抢1张,抢2次。

(2)两个数字的积等于指定的数,抢得又准又快的同学获胜。

例如:指定数是10,抢到2和5才行。

提供卡片:2、3、4、6、7(打乱顺序)。

男女生分组比赛。

指定数——12。

抢第一张:男生2,女生3。

追问:哪个队会赢?(都有可能)

抢第二张:男生6,女生4。

男女生同时欢呼,都赢了。

第二轮:

规则调整:变“轮流抢”为“同时抢”。

指定数——24或42。(二者选其一)

抢第一张:男生4,女生7。

师:谁会赢?(都认为自己队赢)

抢第二张:男生6,女生3。

师问女生:为什么选3呢?

女生(委屈):我想要的被他抢走了,只好随便选一张了!

师:还想再比一次吗?

男女生(情绪高涨):想!

师:这回得先提前谋划一下,怎么抢才能赢?

小组商量后再次比赛。

抢第一张:都争着抢6,结果女生抢到,男生只好拿了4。

师(故作疑惑):为什么都抢6呢?

生(激动):因为6是王牌卡片,算24与42,都需要6,谁抢到6,谁就赢了!

师:既然如此,第二张还有必要抢吗?

女生(兴奋):没有必要,男生没有了6,肯定输了。

男生无比沮丧,没想到……

男生(不服):未必!如果我们把7也抢走了,你们还赢得了吗?

师:看来,要想赢,不光要动手比速度,更要动脑比智慧。

结局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教后反思】

荷兰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人天生就是游戏者。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游戏更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活动方式。作为儿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也非比寻常,本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全程,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板块推进,让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游戏介入的根本目标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节课以数字卡片作为游戏道具,根据不同的游戏规则,分三个板块实施,分层次达成教学目标。第一板块侧重于对乘法基本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第二板块重在乘法口诀的熟练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第三板块则是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启迪学生智慧,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内容设计由易到难,规则制定由单一到综合。游戏形式的丰富性与比赛过程的参与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台上与台下互动,动手与动脑相融,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都得以培养与提升。

二、任务驱动,让活动体验更加丰富

整节课的游戏活动分为摸卡片——猜卡片——抢卡片,每一项任务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则:“任意摸”“摸两张”“摸几张”“根据张数与和猜数字”“根据和猜数字与张数”“轮流抢”“同时抢”……不同的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参与主动性,他们丝毫感受不到自己在刻意地记忆口诀,而是主动搜索加以运用从而完成任务。游戏的现场生成,使得结果更具神秘感,为了能够猜对“几张几”,不少学生列举出了符合要求的所有情况,而这个思考过程势必要对表内乘法进行整体回顾后才能提取。教师的参与使得结果更具悬念,进一步引发学生们的猜想欲望,当教师将零散的猜想整理呈现,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时,他们惊喜地发现了5的乘法口诀的特点,这也为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精妙设计,让数学思考更加深刻

数学游戏带来的深层次快乐,理应点燃思维火花,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数学思考。思考的深刻程度,得益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更源自教学环节的精妙设计,以“抢卡片”环节为例:

1.妙在素材选择

教者精心选择了“2、3、4、6、7”这5张数字卡片,以便出现2×6=12,3×4=12,4×6=24,6×7=42等多种算式组合,这样就用最少的卡片数量满足最大的“争抢”需求,同时由于数字使用的重复性,也为下个环节争抢冲突的产生埋下伏笔。

2.妙在规则制定

第一次“轮流抢12”,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由于2×6和3×4都能得到12,因此双方均有获胜可能。第二次“同时抢24或42”,现场局势顿时紧张,学生的初次挑战大多是无意识的。面对结果,教师没有一局定胜负,而是再次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先谋划再挑战,这显然是提供了深度思考的时机。当学生发现了“王牌卡片”的秘密后,速度与智慧的比拼就真正开始了。

3.妙在结果多元

多次尝试这节课,发现“抢卡片”的环节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即使“轮流抢12”,双方也未必都能赢,如果第一次2人分别抢得2和6,则双方都无法获胜。而在“同时抢24或42”的环节,结果的多元性就更加鲜明。最妙的是,当一方抢得“6”满以为胜利在握时,对方竟然说出“如果你们抢不到7,同样也无法获胜”的豪言壮语。在此战略战术的背后,折射出学生怎样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深度,着实令人震惊。

一代数学大师曾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题词:数学好玩。著名数学家田刚也题词:玩好数学。从“好玩”到“玩好”,就是从“游戏”到“数学”,其实质就是从“有趣”到“思考”,数学游戏的引入,只有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展现游戏的独特魅力,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口诀卡片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一张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