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的一次尝试

2017-02-18董亚萍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合欢树史铁生群文

董亚萍

(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浙江杭州 311100)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以“引领、拓展、参与、自主”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对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听课后笔者发现,两位上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相似,都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了解作者的现状,然后读懂母亲,最后领会“好好儿活”的意义。课后也都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史铁生的另外两部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以继续深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感怀,包括悔恨愧疚之情,同时进一步领会如何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恨,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史铁生面对疾病的坚强。但在专家组的点评中,有一点是“课堂信息量不够”,既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去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那么为何不把它们放到课堂中去呢?群文阅读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专家的话点到即止,貌似波澜不惊,实则一语中的。而“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在笔者心中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很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同时阅读。它是近年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以教材内的文本为主,适当增加教材外的文章辅助阅读,以一篇带动多篇,形成主题阅读。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为此,笔者照着专家的思路对《秋天的怀念》一文进行了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尝试。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研读《秋天的怀念》,为学生储备相关的主题背景知识。

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比较容易读懂的是:作者瘫痪后暴怒无常,觉得生无可恋的生活现状;母亲对儿子的爱的伟大、深沉;“好好儿活”这几个字所蕴含的深意。但是,对史铁生、对文中的母亲、对“好好儿活”的解读深度不够。笔者认为母爱应该是具体可感的,为此,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写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去体味和感悟。文中三次出现“悄悄地”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爱得小心翼翼,那种不张扬的“细心”“耐心”“小心”,通过这三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儿子狠命地捶打自己两条病腿时母亲“扑”“抓”几个动作都反映出母亲的“伤心”“揪心”“痛心”。但,这一切她都“忍”了下来:忍住儿子发脾气时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更忍住自己病入膏肓的实情……这些细节都感人至深。

其次,比较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深刻理解单元主题。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形容自己的母亲:“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是啊,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发现母亲之“苦”无处不在,但是她一直在隐忍。所以从文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母爱的伟大,还有母亲面对残酷生活的坚韧。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告诉儿子要“好好活”。而事实上这句话最后也确实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其有缺憾的生命大放异彩。

在一节课内开展群文阅读,并确保阅读的有效性,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地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开展教学。一方面,应该对入选的课文进行完整的、认真细致的阅读;另一方面,对作为比较阅读的课外读物要有选择地重点品读。所以,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精读《我与地坛》的第一、二部分和《合欢树》的重点片段,并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思考一个问题:“你从文中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和‘我’?”学生们纷纷有所发现。接着,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讨论交流,让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讨论充满课堂,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

【教学片断一】

师: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从“我那时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是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我看出这是一个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生:从“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我看出母亲在“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里是怎样地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

生:从“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我看出了母亲是在悄悄而又急迫地寻觅。

……

师:是的,在《我与地坛》中,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母亲对“我”是理解的,对“我”的爱是毫不张扬的,虽然她命运艰难,但她从不抱怨,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这样的话。史铁生在另一篇散文《合欢树》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是的,母亲太苦了,但是她一直选择坚忍。母亲以自己残缺而悲苦的余生来教给儿子,如何来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母亲在苦难中种种坚忍的表现,让“我”学会了坚强。

【教学片断二】

师: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从“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可以看出,“我”最初几年是不敢面对自己双腿瘫痪的现实的。

生:从“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可以看出,“我”已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豁达了,释然了,决定要好好活下去。

【教学片断三】

师:同学们,在母亲去世七年之后,史铁生写了这篇《秋天的怀念》,结尾就落在“要好好儿活”。我们在《我与地坛》一文中读到作者已认识了生命的真谛,决定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要怎样好好儿活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描写菊花的句子。

[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同学们就这句话,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看看他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学生讨论热烈。]

生: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

生:我觉得“高洁”就是说人活着要高尚、纯洁、善良。

生:我觉得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比如“热烈”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

生: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

生:我觉得,不管有多少秋风萧瑟,有多少风雨打击,人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尊严。

……

师: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自己该怎样“好好儿活”。

这几个师生交流片段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学生通过比较参读《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合欢树》三篇文章,对“母亲”“我”“好好儿活”(即对“我”以后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随着群文阅读的展开不断深化的。同时,在群文阅读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可以进行比较和印证的材料,更能尽情地交流思想,碰撞灵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课堂实践告诉我们: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散敲碎打,而是围绕一个主题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不再是烦琐讲解,不停地发问,而是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引领阅读方法、分享阅读体会上。所以阅读教学必须要由课内引向课外,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既促进知识的积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次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阅读教学有了如下新的认识:

一是群文阅读确实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把阅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都放在课堂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教师可以精选文章的片断进行组合阅读,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阅读准备。

二是除了主题式阅读外,我们也可以把写作结构、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组合在一起,通过群文阅读开展写作教学。

猜你喜欢

合欢树史铁生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合欢树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合欢树
群文活动
合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