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志农:用镜头记录最美的“野性中国”

2017-02-10

女子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金丝猴藏羚羊野生动物

2016年11月底,奚志农创建的国内第一座民间“自然中心”,收到一笔来自英国皇室的捐款。他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的中国摄影师,也是首获英国“BG野生生物摄影奖”的中国人。他将“第二国宝”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弃官保住了它们繁衍栖息的最后家园;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并创建“野性中国”工作室,抢救性地记录国内濒危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唤起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李开复和威廉王子,都是其“粉丝”。

滇金丝猴首拍者,为护“国宝”甘丢官

皮肤黝黑,笑容灿烂,迷彩帽下遮不住的灰白头发透出沧桑……1964年出生于云南大理巍山县的奚志农,被誉为“中国野生动物代言人”,与滇金丝猴、藏羚羊、黑熊等野生动物的交际,改变了他的人生。

少年时代的奚志农对野生动物很有感情,尤其喜欢鸟类,那些羽翼绚丽并能展翅高飞的精灵,仿佛寄托了一个寡言少年自由翱翔的梦想。16岁那年,他拿出攒了两年半的零用钱,买回了人生中第一部照相机,从此沉迷于野生动物摄影世界。奚志农常在课余时间拿着相机,出没于深山老林中寻找野生动物和鸟类,虽曾多次摔伤,他却乐此不疲。

1981年,奚志农以5分之差高考落榜。1983年,得知云南要拍摄一部科教纪录片《鸟儿的乐园》,他通过毛遂自荐,成为了该拍摄团队的摄影助理。但令他不满的是,“摄制组专门请了动物园的技师来负责抓鸟养鸟,拍摄时就用尼龙绳拴住鸟儿的腿放上枝头。”此事也催生了奚志农“不能干扰动物生活”的摄影理念。

1985年,已经对当地鸟类迁徙颇有研究的奚志农,通过奔走呼吁,让中国鸟类环保中心在云南巍山设立了一个鸟类环志站点,至今这里仍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民间人士推动建立的鸟类环志站点。此后,除了推动鸟类环志工作,奚志农还将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写成考察报告发表,推动了云南省立法禁止居民捕杀迁徙的候鸟。

1990年,奚志农成为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的摄影师。期间,他摄制了《雾海绿洲》、《懒猴》等优秀纪录片。两年后,奚志农进入云南省林业厅工作,因能力突出,很快晋升为宣传办副主任。

1993年冬天,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云南白马雪山启动“滇金丝猴研究计划”。奚志农扛着林业厅刚买的摄像机,就跟研究小组进了山,与大家一起搭窝棚、睡雪地,劈柴、生火、烧饭,样样都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奚志农拍摄出了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这部片子是人类第一次用摄影机记录了滇金丝猴的活动状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且是环保教育的良好教材。之后,该片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的多个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1995年11月,奚志农得知当地某县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而那里正是滇金丝猴和其他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联系动员各界力量保护那片原始森林。成功阻止了这次砍伐后,他却因落下“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名而不得不离开了云南省林业厅。

拯救藏羚羊成名人,屡夺国际大奖却很穷

丢掉林业厅的工作后,奚志农受邀来到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成为了一名记者。不久,他又邂逅了改变其命运的第二种野生动物——高原精灵藏羚羊。

使用“指环披肩”,在西方上流社会已有数百年历史,这种披肩保暖舒适,又十分轻巧,重量仅有百克左右,可以穿过戒指的指孔。一条上等的指环披肩售价数万美金,它主要取材自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羚羊绒。

1997年12月,奚志农获得机会深入可可西里,跟着追捕盗猎者的“野牦牛队”,在零下几十度的恶劣环境中拍摄了一个多月。堆成小山的藏羚羊皮、藏羚羊死后圆瞪的眼睛、角上的子弹洞、带血的头颅……他采集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制作了纪录片在《东方时空》播出。这些影像和图片震惊了世界,并最终引发中国掀起保护藏羚羊的活动。一些国际杂志也刊登了奚志农拍摄的被剥皮后的藏羚羊图片,文字说明为“一条指环披肩等于3到5头藏羚羊的生命”!

著名导演陆川正是看了奚志农对藏羚羊的报道后,才确定了新电影的选题。后来,他执导的《可可西里》斩获了第41届金马奖等十多项国内外大奖。如今,在各界共同努力下,藏羚羊数量已经有所回升,影像已成为藏羚羊保护的关键推动力量。

可可西里的经历,促使奚志农最终离开《东方时空》栏目组,全身心地投入环境保护事业。他促成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和制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国际研讨会,创办了旨在保护高原精灵的藏羚网。

2002年,奚志农和妻子一同创办“野性中国”工作室,提出了“用影像保护自然”的口号,以拍摄记录中国野生动物为主要工作。孤独奋战多年,奚志农逐渐意识到要吸纳团结更多人参与野生动物摄影和保护,2004年,他又创办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每年对中国各地保护区的部分基层巡护员进行摄影培训,希望他们能够尝试用新的眼光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

自从成立以来,“野性中国”几乎没花钱租过办公室。从2005年搬入北京西直门外137号以来,一直没有变过。北京人都知道,那是动物园的地址。奚志农不抽烟不喝酒。但这个几乎不花钱的人,几年来一直觉得缺钱。

由“野性中国”发起的濒危物种影像计划,每年会从全国选拔一批优秀的自然摄影师进行培训,对濒危物种进行抢救性拍摄,其成果将作为“野性中国”规划多年的“中国自然影像库”的核心资源。工作室人员最多时有七八个,奚志农把每年为某品牌代言的11万元全部投入,但仍不够用,为此他和妻子甚至背了不少债。

威廉王子助力,创建中国第一座民间“自然中心”

追随他多年的兄弟有时候会有怨言:“以你的水平和业界名气,做个摄影师就能过上优越生活,干吗非要去扛那面大旗?”与奚志农相伴多年的妻子,则对他的“野摄”事业从心生怨恨转为风雨相随了,“因为他能从中找到快乐和自己的价值。有一次为了抓拍野生黑熊,老奚在四川的大巴山深处呆了三天三夜,熊拍到了,他的背部却被抓得稀巴烂,差点儿回不来!”妻子史立红说,结婚20多年来,奚志农经历过很多险象环生的时刻,但他都不在乎。

2013年,奚志农受一本旅行杂志邀请,与女明星赵薇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参加了一趟自然之旅。在那个人与自然极其和谐的环境中,住家的院子外面有河狸跑过,有鹿出现,也许还能见到熊……“一个孩子出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会和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而在中国,人和自然的感情较稀薄。”

感受到苍山物种之丰富、游客在景点的走马观花、景点设施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后,奚志农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先让公众对自然环境产生感情,才可能出现一股自发保护自然的力量。于是,他打算在苍山上建一个自然中心,它不仅是温暖的游客服务中心,紧急救援中心,还是一座“苍山生态博物馆”。

著名企业家李开复曾带女儿到大理拜访过奚志农,听了老奚的想法后,李开复与乐百氏集团创始人何伯权表示,愿意资助这个项目。

2015年底,通过多次沟通,苍山索道公司答应将栈道的11号平台给“野性中国”使用。此后,施工队和奚志农团队开始忙碌。他们首先在建筑保暖方面下足了功夫,克服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高海拔、低温、浓雾、高差近2000米的索道运输、长途搬运……2016年5月23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温暖舒适而又令人大开眼界的苍山“自然中心”,终于对外免费开放了。

2016年11月22日,“野性中国”工作室收到一笔来自英国威廉王子的捐款,用于给自然中心添置立式空调和电脑等设备。原来,连威廉王子也是奚志农的“粉丝”,2015年出访云南时,王子慕名拜会了老奚,并与他约定:“下次来中国,我要跟着你去拍野生动物。”

1、回首自己的野生动物拍摄生涯,已经年过五旬的奚志农说,他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说野生动物很需要我这个代言人,以及许许多多肯关心和保护它们的朋友!”编辑/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猜你喜欢

金丝猴藏羚羊野生动物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嘲弄别人可不好
藏羚羊大迁徙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深山里的精灵——金丝猴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金丝猴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