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做苏绣好儿郎

2017-02-10胡慧

中国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张雪绣品苏绣

文-胡慧

愿做苏绣好儿郎

文-胡慧

当人们得知,

这一幅幅心思巧妙匠心独运的绣品,

是出自一个阳光大男孩之手时,

个个惊叹不已。

说到刺绣这门古老的手艺,人们脑海中不由得会联想到细致绝伦的绣品,和低眉颔首安静做工的绣娘。

生于苏绣世家的张雪,正式学艺才不过五年,绣工已十分了得。与传统的刺绣技法有别,勤学善思的他,煞费苦心研发出与素描、漫画、剪纸等技艺相结合的绣品。这些绣品,刚刚完工就会被抢购一空,更是屡屡获奖。特别是当人们得知,这一幅幅心思巧妙匠心独运的绣品,是出自一个阳光大男孩之手时,个个惊叹不已。

艺术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性格之分

1988年出生的张雪,生长在苏州镇湖,是一个沉静稳重的男生。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家家户户以刺绣为生。镇湖刺绣因“精、细、雅、洁”的特色远近闻名,更以绣工精美、针法多变和形象丰富著称。

张雪便是在苏绣的氛围里长大的。小时,家里条件不好,妈妈和奶奶要在晚上加班做刺绣,十分辛苦。做这行久了会得职业病,对颈椎和眼睛损伤很大。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和奶奶一边做活,一边给年幼的张雪讲关于苏绣的美丽传说。看着妈妈和奶奶有节奏地飞针走线,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山水风景、人物肖像,一天天在她们的手中呈现出来,张雪享受极了。

读书之后,张雪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但读古典书籍、绘画,亦是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考时,张雪以班级第一的好成绩,考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离开家乡,他发现自己心心念念记挂的不是别的,竟是曾日夜陪伴自己的苏绣,绵密针脚织就的画图多少次走进少年的梦中,醒来似有乡愁围绕,挥之不去。苏绣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镇湖刺绣鼎盛时期,曾经有8000名绣娘从事苏绣,现代社会飞快的节奏使人心浮气躁,年轻人几乎都不肯学习刺绣这门需要沉下心来才能体味到个中妙处的手艺。张雪个性沉稳内敛,喜欢艺术,沉思之下,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应外面活蹦乱跳的工作。虽未正式学习,但理论上他已对苏绣相当了解,经过长年的苦练,张雪的母亲已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她对老手艺尊敬有加的态度,早已潜移默化影响了张雪。张雪决定,回归到苏绣这条与自己血脉相连的路上。

2011年,张雪大学毕业,推掉了英国利兹大学的offer,弃专业转攻刺绣,身边响起太多反对的声音。这并不意外,在中国历史上,手工艺人地位低下,就连本行业的人也会觉得刺绣没有前途。另外,苏绣是有特定性别标签的行业,从古到今都是女性从事,现在男性来做,自然会惹来非议。

一片质疑声中,唯有母亲的默许让张雪安下心来。回家后,他从基本功练起,先学的是套针,做叶子和花朵。张雪专注练习的时候,母亲就默默站在他身后凝神细思,她一直认为张雪是有天赋的,且向来尊重儿子的选择。第一张叶子做出来,虽然排针不好,但走势和方向都不错。绣第二第三张叶子的时候,已看不出是出自刚学刺绣的人之手。第五张叶子完整呈现时,就连工作室的绣娘都不相信是张雪做的。学乱针的阶段,排针的感觉已相当好,并且透着灵气。

用新思维,做老手艺

当时,张雪母亲的工作室接到一个订单,张雪负责对接。从刺绣图案到框架图案,来来回回修改了几十次,但框架图案一直得不到对方认可。张雪考虑可能是因为图案太传统,于是他从书上找了一个青铜器的图案,重新做了设计。效果图发出,对方惊叹之余,第一时间就通过了。

一次,张雪收到好友喜帖,距婚礼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张雪希望送他一件有新意的礼物。送一般成品的刺绣,意义不大,张雪有他们的婚纱照,他想能不能把婚纱照做成刺绣?但是难题来了,人像刺绣是非常难的一个品类,耗时长,一个多月时间根本不能完成。张雪动了脑筋,他把婚纱照先画成素描,然后小心翼翼地做成刺绣。线条简单流畅,画面温馨甜蜜,神态栩栩如生。后来,这幅被好友隆重悬挂在婚房里的绣品,见过的人都会眼前一亮,不约而同发出 “哇”地赞叹。

这让张雪大受启发,素描绣的诸多好处显而易见。大大压缩了工期,做起来相对容易。之前属于高级定制,只有少部分有钱人买得起,现在大大节约了成本,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也可以承受,拓宽了受众。

后来,张雪又做了一幅素描绣《哺育》,在刺绣界刮起一股清新之风。

张雪的苏绣经素描、漫画处理后的创业产品,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张雪曾带着绣品参加卢浮宫展览,有件事印象很深刻。有个法国人,获得一个法国最佳手艺人奖,她炫耀地把奖牌挂在脖子上,引来很多人围观。但当这位“最佳手艺人”溜达到张雪的展位,看到精致的绣品时,说了一句法语,就把脖子里的奖牌藏了起来。后来旁边的人给他翻译,大致是说,中国的刺绣太精美了,无人能及,这样的工艺,去香奈儿、LV做刺绣完全没问题。

为苏绣做更多事情

相比于刺绣的前辈们,张雪是个初学者,不过他喜欢思考非传统的东西。行业里用惯了的牡丹、花鸟图案,事实上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张雪一路思考,除了与素描相结合,又尝试了刺绣和其他工艺的结合,于是有了《佛》这幅作品。案几上是一只香炉,袅袅升起的烟雾形成一个缥缈的“佛”字,很有禅意。上半部分是刺绣,下面的案几是卡纸剪出来的,这幅作品获了省级金奖。

后来,张雪又在想,传统的边框都是用四边形,是不是可以尝试三角形呢?他与做木匠的舅舅研究了很久,终于用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把三角做出来了。这套作品《四季》,表现了简约意境的美,获得了2015年的银针杯金奖。

2016年,张雪又报了两套作品参赛,其中一幅是把近20种针法集合在一个画面里。传统苏绣有9大类43种针法,很多不常用的,大家无缘见到。张雪用装饰效果把它们一一表现在了绣品《星空》里,一圈一圈用的是盘金绣,特意用了粗细不同的线去表现这种变化,以前只在皇帝的龙袍上才用到盘金。中间的太阳用的是集套针法,其他针法还有打籽、齐针、乱针、辫子股、串珠、刻鳞针、集套、散套、网格针、十字针、虚针、戗针、滚针、铺针等等。最右上方的珠子部分,他干脆找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珠子,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星球。这幅作品,张雪画了四十几稿,设计了几十种颜色搭配,前后思考了半年时间。

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张雪已在苏州博物馆做了三年的志愿者,每周抽时间给观众讲解文物,风雨不误。博物馆是学习的宝库,在那里他学习了青铜器、瓷器、玉器、雕刻的知识,对于拓宽眼界有很大帮助。把苏州的历史文化、文物介绍给参观的游客,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每次讲解,张雪必定要讲到苏绣,很多人对苏绣发生了兴趣,他们想学习,但苦于没有这样一个场所,张雪萌发了开刺绣研习所的想法。

2016年6月,张雪与小伙伴成立了弥惟刺绣研习所,希望为刺绣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学习针法,做各种尝试,体会刺绣的耐心。至今,张雪已经在苏州的凤凰书城、苏州丝绸博物馆、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苏州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刺绣的推广活动。报名的人很多,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50多岁。

张雪深知,自己与苏绣的缘分,将是一场长远又充满惊喜的约定。

猜你喜欢

张雪绣品苏绣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Constraints on H0 from WMAP and BAO Measurements∗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Bushenjiangya decoction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